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历史团队>>文章内容
【教学资料】《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发布时间:2011/5/5 9:12:36 作者:无 浏览量:927次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新增)

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问题导读】

单元导读:阅读第一单元目录,概括单元结构: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一、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阅读教材P16,概括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_______________ 所有

2.奴隶社会:实行“___________”;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性质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__________大量出现,“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

4.战国的商鞅变法:从 _______ 上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二、   早期农业的出现:

1. 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和________ 的国家(如河姆渡遗址的_______ 遗存等)。

2.我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____→  石器锄耕 (耜耕)→春秋战国后的______________开始出现并推广

3.生活方式的变化:频繁迁徙→定居

三、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和完善:

① 出现:________________时期,此后逐渐完善、推广(西汉的二牛三人的________、犁壁、东汉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等)          

②________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③ 出现在____________时期,安装了犁评,标志中国的耕犁技术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沿用。

2.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主要有哪些?

 

3. 你能说出以下灌溉工具的名称吗?它们分别最早产生于何时?

四、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试一试】

材料一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请问:材料一中董永和七仙女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经济形式开始确立于何时?有何特点?

 

【当堂检测】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2.右边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商业结构的调整   D.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最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是

 

 

 

 

4.下列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翻车   ② 风力水车     ③ 筒车   ④ 高转筒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5.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6.宋代诗人范大成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7.《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 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9. “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10.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 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11.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 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 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 且溉且粪,张我禾黍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

 

【课外延伸】以下内容不做要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度主要分为:   土地国有制(如屯田和各类官田)、

                               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贵族、官僚、庶民地主等)(核心)

                                             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