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政治团队>>交流互动>>文章内容
交流互动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发布时间:2015/5/10 0:00:00 作者:苏诚 浏览量:1143次

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苏诚

 

今年4月,学校组织了课堂竞赛活动,比赛的课题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经过思考,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教学流程:

我的主要课堂设计围绕三个探究活动和一个对比活动展开,希望通过“玩中学”和“做中学”让政治制度不再枯燥,从新闻里走出来,让学生真正认可我们的政党制度。

课堂上,我先亮出自己的民主党派身份,告诉学生民主党派并不神秘,帮助学生了解民主党派,进而了解我国其他的七大民主党派。

在第一个探究活动中,我以“回顾历史,走进制度”为题,播放视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并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和历史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重点“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做准备。这块内容主要是回顾我国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地位和关系。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回答“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亲密友党。”

在第二个探究活动中,我以“会场采风,探寻制度”为题,选取2015年南京两会期间,民主党派围绕国计民生献计献策,众多网友纷纷跟帖这一镜头,设计活动“大家来找茬”,让学生在众多的跟帖中明确“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跟帖以易混易错知识点居多,让学生在讨论中增强辨别的能力。4分钟的思考,3分钟的回答,很快这个原本很枯燥的制度内容就突破了,学生找出了6处错误,仅余一处(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是政治领导而不是组织领导)没有发现,这恰恰也是我要强调的点。在点评完学生的回答之后,我便及时指导学生在课本的易错知识点附近做记录。这个探究活动将课堂推向了第一个高潮,通过游戏,大家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也更加明确了我国政党制度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个探究活动我以“关注当下,认同制度”为题,展示我区我市的民主党派政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实例中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抛弃“民主党派、政协就是拍拍手鼓鼓掌”的错误观念,真正认同这项基本政治制度,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学生思考地很认真,回答地也很积极,我趁热打铁抛出“我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政党制度有何区别”,学生讨论之后得出政党性质不同,中国共产党以执政为目的,民主党派则是以参政议政为目的,而西方的两党和多党都以执政为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明确在我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

最后我请同学们将这节课的内容回顾一下,并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归纳和总结。

二、教学反思

事后我了解到这节课的得分挺高,我想这与我的设计理念密不可分。即因势利导,水到渠成。这里的“势”即学生的反应。从课前的素材选择到课堂上的观点冲突,从问题的调整到学生答案的点评,我都把学生的反应作为教学的量尺,不刻意追求预设的完整与完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设计上,基于我国政党制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只在课本和新闻中看见,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此会出现无话可说,不知道要说什么,我以自己的民进身份导入,让学生了解民主党派没那么神秘,在重点教学中设计了“大家来找茬”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学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三个探究活动层层递进,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即水到渠成。

2.在观点冲突时,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不直接告知,不随意站队,不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是客观地指出这些都是现在乃至今后民主政治改革的内容与方向,从而提高教学的信度。

3.在问题设置上,当学生反应出思维的发散性时,我临时改变原有的设计,不刻意指向课本教学,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他们的答案中找出闪光点进行归纳,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这种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从最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效果来看,这节课无疑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无论何种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这样的课堂应该会是一节不错的课。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