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生物团队>>文章内容
【校本研发】插花艺术之造型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2013/10/28 9:01:19 作者:23006 浏览量:1017次

                                                     
一、比例
      它是指作品的大小、长短、各个部分之间以及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比例恰当才能匀称。插花时要视作品摆放的环境大小来决定花型的大小,所谓“堂厅宜大,卧室宜小,因乎地也。”其次是花型大小要与所用的花器尺寸成比例。古有云:“大率插花须要花与瓶称,令花稍高于瓶,假如瓶高一尺,花出瓶口一尺三四寸,瓶高六七寸,花出瓶口八九寸乃佳,忌太高,太高瓶易仆,忌太低,太低雅趣失。”
(一)花形与花器之间的比例
  花器单位:花器的高度与花器的最大直径(或最大宽度)之和为一个花器单位。
  花形的最大长度为1.5-2个花器单位。
  花材少、花色深时比例可大,S型等比例可大。
 (二)环境因素
  摆放环境空间大时,作品可大,环境空间小时,作品可小。
 (三)关于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比率的基本公式是一条线分成两段,小线段a与大线段b的长度比恰等于大线段b与全线长度之比,即a∶b=b∶(a+b),其比值约为0.681∶1,这是公认为最美的比例。在视觉造型上容易得到统一与变化,为古今中外的建筑物广为应用。此外按等比级数截取枝条的长度,如
      2、4、8、16等等使枝条距离渐渐拉大,也可产生韵律和渐变的强烈效果。
      花形的最大长度为1.5-2个花器单位即体现了黄金分割原理。黄金分割原理在插花中的应用还体现在:三主枝构图中,一般三个主枝之间的比例取8∶5∶3或7∶5∶3。
二、均衡
      均衡是平衡与稳定,是插花造型的首要条件。
 1.平衡   平衡有对称的静态平衡和非对称的动态平衡之分。
    对称平衡的视觉简单明了,给人以庄重、高贵的感觉,但有点严肃、呆板。传统的插法是花材的种类与色彩平均分布于中轴线的两侧,为完全对称。现代插花则往往采用组群式插法,即外形轮廓对称,但花材形态和色彩则不对称,将同类或同色的花材集中摆放,使作品产生活泼生动的视觉效果,这是非完全对称,或称为自由对称。
    非对称的平衡灵活多变、飘逸,具有神秘感。有如杂技表演,给人以惊险而平稳的优美感。非对称没有中轴线,左右两侧不相等,但通过花材的数量。长短、体形的大小和重量、质感以及色彩的深浅等等因素使作品达到平衡的效果,就如中国的“秤杆”原理,无论轻重的物件都可用同一杆秤,通过调整秤砣的位置即可平衡。这是非对称平衡的妙处。
 2.稳定 
      稳定也是均衡的重要因素,当造型未稳定之前,谈不到均衡,这关系着所有造型要素的综合问题,如上所述的形态、色彩、质感、数量乃至运动、空间等都对稳定性有影响,虽然均衡原理偏重于形式方面,但心理感觉也是影响因素,一件作品如表现出头重脚轻、摇摇欲坠、行将倾塌之势,必令人心理紧情,何来之美。所以稳定也是形式美的重要尺度之一。一般重心愈低,愈易产生稳定感。所以有所谓上轻下重、上散下聚、上浅下深、上小下大等的要求,颜色深有重量感,故当作品使用深浅不同的花材时,宜将深色的花置于下或剪短些插于内层,形体大的花尽量插在下方焦点附近,否则不易稳定作品的重心往往放在作品的焦点之处。
     此外,插法方面“起把紧,瓶口清”,即插口集中紧凑也起稳定的作用有如一棵生长旺盛的植物,一丛怒起,具有生命力。又如一棵横倒于湖边的大树,虽已倾斜,但由于树干牢固地生长于大地,浑厚稳定,仍能造成心理的平衡。所以瓶插时,各枝条的插口应尽量集中,使之如出一杆之势,不要杂乱无章,塞满瓶口。
 三、多样与统一
      多样是指一个作品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如花材、花器、几架等,花材常常又不只一种。统一是指构成作品的各个部分应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美的有机整体。
      多样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是主要方面。一个作品,无论由多少部分组成,都必须表现出统一性,否则就不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不能产生美感,因此,统一是第一位的。但过分统一,不注意多样,又会使作品显得呆板。应在统一中求多样。
      实际中常常是多样易作,统一难求。可通过主次关系的搭配、呼应、集中等形式来求得统一。
(一)主次 
      众多元素并存时,需要一个主导来组织它,这个主导起着支配功能,其他都处于从属地位。一个作品,主导只能有一个,否则多主即无主。如一个十分漂亮、五彩缤纷或很特殊的花器,其主要功能是供人欣赏,则插入的花只能作陪衬,色彩和数量都不宜过艳过多,让视觉能集中在花器上。而以插花为主的花器则直选用线条简洁的单色素花器,最好是黑、白、灰色等中性色彩。选用花材时,也应以某一品种或某一颜色为主体,千万不要各种色彩或各种花材数量均等,否则就显得杂乱无章了。作为“主”的部分不一定要量大,或是华丽、强烈、特别,也或占领前方位置,或配合主题起点睛作用,则虽然数量不多,只要安排得当都可起主导作用。一旦确定主体后,其他的一切都要围绕主体,烘托主体,不可喧宾夺主。
 (二)集中 
      即要有聚焦点、有核心。有聚焦点才有凝聚力,如一朵花,花蕊是其焦点,花瓣是以焦点为核心向外扩散。一株植株,其茎干为其据点,向外伸展。所以一个作品,焦点处理十分重要。焦点一般位于各轴线的交汇点,在1/4-1/5高度附近靠近花器处。焦点处不能空洞,应以最美的部位示人。所以焦点花一般都是45o-65o向前倾斜插入,将花的顶端面向观众,各花、叶的朝向应面向焦点逐渐离心向外扩展,才有生气。大型作品可做焦点区域设计,利用组群技巧做出焦点区。
(三)呼应 
      花的生长是有方向性的。插花时必须审视花、叶的朝向,所谓“俯仰呼应”才能统一。如彼此相背各自一方,则花型必散,失去凝聚。除了注意花材的方向外,重复出现也是一种呼应。尤其是一个作品通过两个组合表现时,则两个组合所用的花材、色彩必须有所呼应,否则不能视作同一整体。当一个大型展位需分别摆放几个不同命题的作品时,亦可考虑彼此的关联性,使整个展位有统一感,如以竹为主体,展位总命题为“竹姿妙韵”,而各个作品分别表现竹枝、竹笋、竹根和竹节,五个作品各有独立命题,但都是竹的姿采,因而能取得整体统一的效果。
四、调和
      调和就是协调,表示气氛美好,各个元素、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依存,融洽无间,没有分离排斥的现象,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调和一般主要指花材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花材之间的配合要有共性,每一种花都不应有独立于整体之外的感觉。
      调和可通过选材、修剪、配色、构图等技巧达到。此外通过对比与中介可使作品更生动活泼和协调。
 (一)对比     
      是通过两种明显差异的对照来突出其中一种的特性。如大小、长短、高矮、轻重、曲直、直折、方圆、软硬、虚实等等都是一对矛盾,本来不是很高的花材,因在其下部矮矮地插入花朵作对照,则显得其高昂。如一排直线,中间夹一条曲线则显直线更直,这是对比的效果,但要注意对照物不能太多太强,否则喧宾夺主,失去对照的意义。
    对比还能提高造型情趣,增添作品的活力。如一件作品,要有花蕾、微开的花和盛开的花,形体大小不同才好看,如所有花都大小一样、形体单一,或令其一律面向前方,则十分呆板乏味,硬直的花材,加人些曲枝或软枝可使之柔化,圆形的花、叶加入些长线条的花材,可增添情趣,一排直立的线条令其中有1-2条曲折倒挂,破其单一,画面更生动。这就是中国国画画理中的“破”。“破”能产生一种起伏跌宕、平中出奇的意外效果。插花时花器口如果外露,那瓶口处一条平直的线往往与花型不相协调,这时应用一些枝叶稍作遮掩,盖去部分瓶口以破其光滑平直,使画面统一协调。
  (二)中介 
      相同或类似元素在一起容易协调,但互不相干甚至反差悬殊的元素合在一起时,就不容易协调,这时要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色彩、或形态或加入某些中介物等手法使其发生新的关系,也是调和的重要手段。如形体差别大时,在对比强烈的空间加入中间枝条,使画面连贯,对比色彩强烈时加入中性色加以调和,使视觉产生流畅舒服的感觉。
 五、一致性
      主要是指花材与花器之间的统一和谐关系。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色彩上,花材与花器色彩相近容易达到一致性,而色彩呈对比色时,应注意调和。花器色彩选择中性色彩,如黑、白、灰、金等颜色,容易与花彩色彩相统一,达到一致性。
二是形式上,东方式花器应插东方式造型,西方式花器应插西方式造型。
三是内涵上,即内容上要和谐,如表现田野风景时,用华丽的玻璃花器就不协调。或插西式插花用很简陋的竹筒等花器也不和谐。
 六、韵律
      韵律就是音韵和规律,音有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优美动听的旋律。我国古代的诗歌很注意韵律,在造型艺术中,韵律美是一种动感,插花也一样,它通过有层次的造型、疏密有致的安排、虚实结合的空间、连续转移的趋势,使插花富有生命活力与动感。
 (一)层次 
      高低错落、俯仰呼应造就层次的产生。《瓶史》中有“花夫之所谓整齐,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之说,所谓“不齐谓之齐,齐谓之不齐”画面要有远景、中景和近景,插花也要插出立体层次,要有高有低、有前有后,要有深度,不能都插在一个平面内。一般初学者只看到左右的分布,而看不到前后的深度,应建立透视的概念,使作品有向深远处延伸之势。所以花枝修剪要有长有短,一般陪衬的花叶其高度不可超过主花,此外深色的花材可插得矮些,浅色的花插得高些,这是通过色彩变化增强层次感。
(二)疏密有致 
      插花作品中,花朵的布置忌等距,要有疏有密才有韵味,如四朵花则三朵一组间距小些,另一朵宜拉开距离插到较远处,五朵花则三朵一组,两朵拉开距离。
(三)虚实结合 
      空间对艺术品十分重要,中国国画的布局都留出一角空白,书法也讲究“布白当黑”,如密集一团就看不清字形了。中国古语有云“空白出余韵”,可见空白对韵味的作用。插花也一样,空间就是作品中花材的高低位置所营造出的空位。一个作品如密密麻麻塞满花、叶,则显得臃肿、压抑,中国传统的插花之所以讲究线条,就因线条可划出开阔的空间,过去西方传统的插花以大堆头著称,现代也注重运用线条了。插花作品有了空间就可充分展示花枝的美态,使枝条有伸展的去处,空间可扩展作品的范围,使作品得以舒展。各种线材,无论是扭扭曲曲的枝条,还是细细的草、叶,都是构筑空间的良材,善于利用即可使作品生动,飘逸有灵气,韵昧油然而生。现代插花十分注重空间的营造,不仅要看到左右平面的空间,还要看到上下前后的空间。空间的安排适当与否也是插花技艺高低的标志之一。
(四)重复与连续   
      重复出现不单有利于统一,还可引导视线随之高低、远近地移动,从而产生层次的韵律感。花、叶由密到疏、由小到大、由浅到深,视线也会在这种连续的变化中飘移,产生一定韵律感。没有韵律将死气沉沉。             
    以上各项造型原理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疏密不同即出现空间,疏密布置得当,上疏下密即产生稳定的效果,高低俯仰、远近呼应不仅产生统一的整体感,也出现层次和韵味,只要认真领会个中道理应用于插花作品中,即可创作出优美的形体。而一个优良的艺术造型,除了具有外表的形体外,更要透过形体注入作者情感,通过形体表达一定的内涵,令意境和造型交织融合才能动人心弦。


插花的基本原理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是插花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之一。色彩调和与否是插花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插花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因此,必须重视插花中色彩的作用,所谓插花的色彩调和就是要缓冲花材之间色彩的对立矛盾,在不同中求相同、通过不同色彩花材的相互配置,相邻花材的色彩能够和谐地联系起来,互相辉映,使插花作品成为一个整体而产生一种共同的色感。
  色彩调和是插花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之一。色彩调和与否是插花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插花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因此,必须重视插花中色彩的作用,所谓插花的色彩调和就是要缓冲花材之间色彩的对立矛盾,在不同中求相同、通过不同色彩花材的相互配置,相邻花材的色彩能够和谐地联系起来,互相辉映,使插花作品成为一个整体而产生一种共同的色感。在同一插花体中,尽管有几种色彩,但要以一种色彩为主,将几种色彩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总体色调。插花中所追求的色彩调和就是要使这种总体色调自然而和谐,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在同一插花体中,如果只使用一种花色的花材,则色彩较容易处理,只要用相宜的绿色材料相衬托即可。因为绿色可以和任何颜色取得谐调感。但是,若使用几种花材,涉及到二三种花色时,则须对各色花材审慎处理,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色彩效果,提高插花作品的艺术性。关于插花的色彩处理一般应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突出主色调  
   当用二三种色彩的花材构图时,首先要确定构图的主题色彩。即能反映这个插花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色彩。然后,将主要色彩的花材配置于构图的重心位置,而且无论是花朵大小、花朵数量、色调浓淡等均应占主导地位。其它色彩的花材只是起焙衬和点缀作用,花朵宜小、色调宜淡、配置于构图的左、右两侧或前方下方,以突出主题色调。主题色彩和陪衬色彩之间要互相调和,浑然一体,不能各自形成孤立的色块,要使整体构图统一于一个基本色调之中,即主题色调之中,产生一种整体色彩效果。因此,对花材及花器的色彩应认真构思、合理配置,以求达到预期的色彩效果。在考虑和确定插花构图的主题色调时,要以自然界的色彩变化为依据,遵循自然色彩的变化规律,才能使作品色彩自然逼真,富有感染力。反映季相特征的作品应根据不同季节自然界中植物的主要色彩特征,确定插花的主题色调并适当发挥,例如:反映春季景致的插花宜以红、黄等暖色调为主题色调,常用的花材有红色碧桃、红梅、红山茶花、油菜花、红色和黄色的郁金香等。夏季宜以们冷色的蓝、自、淡粉等色为主题色调,常用的花材存晚香玉、玉簪、蝴蝶花、燕子花、荷花,睡莲等。秋季景致的插花作品宜以反映秋色的暗红、暗黄、橙黄等色彩为主题色调,常用的花材有枫叶,枯黄的秋草、橙黄色的果枝等,而冬季的插花宜以象征着温暖和希望的红色和黄色为主题色调,常用的花材有红色香石竹、南天竹红色果穗、火棘红色果枝、腊梅、红山茶花等。    

2.类似色调和    
   凡是色环上相邻数种颜色的配合均属于类似色的关系。如红、橙红、橙;蓝、蓝绿、绿;黄、黄橙、橙等均属类似色关系。类似色的色彩接近,同时使用时易于取得自然调和效果,具有柔和感。在插花创作中经常出现类似色花材同时配置的实例,若配置得当,显得素雅别致。例如,粉色菊花与粉红色秋海棠配置、紫色蛇鞭菊与玫红色铁线莲相配置、粉红色的杜鹃花与红山茶花相配置、黄白色的百合与黄色的败酱花相配置等均表现出了这种类似色的调和效果。但是,类似色花材同时配置虽然易于取得调和效果,同时也易出现单调感而缺乏变化。为此,应利用花材色彩浓谈不同、花朵大小及形状不同、花材质感不同等以求得构图的变化,或者利用小体量的色彩对比强烈的花材加以适当点缀、以丰富构图中的色彩变化,从而打破单调感,增加插花构日的活跃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