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历史团队>>教学资料>>文章内容
【教学资料】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28 8:17:04 作者:无 浏览量:1183次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新三民主义。

         2.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导读】

一、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提出

1.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为何主张在中国进行“革命”而非“改良”?

背景:鸦片战争以后,         不断加深,尤其是19世纪末,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逐步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_____方案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屡屡碰壁。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主张革命。

2.三民主义何年提出?含义是什么?

①时间及内容:____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______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六字建国纲领,后来在《___________》上将之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含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_____主义(用_________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政府封建统治)

                      (前提)

创立民国              _____主义(用_________手段推翻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

                       (核心)

平均地权              _____主义(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______所有,国民共享)

                      (补充和完善)

3.三民主义的性质?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①性质:孙中山受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         ________  纲领;

②评价

进步性: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__________和            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带有【ai______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明显的时代、阶级局限,最突出体现在没有明确提出             _____.

【练一练】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 (见右图)。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儿完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  命纲领

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

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三民主义提出后,为创建共和、捍卫共和,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

创建共和:①    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________。 ②1912年,孙中山颁布《________》;确认国家主权属于        ,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对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捍卫共和:先后领导了“            、“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练一练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①革命屡屡受挫,使孙中山逐渐认识到,为救国必须寻求                  

②俄国              的鼓舞,______________和                 的影响和帮助。

2、新三民主义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年,______________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           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____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 “新”在何处?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在何处

民族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对外:___________自求解放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为_________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评价新三民主义?

性质:内容上仍属于                                范畴。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它和中国共产党的             _____________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               ,反对              ,这成为____________的          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轰轰烈烈的____________在全国展开。

练一练

★孙中山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出现于(    )

A.国共合作实现后              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后

C.接受苏联和中共主张后        D.制定“三大政策”后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强调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课外延伸】

孙中山 (1866-1925):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因积劳病剧,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遗体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    理解新三民主义。

3.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导读】

一、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         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       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                    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                                                 ”,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2)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                       ”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

(1)民族主义即“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2)民权主义指“          ,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            ,建立         

(3)民生主义即“          ,主张核定地价,先有地价归            ,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性质:是孙中山受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           纲领;

(2)进步性:

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            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最突出体现在:没有明确提出             

【练一练】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 (见右图)。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儿完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  命纲领

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

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         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              思想原则而颁布;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            ,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对建立              ,反对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    

(2)活动:孙中山先后领导了“            、“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练一练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为救国必须寻求                 

(2)俄国              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                 的帮助。

(4)孙中山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2、提出: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          

主张,实际上确立了                          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3、内容

(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为                 ;二为            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        所共有,凡真正反对        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实行“                ”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它和中国共产党的             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               ,反对              ,这成为国共合作的          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2)局限性:它在内容上仍属于                                范畴。

练一练

★孙中山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出现于(    )

A.国共合作实现后              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后

C.接受苏联和中共主张后        D.制定“三大政策”后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强调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课外延伸】

孙中山 (1866-1925):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 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因积劳病剧,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遗体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