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语文团队>>交流互动>>文章内容
【交流互动】现代课堂的“放”与“收”

发布时间:2010/12/21 10:04:54 作者:无 浏览量:763次

现代课堂值得反复推敲,现代课堂值得反复思考,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融合应该是中国课改的真实状态,传统课堂的“放”与“收”与现代课堂有何不同呢,除了时间分配的差别,其实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研究与实践的价值。谨以此文供大家借鉴。

概念解读:

从表面上看,“收”和“放”呈现的是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实质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

“放”就是“不替代”。就是“解放、放生”,是课堂活力之源,课堂必须大胆的放、有魄力的放、有效地放,“放”使课堂从二元体系走向了三元体系,“放”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表现为课堂的组织性,“收”的最佳时机应在课堂失控前,而不是失控后的“灭火”。“收”的方法是教师的强行介入,在知识的河流上制造“弯道”、“漩涡”或“水坝”,减缓流速,让课堂由奔流转为舒缓,课堂入“静”,让学生由知转为识、由浅入深,满足课堂深刻性的需求。“收”重在点拨。“点”即点评,意在激励,表扬长处,指出不足。“拨”即拨正。意在及时矫正,总结得失,积累方法。

“放”与“收”的关系如同“放风筝”。风筝由风筝和线两部分组成,学生如同那飞上天的风筝,而教师要时时牵好以“学习目标”做成的线。没有大胆的“放”,风筝就飞不高,没有了适时的“收”,风筝就会随风而逝,迷失方向。先“放”后“收”相辅相成。

做法解答:

课堂要有激情有效果,要真正体现师生互动,关键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抛出的话题是否能够抓住本课的核心,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积极讨论和参与的激情和热情。这就要号准学生的心脉。“收”的常用手段:目标导向、情境创设、适时追问、精要讲授、穿插点拨、拓展提升等。“放”的常用手段:独学学案、质疑问难、对学帮扶、合作探究、重点展示、碰撞生成、目标测评等。尽管“放”和“收”因学科、内容、课型、课时、教师、学生等不同而千变万化,但也有共同规则: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二是艺术地运用(“放”要敢放、善放。敢放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善放就是要掌握“放”的策略:即何时放、对谁放、哪个环节放、放多长时间的问题)。

通常所讲的“四放、四收”。第一,方向上的“放”与“收”(课堂学习围绕目标但不搞直线达成,成功的课堂其目标控制既灵活又有明确指向性,防止了直奔目标的功利主义,又防止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南辕北辙)。第二,逻辑主线上的“放”与“收”(围绕主线不惟主线,让主线引领课堂发展,但不能让主线绑架课堂,要让问题的层次性得到尽情的展示又要关注进度,要允许课堂围绕主线适当震荡,让课堂富有活力)。第三,状态上的“放”与“收”。第四,学习内容上的“放”与“收”(现代课堂开放性之一表现为教学内容的非完全预设性,教师可根据课堂上的即时学情调整学习内容())。

“收”与“放”需要我们根据学生年龄和自主能力、内容、进度、难度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恰当实行,让课堂进程如江河奔海,蜿蜒曲折、波涛起伏,去向不改;如行云逐天,行踪无定,神魂不散。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