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导学案
发布时间:2011/5/5 8:48:56 作者:无 浏览量:900次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学习目标】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冶金、制瓷和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问题导读】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构成
__________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
_____________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
___________手工业
二、主要成就
① 商周时代:_______________进入繁荣时代。
1.冶金 ② 两汉: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东汉杜诗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南北朝: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商朝:已烧出_________________。
② 东汉:烧出成熟的____________。
2.制瓷 ③ 北朝:烧出成熟的___________。
④ 唐朝:已形成___________两大制瓷系统,中国_______大量输出国外。
宋朝: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
⑤ 明清:瓷器种类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奇斗艳;_______是著名的“瓷都”。
① 商朝:已有了_______,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② 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纺织 ③ 西汉:______远销亚欧,为中国获得“_________”的誉称。
④ 唐朝:丝织技术高,还吸收了________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 元朝:民间棉纺能手__________推广先进的棉纺技术。
⑥ 明清:政府在________等地设织造局,______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出现两三人操作的________;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开始出现了“___________”.
三、特征
根据上面所学,请归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当堂检测】
1. 《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
A 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 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2. 《国语·齐语》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
A 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 B 春秋时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C 春秋时畜牧业发达 D 春秋时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高炉炼铁法 B.水排 C.灌钢法 D.炒钢法
4.当我们在旧货市场上发现一件标有中国北魏生产的青花瓷器时,我们可以断定这件瓷器 A.是符合历史记载的真品 B.可能生产于北魏
C.生产日期一定早于北魏 D.是赝品
5.《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衽……”。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 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6.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7.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8. 明朝手工业最突出的现象是
A 清花瓷、珐琅瓷争奇斗艳 B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C 使用花楼机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9.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11.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
A.当时欧洲国家已能生产瓷器 B.当时欧洲国家的手工业发展极其缓慢、落后
C.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D.当时中国青花瓷出口量最大
【课外延伸】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的三种形态
经营形态 |
管理方式 |
产品 |
流通方式 |
官营手工业 |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
不在市场流通 |
民营手工业 |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
民间消费的产品 |
在市场流通 |
家庭手工业 |
农户的副业 |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
剩余部分出售 |
上一篇:高中历史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