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前沿】与时俱进,求党建创新之效
发布时间:2012/7/11 9:17:08 作者:无 浏览量:1751次
两年多来,我省以创先争优为统揽,不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2011年8月,省委启动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今年2月,我省根据中央部署,启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全省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在创新,党建机制、方法在创新,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不断提升。
创新组织设置:主战场在哪,党组织就建到哪
两年来,我省从加快“两个率先”的战略全局出发,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
在农村,党组织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链等一线前伸。宝应县范水镇庆丰收割机跨区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22名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统一佩戴“共产党员·扬州麦客”标识,在每台收割机上悬挂党旗,比业务、赛服务,树立起了良好群体形象。
在城镇,商圈党建、楼宇党建、产业社区党建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推进到现代都市的“心脏”。扬州市文昌商圈为1800多名党员建功立业创设新平台。苏州工业园园区地产公司党委,两年来在国际大厦建立了17家党支部,覆盖党员187人,其中外企党员占60%以上。
外出务工人员有了流动党组织。灌南县驻杭州流动党委组织农民工为第二故乡作贡献,推出一批“新市民之星”。盐城环保产业园把党组织建到项目上,成立了由园区和投资企业共同参加的200多个临时党支部。
目前,我省建立合作社党组织6845个,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90%。
创新选用人机制:双强“领头羊”,发展扛大梁
创先争优活动中,我省把选拔和培养双强型带头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
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5年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7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负债100多万元。本村在外企业家刘树安回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后,建苗木交易市场、成立行业商会,2011年全村销售逾10亿元,村集体收入3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600元;武进区牟家村企业家袁洪度2010年全票当选村党委书记后,建起村史馆、博物馆、农博馆和文体公园对外开放,将牟家村打造成文化旅游村。
两年来,我省通过公推直选产生1.6万名村党组织书记,双强型村书记比例达82%,2012年村均收入超120万元。
为了选优配强“领头羊”,常州、扬州等市在基层党组织中实施五星级、五A级管理,将考核结果与村书记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一批基层干部走上乡镇领导岗位。宿豫区对全区村(居)党组织书记实行区、乡双重管理,为破解苏北村书记选配难、稳定难、考核难探索新途径。阜宁县财政拨付专款,将村干部由“农保”转入“城保”,解决优秀村书记选不到、留不住难题。南通市选拔机关科级干部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为薄弱村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创新党建方法:用基层的经验引领基层
党建创新,工作重心在基层。创先争优活动中,我省及时推广农村党建“乡情工作法”、外企党建“融和工作法”、国企“育才工作法”等九大基层党建工作法。
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我省实施党组织影响力提升工程。对245家大型非公企业党组织实行省、市双重管理;开展统筹共建,全省700多家国有企业与2000多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结对共建;集中推出红豆、沙钢、苏宁电器、雨润四个企业的党建创新工作范例。
在高校,我省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建立起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满意测评制度、党员发展“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开展“弘扬‘三创三先’、争当校园先锋”主题实践活动。
“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这一理念在我省各级党组织书记中得到进一步强化。盐城市实行县委书记抓党建“七一工作法”,推动其经济、党建“两手抓、两手硬”。常熟市实施一把手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制,形成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