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动】2010—2011年天印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发布时间:2011/5/3 9:33:50 作者:无 浏览量:871次
2010—2011年天印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地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出卷人:杨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决定于
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出生率 ③人口死亡率 ④人口迁移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4~5题。
4.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巴西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6.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A.两者的出生率都很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很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很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很低
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 B.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水平
8.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3亿左右 ②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③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④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和环保政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9.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草原上牧民的迁徙 B. 湘妹子到深圳落户经商
C. 季节工人的季节性流动 D. 到外地旅游、购物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安排迁移 ②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③国家人口政策的放宽 ④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异 ⑤支边开荒,建设新城
A.①②⑤ B. ②③④ C.②③⑤ D. ①③④
2010年6月28日,武汉城市圈9城市发改委人士齐聚江夏,座谈“十二五”规划编制,这是城市圈首次对接规划,是围绕省委省政府“二圈一带”发展战略,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域市场等五个一体化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9城市的“科学发展、协凋发展”。结合下图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黄冈 B.红安 C.武汉 D.大冶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与鄂州市相比,黄冈市的服务种类少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13.有关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无其它功能 B.一个城市只有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D.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界线
14.下列关于住宅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B.多数位于市中心或街角路口
C.多半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 D.低级住宅区往往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
15.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最主要出于如下哪种考虑
A.为了降低运输费用 B.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C.为了拓展城市地域范围 D.为了便于上下班
16.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一般用城市用地规模来表示
C.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D.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7.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
A. 处于初期阶段 B. 处于缓慢发展时期
C. 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D. 趋于停滞
18.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由于
A.人们对环境要求提高 B. 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C. 交通事业的发展 D. 城市经济发展落后
19. 2009年9月28 日是孔子诞辰2 560周年纪念日,多名孔子后人在南京孔夫子庙大成殿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仪式。1983年重建的夫子庙地区,在继承了以往夫子庙建筑的基础上又巧妙融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戏剧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满足人们游憩、娱乐、消费、考古等多层次需求。南京夫子庙在以往夫子庙建筑的基础上建成,说明了
A.一个城市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化城市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B.一个城市早期设立的活动,与后期城市发展活动没有联系
c.一个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着深远影响
D.一个城市的历史由于时间流逝,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不会产生影响。
20.水稻种植业的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形成此差异主要区位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地形 D.政策
21.珠三角的基塘生产,将桑蚕、甘蔗、果树和花卉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逐渐减少,果基鱼塘、花基鱼塘不断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气候条件的变化 B.农业科技的发展
C. 条件的改善 D.市场需求的变化
22.《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造成这种区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淮南、淮北气候不同 B.淮南、淮北土壤不同
C.淮南、淮北地形不同 D.淮南、淮北生产技术不同
23. 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24.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A.多为家庭农场,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B.主要分布于其国家的东北部
C.羊毛生产量、出口量世界第一 D.小农经营,规模大,雇佣工人多
25. 季风水田农业发展水稻种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生产过程较为复杂 D.劳动力素质很高
26.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有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量低、商品率低 D.科技含量高
27. 关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生产小麦和水稻
B.商品谷物农业的商品率比较高
C.国外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国营的,而我国一般是家庭经营的
D.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28.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提供了
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先进的农业科技 ③生产环节由机械操作 ④优质化肥农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 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导致尼罗河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使农业生产和渔业生产受到影响,河口地下水出现异常现象。这些现象体现了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30.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填涂(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3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
32. 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34.在一个地区,相邻两个小城镇的距离要大于相邻两个大城市的距离。
35.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限制城市化的发展。
36. 农业区位的实质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38. “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句话揭示了影响农业的两个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
39. 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
40. 劳动力丰富是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4大题,共30分)
41.下表为1997年部分大洲人口再生产表。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大洲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A |
4.0 |
1.4 |
2.6 |
B |
1.0 |
1.2 |
-0.2 |
C |
2.5 |
0.7 |
1.8 |
D |
1.5 |
0.9 |
0.6 |
(1)将表中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大洲名称后面:非洲 ,欧洲
(2)近几十年来, 国家人口增长很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B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应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下图为“城市中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与市中心的距离 |
甲 |
丙 |
乙 |
A |
B |
C |
(1)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中可能成为商业区的是______地段;形成住宅区的是_______地段;形成工业区的是_______地段。
(填字母)
43.读右图,回答问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
(2)A、B、C三地均为_______气候区,_______资源丰富。
(3)本地区_______稠密,______ 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读图“美国小麦、玉米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其中A为 带,B为 带
(2)商品谷物农业属于 ( )
A.粗放农业 B.自给农业 C.密集农业 D.混合农业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
下一篇:【交流互动】地理教研组近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