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师德标兵】第八届师德标兵--天印高中朱云峰
发布时间:2016/4/18 15:44:50 作者:成培平 浏览量:2455次
用心、用爱,把班级象家庭一样来建设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朱云峰
这一声,是对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最好的肯定;这一声,是对坚守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最丰厚的回报;这一声,是对多年践行“用爱,象建设家庭一样建设班级”理念的我的激励。
我1991年参加工作,任教语文,现为中学高级教师,有17年班主任工作经历,江宁区第一届教学骨干,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优秀实验教师,市“好家长”杯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市奥运征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一二三等奖,两篇发表。1997年到天印高级中学任教,先后担任过高一(1)班、高一(16)班、高二(16)、高二(10)、高三(16)班班班主任,现担任高二(16)班主任,创建了“文竹班”、“精彩16”班、“锦绣”班、“馨艺”班,形成自己的班级建设特色。带领班级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校、运动会、文化艺术节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多项表彰。近三年上过两次校级主题班会公开课及观摩课。所带班级获得过“期中考试优胜奖”、“推进奖”、校先进班级、先进团支部、江宁区先进团支部等表彰。本人先后被评为天印高中首届“功勋班主任”、“感动校园十佳教职工”、“十佳教学能手”等。2012年所带班级会考合格率100%,21个A;获得江宁区优秀班主任、江宁区优秀党员;2013年所带班级高考成绩突出,达本二线人数19人而且均匹配;2014年所带班级会考合格率依然保持100℅。
德育不是简单地说教,是教育工作者自我内化后的释放。
我特别注重学生荣誉感的培养。荣誉是外界对一个人的行为、品质、涵养、学识、成就的肯定,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认同、争取荣誉的内在需要。拿破仑一生中指挥大小战役60多个,常常以少胜多,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切与他对军队实施的“不用皮鞭用荣誉”的管理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荣誉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动力源泉,通过荣誉激励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努力进取、追求卓越、主动作为,是实现个人与集体双赢的好办法。
2010级学生入学后,我先担任了一个平行班——高一(12)班的班主任,上任伊始,就是军训。在七天的军训中,我与新的班级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将十二班的目标定为:平行之中我最强。第一学期下来,我班获得了“班级推进奖”,“先进团支部”,第二学期,被评为先进班级,完成了预期目标。升入高二后,我担任了高二(10)班——一个文科史政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的分班成绩并不占强,我又与学生统一了目标:建成文科班中最强的班级。在几次考试后,我班各项指标已经暂居年级前列,获得“推进奖”,初步完成目标。一学期结束无论是成绩、还是班风建设,都已成为年级的领头羊。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级、江宁区先进团支部。我班还在全校开了一堂“最美的太阳”主题班会观摩课。高二会考合格率100%,21个A。高三(16)班是一个重新组合过的班级,回到起点,一样用爱去鼓励、激励他们,班级气氛和谐,班级建设也稳步推进,高考成绩突出,达本二线人数19人。这是当初谁也想不到的事情。今年所带的高二(16)美术班,虽然文化基础差,但会考中没有一个人掉队。
用爱,象建设家庭一样建设班级
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我常常觉得,班级既然像一个家庭,家庭里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在家庭里,既有一个管理问题,更有亲情的滋润问题。有的孩子很听话,依赖家长,也有的孩子渴望独立,希望早点离开家长。家长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往往决定了这个家庭中孩子的走向。所以,作为班主任,不论接受什么样的班级,尤其是学困生较多的时候,都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选择积极角色,满怀着爱,尽早进入班级家庭环境的营造工作中去。
平等的交流,才会让爱真实有效。
我想只有本着真诚,长者学会做一个好的听众,让学生感到一种平等,一种尊重,可能更有效。这种交流,可能会让一个学生变得优秀,甚至带领班级更加优秀。
欢欢(化名),一个女生。有哮喘。后来侧面了解到,她是一个单亲家庭,父母在她初一时离婚,后再婚,都有了各自的小孩。父母都在外省。她初中时由母亲监护,高中由父亲监护,现一人在南京上学。
这样的孩子性格中往往有比较大的缺陷。我就特别关注她。她不缺钱,父母也都很关心她,常来看她,因此也不缺少爱。但我看出她非常消极。学习也比较努力,但成绩很差。我便经常与她随便聊聊。后来,在跟我聊天时,她向我诉说了她的烦恼:她始终在责怪自己,认为父母的离婚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尤其是母亲的再婚。她说,现在的继父是由于自己的牵线而成的,可婚后母亲并不幸福。
我感觉得出她的焦虑,与她坦诚交流,肯定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也告诉她我未经历过或接触过这样的事,但我愿意与她一起探讨,鼓励她向前看。我将收集到的一些事例拿来与她交流,交换意见。当然这些谈话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我只希望她能够摆脱包袱,积极乐观起来,并能把我当作可信任的长辈与朋友。后来她把我加入了QQ好友,又把我儿子也加入到好友当中。第二学期的一次班会公开课,我特地把她的母亲请来,她的母亲当着所有人对她说:欢欢,妈妈永远爱你!我相信我的女儿永远都是最棒的!
改选班委时,她被选为班长,对班级组织与工作都充满热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特别善于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是班级和谐关系的润滑剂。我们班成为先进班级,可以说,她功不可没!
现在,我虽然不再担当她的班主任,但她仍信任着我。
还有一个姓周的男生,在家叛逆性特别强,甚至到了在家从不喊爸爸妈妈,家长整夜陪在身边也不能阻止他上网的地步。家长到我这来时都是“偷偷”的,不敢让小孩知道。我用同样的态度与他成为可以交谈的朋友,并经常与他的父母交流教育小孩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到下学期时,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至少他不讨厌父母了。
与学生的沟通,要善于抓住时机。错过了最佳时机,沟通就有可能无效了。
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是一个高明的教育时机发现者和创造者,并能将这一时机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我是个凡人,难以达到这样的高度,但并不意味着就无所作为。不能创造时机,就尽力去发现时机,当一个时机偶尔出现,就尽量去把握住。哪怕一根火柴的光亮,也许就能照到丢失在黑暗里的钥匙。
班里有一个女生,成绩在年级里属于前列,学习特勤奋,平常与人交往不多,我也只以为是内向而已。十一月的第三周,周末放假。周日下午3点多我就到校了。不久,接到这位女生家长的电话,说给孩子送东西来了,问能不能到教室喊一下女儿。我就吃了一惊,说本周放假,教室里没有人啊。一问,原来这位女生周五打电话给家里,说学校临时安排本周住校生在校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通知家长。家长也不疑有他。也就是说,孩子离家整两天了。
让人着急。
我想起月初时,这名学生就申请将家校通号码更换了,说是家长的手机丢了,换了新号码。打遍了可能打的电话,没有消息。这时家长告诉我了一些家庭情况:单亲,还有个小女儿上小学,低保。该女生有初中时会网友的经历。但家长不让小孩在外面说。
愈发让人着急。
还好,5点半,该女生出现在校门口。
没想到,家长在办公室里不仅骂小孩,还动手打孩子。该女生情绪激烈地和母亲吵架,说你从来就是骂我,在家动不动就打我,我早就想离家出走了等等。
我劝双方冷静,让孩子的母亲先回去。担心小孩晚上出事,我在办公室里与小孩长谈。凭我对她的了解,这个女生实际上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小孩。可能我比较温和,平等的与她交流,让她理解了一个单亲母亲对女儿的关心与担心的心情。小孩把这两天的行踪告诉了我。我对她说,为了让你的母亲真正放心,我必须去求证,然后把结果告诉你母亲。小孩最后同意了。我与她所说的以前同学的家长取得了联系,证实了一些情况。然后告诉了她的母亲。她的母亲沉默了一会,然后说:老师,请你转告我女儿,我永远都爱她!让她好好上学,考上她理想的大学!
当时,这个女孩就在我身边。
第二天早上,母女两人就到我办公室,来说谢谢。母亲还拿出一个新玻璃杯(昨天在她情绪激动时把我的茶杯碰掉在地,碎了)赔给我。我说:“既然你们谈拢了,我就收下了。”
这是一次危机,但也是一个教育转化的时机,当它出现时,就看班主任如何去与学生沟通了。如果沟通不及时,让问题过了夜,很可能就给问题的解决制造了困难。
与学生的交流,不要都指望言语的作用。有时,我们说了很多话,结果学生会说:知道了,知道了。私底下却会说:跟我老爸老妈一样烦。这我能理解。我的小孩在家里,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比我还全面。要让他心服才行。“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有时,我们并非刻意的的一个举动,却能起到言语难以达到的沟通作用。
我班一个学生,重感冒,体温
这件事以后,除了家长的感谢,更重要的是,班里的学生时常说一句话:有我们老班在,我们很安心。
积极鼓励、组织参加各种活动,让班级象家庭一样红红火火
积极鼓励、组织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看到自己的努力会获得成功,也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更加自信的去面对未来。
高二(10)班,高三(16)班都是个女生占绝对多数的班级,只有几名男生。学习上他们很努力,初步体会到了成功,但平常缺乏锻炼。我便利用学校运动会的契机,组织锻炼,积极参赛。结果大大小小拿到十一张奖状,总分获得第六名。这让学生惊喜之中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随后的首届科技文化节上,我班征文、绘画、书法、摄影、科技知识竞赛、辩论赛、文艺汇演各项目都有人参加,并每项都获得一、二等奖。尤其是科技知识竞赛,每班只有三个名额参赛,我班三名男生全上阵,成绩不俗。闵馨琪同学的征文还获得省一等奖。
我在班上成立了一个“记者”小组,摄录下同学平时的影像。我学会了一些编辑等技术,将影像制作成一些电子书、电子相册、微电影等,班会课时常会起到一些好的效果。
用心、用爱,把班级象家庭一样来建设,工作中会有无限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