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课堂改革的几点思考——昌乐二中 徐凯林
发布时间:2012/4/26 14:30:23 作者:无 浏览量:983次
课堂改革的几点思考
——徐凯林,潍坊市化学教学能手,县优秀教师。
育人感悟:精彩课堂,成就自己。
老师们,我们学校开放课堂,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两周时间了。在这些日子里,我和老师们一样,激动过,兴奋过;也苦恼过,徘徊过。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感悟。
一、必须把课前预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开放课堂,最关键的环节是学生的课前预习。因为学生只有预习才知道,哪里会了,那里不懂,在课堂上和同伴讨论什么,向老师请教什么。可以说,预习是否充分,决定了课堂改革的成败。要搞好预习,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①编制高质量的预习学案。学案的思路决定了课堂的思路,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的质量。每位老师都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课堂负责、对同事负责的态度,精心编制每份学案。备课组要早计划、多讨论,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②指导学生搞好预习。要给学生布置明确而具体的预习任务,指导具体的预习方法,确定预习达到的目标。我们老师要告诉学生,预习也是学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更要认真,更要细致,更要深刻。
二、老师的点拨要准确到位
现在的课堂,老师的讲被限制在很有限的时间内,这就要求我们非常明确讲什么,点拨哪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证师生学习信息的畅通,老师必须十分清楚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学生“需要什么”这一信息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①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备课。
②小组在讨论的时候,老师要深入学生当中,留意他们的举动,聆听他们的发言,发现他们的思维障碍。我们再点拨时,就容易多了。
③讨论完毕,每个小组都要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填入“课堂疑难反馈卡”,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会更有效。
三、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单位,只有激活每一个小组,激发每个小组的学习热情,才能使我们当前的课改更具持久力和生命力。在这里,我谈三点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1、千方百计利用好小组长。
一个好组长,就是一个好小组。平日要多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小组内的困难。定期组织小组长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定期评选最受欢迎的小组长、最负责任的小组长。
2、对每个学习小组一周一评价,一周一总结。
这里面最关键的有三方面的评价:①课前预习质量。②课堂展示③当堂检测的成绩和当堂落实的效果。我们的设计必须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否则,有可能流于形式,半途而废。
3、对学习小组要实行动态管理。也就是说,小组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当班内出现一个特别优秀的小组时,可以把其中的几个骨干分配到其他几个小组,把好经验,好作法,好风气带过去,促成几个组的共同发展。当出现一个特别差的小组时,可以把相对较差的几个同学分配到几个比较好的小组,防止他们掉队。就当前的课改形式而言,建立激励评价机制,非常必要,老师们想像这样的情形:老师提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每个人的学习都非常刻苦,生怕考不好,给小组拉分;小组长经常主动检查或帮助组内每一个同学,不让一个同伴掉队。如果真出现了这样的景象,那我们老师的教学不就容易多了吗?
老师们,打造高效课堂,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让我们团结一心,坚定信念,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我们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