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挂职手记】在高效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去做?

发布时间:2009/11/19 10:04:40 作者:无 浏览量:1030次

在高效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去做?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王安东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当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江苏省海门中学在期中考试前开展了“一题多课、系列开课”高效课堂推进活动,期中考试后继续此专项活动,无疑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契机。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方设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设置一些让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能力。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如果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好,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但一定要具体,便于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学习目标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要预先做学情调查和学情分析。(3)学习目标应该是分层的。一个班级有四、五十名学生,无论在认知水平还是认知能力,都会有一定的差距。海中张勇主任提出的“众生不会,优生机会;众生都会,差生机会”就是体现了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然生长的新课程理念。

 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

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1)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例如习题课上要探求“一题多解,多题同解”。(2)具有一定的深刻性;设置的问题要有思考的深度,不能把问题答案简单设置成“是”、“不是”、“对”、“不对”;教师如果经常这样做,学生就会养成思维的惰性。(3)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当前有比较多的学校实行教学案一体化,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值得思考,就是教师要求学生把教学案上题目都在课前预先做好,认为这样做课堂上就能高效了。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指导思想,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还有探究的欲望吗?在有限的课外时间里,每门科都这样做,在时间上有这种可能吗?这样每堂课不就成了习题讲评课了吗?对讲学案题目,如果某个学生都做对了,那么这堂课还有听下去的必要吗?如果某个学生都做错了,那课前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准备又有什么意义?

3.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海中提出课堂上要“有讲授,必有留白,有留白,必给时间;给时间,才有思考才敢答问”,说的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对所有的问题都要点破、讲穿,要给学生留有对问题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同时也要给学生留有时间,这种课堂上的停顿是必须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无须花时间思考就能回答出来,那肯定也是一个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所以课堂教学既要有知识的密度,又要有思维的密度,但要把握好“度”,所谓“度”就是教学强度和教学难度,这应该由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情况决定。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知不觉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在课堂上自编、自导、自演。高效课堂应该是一个智慧的课堂,教师应该敏锐的观察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新情况,对自己预设的教学节奏进行必要的调整,让整个的教学活动在明快的节奏中进行,有效、有序的展开。

 

        20091118 于海门中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