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祖国的统一大业
发布时间:2010/12/13 14:20:16 作者:无 浏览量:1072次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习目标】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
2.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史实,认识其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3.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问题导读】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望大陆》
请问:国有何“殇”?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20世纪70年代末,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国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又提出了怎样的构想?内涵是什么?有何影响?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1. _______年____月___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成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 。
2. _______年____月___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成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 。
【试一试】阅读教材第二目和“学思之窗”的材料,思考并回答:
(1)中国为什么能够顺利的收回香港的主权?
(2)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列举主要史实)
1.1979年,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进行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 ——海峡两岸 的状态被打破。
2.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 ”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2005年,国民党主席 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了访问团一行。2008年,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实现。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知识结构】
【当堂检测】
1.“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解决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国际问题
2.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越大
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4.中英、中葡分别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维护世界和平的范例。这种范例的本质是
A.大国一致 B.“一国两制” C.互不侵犯 D.和平协商
5.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真实记录了回归后香港社会的各色景象,以大量的生动细节丰富了关于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解读,描述了香港回归后在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最有可能是
A.1997年 B.1999年 C.2005年 D.2007年
6.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7.1997年,中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一国两制”的英明决策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英国逐渐放弃了殖民主义政策 D.英国以主权换治权主张得到双方赞同
8.“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9.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两党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台湾与大陆合作是双赢,说明
A.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既符合祖国大陆的利益,也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
C.台湾当局鼓励台湾人民到大陆投资
D.台湾当局推行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