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一泡尿引发口水战 香港何时变得“暴戾”
发布时间:2014/5/5 12:24:52 作者:张平 浏览量:953次
日前,网上流传一个短片,一对内地夫妻在香港街头让小孩在路边小便,引来一名香港男子不满,举机拍摄,引发双方推撞冲突。有人指责当街小便行为的不文明,也有人替这对年轻夫妇辩解说这是“出于无奈”,还有人认为内地游客在香港不文明行为被放大镜检视,是一种歧视,乃至上纲上线到内地与香港的争端。
等一等再“上纲上线”
争论的本质不在于幼童当街小便本身,而在于香港与内地民众在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上的隔阂,以及不同立场的人抓住一切机会借题发挥,将隔阂加以炒作与消费,从而宣扬自己褊狭的理念。
内地游客与香港市民就公共场所行为方式问题产生冲突,已非新鲜事。因此,当最近这起“内地夫妻带孩子香港街头小便引发港人拍照谴责”事件在微博上开始发酵时,很多人便预料到了“沸沸扬扬”的这一刻会比以往更快地到来。
仔细观察一下各方的讨论,也实在无甚稀奇,大多是在跟风、站队,并热衷于将此事界定为“素质的差异”、“文明的冲突”以及“人性的缺失”。有趣的是,我尝试对事件本身的全过程和重要细节进行还原,却发现无法做到,原因是无论媒体的报道,还是意见领袖的评论,乃至现场网友对事件的还原,均颇有语焉不详,乃至互相矛盾之处。
不妨这么说:事情发生了,也带来了冲突,但事情的原委究竟如何?千里之外的你我均不得而知,因为我们接触到的,都是故事的不同版本,而非真实的故事本身。有人强调孩子的母亲打了路人耳光,有人声称旁观者拍摄了孩童的私处……生活不过罗生门,在这个观点基于立场而非事实本身的时代里,尤其如此。
让我们先把尚且含混的事实放一放,退一步想:这个事件在框架或母题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在街边小便,纵然是人之常情,但孩子的监护人仍需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旁观者若有不满,自可言语批评,这是人家的言论自由。到此,事件就算完结,似乎没有什么上升的必要和空间。
当街小便自然不雅,可放在任何一个公认文明的国家里,似乎也可归入“人之常情”。若有欧美醉汉在香港街头呕吐,恐怕不会有人上纲上线,扣上素质、文明乃至人性的帽子。因此,争论的本质不在于幼童当街小便本身,而在于香港与内地民众在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上的隔阂,以及不同立场的人抓住一切机会借题发挥,将隔阂加以炒作与消费,从而宣扬自己褊狭的理念。
香港是前殖民地,无论制度还是价值观上,均长期受英国影响;而两地社会发展程度不均,亦使得内地民众比起香港民众来,更加复杂、差异大。这些是隔阂的根源,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事实,更是彼此谅解的前提。常识告诉我们,人不会无缘无故在繁华闹市中小便,而肆意拍摄儿童隐私也绝非大多数路人的兴趣癖好。一切冲突的发生均事出有因,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贸然“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实在有违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面对此类事件,新闻媒体与网络意见领袖尤其应当珍惜羽毛,切勿打着“批评”的旗号行党同伐异之事。
说穿了,还是要有耐心,要等一等,等到过程被厘清、细节被敲定,再去上纲上线。到那个时候,人们自然会发现这个“纲”和这个“线”已然不重要,如何消除误解、解决问题、避免伤及无辜,才是当务之急。而这些琐碎的东西,才是很多人整日挂在嘴边却从未真正理解的那三个概念:素质、文明与人性。常江(中国人民大学教师)
香港何时变得如此“暴戾”
从内地游客港铁进食风波,D&G拒绝市民拍照,到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双非”事件、直到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奶粉荒”,“内地因素”无一不在陆港矛盾中起到根源与催化剂作用。
从一个内地人的角度看,类似的新闻着实没有任何新鲜感,我们已经习惯于在各种头条上读到自己的同胞在世界各地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在千年古迹上留名“到此一游”……悲观地想,短期内这种“形象”可能难以改变。
可是,这则新闻还是让不少在港定居多年的内地人读到了一个陌生的香港。
一位资深的香港媒体人回忆九七回归之初,当内地游客遇到类似的情况,港人定会出手相助,而非冷眼旁观甚至拍照上网。一个两岁女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无法与成年人相比的,在这一点上,香港人也不会例外。陆客的行为自然违反了香港的管理条例,但是,未经允许私拍儿童便溺的照片同样违反香港法例,并且,在内地和香港的文化背景中,这同样是不文明的行为。
更激烈的行为是,在港人常用的社交网站Facebook、高登等平台上,激烈声音不绝于耳。内地游客在香港的处境渐趋艰难,就从今年开始,几乎每个周末,在内地游客聚集的尖沙咀到旺角一带,都有大大小小的反对内地自由行同胞的游行。不时有内地游客在香港街头遭到这样的游行参加者的“围观”,感觉自己从内地来,就像戴着原罪。最令人难以接受的莫过于去年,一位来自内地的女生在香港遭遇车祸遇难,网上竟有不少激进的本地人拍手称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个昔日曾被无数内地人憧憬为文明与法治的天堂的“东方之珠”,正在经历一次重要蜕变。回想过去几年,从内地游客港铁进食风波,D&G拒绝市民拍照,到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双非”事件、直到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奶粉荒”,“内地因素”无一不在陆港矛盾中起到根源与催化剂作用。
保持理性的香港媒体人和知识界不禁自问:昔日那个曾在饥荒年代救济同胞、在开放初期敞开胸怀的香港,从何时起变得如此暴戾、情绪化、冷漠了呢?
原因并不复杂,内地同胞在这里尽情释放着积累多年的财富能量与自由欲望。香港这个只有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天地,不仅要承载七百多万常住居民,还要承担日益庞大的自由行社会成本,仅去年,内地自由行人数就超过两千万,这对小小的香港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如今,很多香港人很难做到始终如一的理性与宽容,“守城”的悲情感与非理性产生得无比自然。香港的社会情绪短期内恐难改变,而冀望内地游客素质短期内大幅提升更是难上加难。在两难之间,两地政府可做的,或许是给香港以更大的自主权,自主决定自由行规模,算是给香港的一剂止疼片。张倩烨(香港媒体人)
环球时报:香港拍照者比小女孩街尿更不文明
据凤凰卫视等媒体报道,一对内地夫妻约两岁的女孩在香港街头小便,被路过的香港男女青年阻止并拍照,双方发生冲突。从网上公布的视频看,小女孩哇哇哭,两名香港男青年均手持摄像设备还拉住婴儿车,不允许内地夫妇离开。内地女士表示,“我上卫生间了,排队排得好长,我家孩子都快尿裤子了。你说让我怎么办?”她还说,“我知道我不对”。
据网上流传的无视频印证的其他消息称,小孩的母亲“打了拍照者耳光”,但相反的说法是,该母亲只打了香港青年抓住婴儿车的手。还有说法是,小女孩没有尿到路面,而是尿到尿不湿上。
一名记者发布批评小女孩父母倾向明显的微博,引起内地网民的巨大愤慨,这件事成了过去两天内地网上最热的公共舆论事件。
由于这一冲突的细节未得到视频的完整复原,我们认为,媒体对这件事的评论不应以网上传闻为基础,从价值观出发勾勒现场未必真实的画面。
有几点是现有视频素材就可印证的。第一,内地小女孩的父母确实帮孩子当街小便,这与香港法律法规不符,属不当行为。路人对其制止,有正当性。
第二,香港男女青年制止的方式是偏激的。他们不是善意提醒和纠正,未有帮助解决困难之意,而是直接采取对小便的小女孩进行拍照的激烈手段,让那对内地夫妻难以接受。
第三,这件事当中,双方显然都有错,内地及香港公众都会为此产生复杂的不悦感,但是与此同时,内地人应当同意那对带小孩的夫妻无论有多少理由,让孩子当街小便就是错了。香港公众应当同意,虽然内地夫妇有错在先,但香港几个小青年的激烈做法严重失当,香港社会决不应鼓励一些市民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内地游客。
问题是,内地人普遍承认一些游客在香港有不文明行为,大家都认为内地人进入香港后应尽可能做到入境随俗。内地游客没有人是故意去香港撒野挑衅的,如果有些人还是有了不文明举止,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香港的规范,或者有些人就是一时还做不到。
香港社会在指出内地游客一些不文明举止的同时,也应对他们整体上给予包容。如果香港社会展现不出这样的豁达,那是他们的集体不文明表现。
那些激进的小青年极力表达自己道德上的高贵,实际上他们呈现的恰是香港社会市井气低俗的一面。看看哪个社会嫌弃外乡来客、动不动就炫耀“他们不如我们”,甚至恶语相加的人,不是那个社会里涵养最差的群体?
在香港欧美人出现不文明举止的情况亦不在少数,但从未见香港有哪个群体表现得那么激动。香港如今有些人表面上是歧视内地人,其实他们在歧视自己。他们太想宣示与其他中国人的区别,证明自己已与洋文化融为一体。
那些人无法正视内地沿海地区与香港发展水平的快速缩小,无法适应自己在内地人面前优越感的流失。他们的心态出了问题,他们面对内地人变得极其缺乏耐心,喜欢小题大做,得理不饶人。
香港毕竟已经回归祖国,两地因交流和摩擦产生一些不适感,实属正常。内地在指出香港社会心态的毛病时,我们自己也需大度些。对香港一些人小家子气的表现,我们能一笑置之则罢,如果做不到,反唇相讥几句也无妨,但不可记仇。我们不必将两地的磕磕碰碰无限上纲上线。
必须看到,香港特区政府从未纵容少数人攻击、羞辱内地游客,香港主流社会也反对他们那样做。对这种区别,内地社会必须同时看清。▲(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舒圣祥:指责“内地小孩香港街头小便”是偏见
孩子香港街头小便,大陆夫妻与港人发生激烈冲突。冲突现场混乱,大人相互指责,孩子大声哭泣。夫妻抱孩子推婴儿车欲走,被港人拉住阻拦。孩子母亲说:“洗手间排队很久,孩子着急,我怎么办?”(4月22日《北京青年报》)
香港妈妈不小心闷死幼女,都可以报假案谎称“内地女子香港拐婴”——这些看似个案,实则反映在某些港人心中,内地以及内地人,早就是最佳的出气筒与替罪羊。同样,在这起小孩街头便溺事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是某些港人基于自身优越感,戴着有色眼镜深入骨髓的歧视。
“孩子当街便溺,有路人拍照,遭孩子父亲抢走相机和记忆卡,孩子母亲打了路人一耳光。片中白衣青年看不过眼报警,并且阻止夫妻离开,双方争执,青年遭人用婴儿车推撞。”这是香港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在微博上对于事件的描述。
可网上视频中展现的,却是几个香港青年,有的拿摄像机不停拍摄,有的野蛮拉着婴儿车不让走,完全无视被吓坏了不停大哭的孩子。
闾丘露薇的微博,隐瞒了父母主动带小孩去厕所排队很久,直到小孩终于憋不住的事实;隐瞒了小孩尿尿时,母亲专门用纸尿布接住的事实;隐瞒了母亲还把纸尿布装入行李袋提着的事实;隐瞒了港人拉扯呵斥,且拍了小女孩私处后,父母才夺其记忆卡的事实……闾丘强调“孩子母亲打了路人一耳光”、“青年遭人用婴儿车推撞”,可多名网友澄清“母亲只打了拉车人的手”;无赖拉着婴儿车不让走,怎么就成了“青年遭人用婴儿车推撞”?
我不知道,在人类的文明里,三岁小儿当街小便究竟算是多大的罪过;但我知道,如果连一个还在坐婴儿车的孩子终于憋不住尿,都要上纲上线横加指责以致动粗,那一定算不得文明。小孩父母能用纸尿布接住,并且将弄脏的纸尿布装入行李袋,本身就是素质的体现;这几个香港小年轻,没有生过孩子不懂得孩子的生活习性可以理解,但是几人拉住婴儿车不让走把孩子吓成那样,只能用野蛮粗暴来形容。
当然,这种以高素质自居、冒充文明卫道士的青年,我相信绝不能代表所有香港人;关键是,媒体人不应该也跟着无视看得见的歧视,人为制造两地对抗。北京马拉松时,外国选手随地小便,就说政府需要反思;香港作为旅游城市,孩子都挤不进厕所,就说内地人素质差——可以这样双重标准吗?在香港的文明里,小女孩尿急时,路人难道可以理直气壮地拍摄?
野蛮对待憋不住尿的小女孩,这种文明的优越感,还是请早点收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