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历史团队>>教学资料>>文章内容
【导学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发布时间:2014/12/8 18:18:23 作者:王维喜 浏览量:956次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思想。                 

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知识导学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人们埋首于故纸堆,不问政治,对外面的世界更是一无所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使一批知识分子和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萌发了。

一、“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士大夫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⑴林则徐:近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第一人”。主要举措:设立    ___  ,编译出

         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资料。其中《    ______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⑵魏源:鸦片战争后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是_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_____。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                    ”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______________。

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____________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__________________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_________________

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          ”。

4.目的:                     

5.实践:发动了洋务运动

⑴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最早的是曾国藩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    ,规模最大的是李鸿章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⑵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最早的是______年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总之,洋务运动,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了____________,迈出了中国            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___________.

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⑴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产生的背景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展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

⑶主要观点:  ①经济上:主张发      ____,与外国进行________;

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   ________ _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⑷局限: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多也没有付诸实践。

2.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⑴时间:19世纪__________年代初。⑵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主要观点分别有哪些?

①     康有为:在广州办______________,宣传________思想。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和            ___

其中,《新学伪经考》将被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__________________斥为伪书,从__________________了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

而《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将孔子打扮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师。

总之,康有为借助       的外衣,宣传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否定             统治,主张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将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

康有为对儒学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

梁启超: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抨击           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_____者天下之公器,____者天下之公理”。

严复:  指出_____________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    _____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________。  

          翻译《天演论》,论述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

 3.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及其实践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倡        ,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       

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潮流。

 

四、辛亥革命——资产阶级_________(代表人物:___________)

五、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

 

【练习反馈】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A. 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 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C. 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 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2. “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力求讲求……惟恐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的观点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顽固派                    D. 立宪派

3.“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这一材料相符观点是

     A 西学东渐          B 东学西传                C 中体西用           D 西体中用

4. 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5.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是在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敖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6.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7.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  民主共和思想    B  三权分立学说         C 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8.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 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              B. 形成了第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C. 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D. 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9.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