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前沿观察:党员队伍 在提高质量中增强活力
发布时间:2013/9/24 15:29:09 作者:赵剑月转载 浏览量:1198次
日前,全国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要求坚持严格标准、严格培养、严格程序,着力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发展党员质量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1.严把入口,确保党员队伍质量
发展党员,质量为重。各地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突出先进性,防止降格以求。广东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为依据,根据不同行业、群体特点,分农村、街道社区、机关、国有企业、教育、医疗卫生、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七个类别分别细化党员标准,注重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和群众公认度,对经考察认定未达到党员标准的不予发展。
清华大学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学校党委书记上党课。对新党员,学校实施严格的程序审核,突出政治审查工作,推广院系党组织材料会签会审制度,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党建辅导员队伍。
人们注意到,各地近年来已普遍实行发展党员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履行入党手续,从制度上保证发展党员质量。
各地十分注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尽可能把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独具特色地提出了“孵化器”工作法:通过对聚集在工业园区和社区中的非公企业由相关管理单位和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了9446个联合党组织作为“孵化器”,覆盖企业15.5万家。实施“孵化器”工作法以来,全省非公企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7.9万名,发展党员2.6万名。目前,固定员工3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中有党员的占比达95.8%。
湖南为破解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难题,推出“三为主”、“三倾斜”举措,即在农村发展党员以35岁以下的青年为主,以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为主,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种养大户等为主;向后进村、换届选举难点村、连续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倾斜,向妇女倾斜,向村组干部倾斜。
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党员,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广西科学调控,连续多年制定发展党员规划和计划,各级党组织逐级签订《发展党员工作责任书》,构建区、市、县、乡四级调控责任体系,使全区党员数量年均增长控制在适当速度,党员队伍保持适度规模。
近5年,全国共发展党员1525.3万名,其中:在生产、工作一线中发展党员686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5%;发展工人党员103.6万名、农民党员297.6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6.3%;发展35岁以下党员1243.5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1.5%。
2.严格管理,增强党员队伍活力
管理理念更加科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手段更加有效……近年来,党员队伍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北京的党组织真的没把我们当外人。”在京打拼多年的刘星瑞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感恩之情。北京市通过为流动党员提供同等教育培训和享受同等关爱帮扶等,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把流动党员纳入全市党员教育管理和关怀帮扶体系。事实上,这只是北京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京针对流动人口稳定性增强、融入首都愿望增强的新特点,着眼发挥流动党员团结凝聚流动人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流动党员从“流入”向“融入”转变。
“去年党支部给我设了一颗‘和睦邻里星’,让我又有了干不完的事。”湖北麻城市四彭村一名退职老党员所说的星级评比,正是湖北为创新党员管理制度而探索出的一条特色措施。作为“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发祥地,湖北将党员标准量化为星级标准,持续推进党员星级管理,充分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活力,形成了党员向往得星、努力追星、争当明星的生动局面。
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党员队伍出口,这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措施。针对党员队伍出口不畅、处置不合格党员办法不多的问题,一些省区市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工作,深入研究探索疏通党员队伍出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江苏,苏州市从2010年起分三批在6250个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探索建立从严处置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组织处置出党与其他方式出党相配套的党员队伍出口机制,纯洁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3.搭建平台,引导党员发挥作用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管用办法,促进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
从2011年起,陕西乾县深入开展“千帮千”活动——千名党员干部帮扶千户贫困家庭发展产业,千名党员教师帮扶千名留守儿童茁壮成长,千名党员医务工作者帮扶千名鳏寡孤独者健康生活,构建起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收到了良好效果。两年来,全县投入帮扶资金345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305个,新建安居房1214间。
党员的带头作用不仅在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上,也在于能够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改善生活上。近年来,江西探索建立党员先锋创绩制度,将党员义务明细化、先进要求具体化、考核评价公开化、创先争优制度化,推动广大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全省目前共建立“三培两带两服务”示范基地9476个,带动54.7万余户群众致富。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反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体现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四川,5年内遭遇2次大地震,山崩地裂时,广大党员挺身而出,为灾区群众构筑起震不垮的坚强堡垒。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近5000名党员痛失亲人或家中严重受灾,仍毅然战斗在救灾一线;在1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灾区,组建起各类党员抢险队、突击队2.3万个……灾后重建中,广大党员勇于担当,以举世惊叹的速度重建起美好新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