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北魏孝文帝改革
发布时间:2015/1/29 7:59:11 作者:王维喜 浏览量:1013次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目标】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导学】
一、背景:
1.北魏:我国东北的_______族_______部崛起并于_____年统一 _________建立的政权,北魏在武力征服兼并的同时,参照了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①如实行_______,使部落成员定居②计口受田,___________③仿汉制______④兴办______等,越来越多的吸收汉先进文化。
2. A.北魏主要靠____________来维护政权,在基层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由 ______ 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一方面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_____________”,农民负担沉重。_________日益尖锐。
B.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_____________的激化是北魏统治者面临的更大危机。
总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北魏统治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冯太后、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二、内容:
前期改革——__________主持
(1)重点:建立各种新的制度,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制度创新)。具体措施:
措 施 |
作 用 |
①制定______________制, 整顿_______ |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使吏治有所好转。 |
②推行_________.将_____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______买卖 |
一定程度上使无地的农民获得了____________,提高了____________,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__。 |
③设立________,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 |
健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推行_____________制,与均田制相适应。 |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_____________的租调,从而改变了赋税征收的______现象,使农民的负担____________;受庇于豪强的农民转而成为国家的__________.国家的租调收入_________________。 |
(2)为接受汉先进文化,加强对__________________(黄河流域)的统治,___年,孝文帝正式迁都洛阳。
原因:
项目 |
洛阳 |
平成 |
政治 |
洛阳是中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迁都洛阳可更好的接受汉先进文化,得到___________的合作。 |
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改革阻力大 |
经济 |
僻处塞上,经济落后,粮食供给常发生困难 | |
军事 |
北受柔然骚扰;对经略南方也显得遥远 |
后期的改革——_________主持 重点:__________,改行汉制
(1)措施:① ;穿汉装。② ③ _ (首姓为______氏),定_________________(参照汉族____________制度,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以此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④ ;通过这种___________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以巩固统治。
⑤
(2)作用:①促进鲜卑族人对____________的认同;②争取到______________对北魏朝廷的支持;
③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______________统治模式转化.
三、性质和历史作用: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经济上:北方经济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为农、工、商的日益繁荣。
政治上:通过①_________,兴办学校;②恢复汉族_______制度;③采纳汉族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北魏政权 ______ 加速。
民族关系上:孝文帝改革不仅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______________,为后来的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反馈练习】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 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材料五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通过改革国力达到鼎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分崩离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全盘汉化……使得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迅速腐化,而腐化则是导致北魏亡国的根本因素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出发,北魏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与此配套的赋税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3.从材料三中可看出,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客观效果?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5.材料五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有何看法?据此,你认为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视野拓展】
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
1. 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2. 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 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愿望。
4. 孝文帝的胆量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参考答案】
【课堂巩固 】
1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3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4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导学案】商鞅变法
下一篇:【导学案】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