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历史团队>>教学资料>>文章内容
【教研动态】2012年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

发布时间:2012/3/2 19:48:28 作者:无 浏览量:1050次

2012年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

命题:张远龙               审核:王维喜             2012.02.22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2×30=60分)

1.“自秦始设宰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问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楚歌声里霸国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

A.永安建制          B.天京事变         C.北伐失利         D.天京陷落

4.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5. “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6.访华前夕,尼克松在《时代》周刊撰文说:“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尼克松访华的历史意义是

①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③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促进了中日建交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    )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8.西方古代史学著作中用“辉煌属于希腊”的语句来赞美古希腊。为古希腊的辉煌做出贡献的人物有 ①克利斯提尼 ②伯利克里 ③苏格拉底 ④莎士比亚                             (    )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              D ③④

9.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                       (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787年宪法

10.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1.下列各项,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是 ①欧共体的形成  ②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一种工具,时人评价“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在当时它是

A.用水力作动力的冶炼工具            B.用水力作动力的交通工具

C.用人力作动力的运输工具             D.用畜力作动力的耕作工具

13.《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    )

A.提倡商品经济      B.要求贤者舍本逐末      C.认为工商并重      D.强调重农抑商

14.下列现象符合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史实的有                          (    )

   A.地主、官僚、买办、华侨开始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B.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C.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D.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15.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应发生在(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16.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7.新航路开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是                                    (    )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②西方国家开始在各大洲进行殖民掠夺

    ③加速了亚洲经济发展    ④给广大东方地区带来深重灾难,造成其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 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19.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

A.可以坐火车外出旅游               B.汽车成为人们的交通工具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塑料用品种类繁多

20.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    )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2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2.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市井风俗的是                                        (    )

A.顾皑之《女史箴图》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阎立本《步辇图》                          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3.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24.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

A. 《民报》的创办                        B. 《青年杂志》的创刊

C. 《海国国志》的发行                    D. 《庶民的胜利》的发表

25.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 (    )

   A.创办《湘江评论》                          B.领导南昌起义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6.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

  A.中共十一届中全会召开  B.中共十四大召开  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沦   D.中共十五大召开

27.下列人物中反对出售“赎罪券”,引发宗教改革的是                     (    )

A.但丁             B.马丁·路德                 C.康德              D.伏尔泰

28.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的作用的共同点是                         (    )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C.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9.能够打破常规的时间、空间界限,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传媒是(    )

A.互联网            B.报刊            C.电视               D.电影

30.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    )

 

 

 

 A.《格尔尼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日出•印象》   D. 《自由引导人民》

二、判断题:(2×5=10分)

31.中国的“海禁”政策最早出现在明朝,其目的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其影响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

32.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

33.19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工业也曾出现过短暂辉煌,但最终不可避免地逐渐萎缩,以致陷入绝境,这种悲惨命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    )

34.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    )

35.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一个体系化和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    )

文本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场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2012.02.2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

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是,英、法、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材料三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平会议”于哪一年召开的?在中国引发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划时代的影响?(3分)

 

 

(2)材料二中图一是什么会议?周恩来讲话的主题是什么?当时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3分)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我国外交的什么成就?当时国际格局有什么新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国外交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基本因素是什么?(2分)

 

 

37.(10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历代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历朝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不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掺,此其分事也。

                                                            ——《墨子》卷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2分)简述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二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的什么思想。(2分)

 

 

   材料三

图一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        图二20世纪80年代丰收的小岗村民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凋整及其影响。(4分)

 

38. (10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都有科技的创新。请回答:

(1)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四大发明领先于世界。列举两例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历程的影响(4分)

 

 

 

(2)工业文明兴起的时期,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请列举17~19世纪英国在物理学、交通工具、生物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各一例。                                            (3分)

 

 

 

(3)20世纪是工业文明在全球扩张阶段,美国迅速崛起。20世纪上半期,美国在交通、信息领域有哪些重要发明?                                                           (2分)

 

 

 

(4)“文革”期间,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什么?(列举一例)              (1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