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语文团队>>交流互动>>文章内容
【语文教研】陈万里老师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09/6/10 10:42:01 作者:无 浏览量:1246次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语文组公开课教案

课题:《声声慢》

时间:2009-6-4    授课班级:高一(11    设计者:陈万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了解词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认识并积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③鉴赏词中多种表现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语双关、反衬、比喻和拟人等。

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亡国之恨、丧父之痛、思乡之苦和孀居之哀。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课前循环播放童安格的《爱与哀愁》,营造一种哀愁、凄凉的意境,引发联想,激发兴趣,从而快速入情入境。

一、以《如梦令》导入

出示幻灯片1:李清照自画像

(师)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自李清照《如梦令》)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二、知人论世

出示幻灯片2:李清照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她前期作品多抒写闺情相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的词作多抒写悼夫、思乡、亡国的浓愁、哀痛,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有作品集《漱玉词》。

出示幻灯片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问:试辨别下面两首词作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句可知《武陵春》是后期作品,而《醉花阴》是前期作品,理由是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中可看出词人的雅致——饮酒、赏花、采花。

出示幻灯片4:李清照简介

再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曾拥有过令人艳羡的生活,她出生在名门望族,父母知书能文,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秀外慧中。她和夫婿赵明诚是文学知己,两人情投意合,共同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可幸福美好的生活却随着金兵的入侵,北宋的灭亡,被彻底毁灭。他们夫妇被迫逃难到江南,不久相濡以沫的夫君染病身亡。晚年的李清照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三、初步感知

出示幻灯片5:品读别样愁情

品读提示: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1.生个读,找感觉(找重音字)

2.听录音范读(播放录音)

3.集体有感情诵读

四、鉴赏

1.提问: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分析起句)

  出示幻灯片6:起句分析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

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大家找出词中能表现“愁情”的意象。

出示幻灯片7:感悟意境

①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问:为何说是“淡酒”?

由“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可知秋风萧瑟,忽然变冷,词人取酒驱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可以让学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明确: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招待客人;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在宫廷宴会谁最常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曹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时光流逝而未建功立业的苦痛)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李白的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②“秋风”意象略讲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③“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鸿雁传书”和“鱼传尺素”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

④详析“黄花”意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析“细雨”“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五、小试牛刀

出示幻灯片8:感悟意境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耐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由文中声声只道不如归可知,其叫声象不如归去,联系行人一词,就可知本词主题是游子思乡之愁。

最后两句既是自言自语又是对杜鹃问的回答。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归期,生活不能自己主宰。争奈无奈,正式游子思家而有家难归的感慨。

六、布置作业:背诵全词;完成《世纪金榜》中本课的练习。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