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小悦悦”事件
发布时间:2011/11/8 10:25:17 作者:无 浏览量:898次
10月13日下午5点半左右,在佛山黄岐的广佛五金城发生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撞倒2岁女童后逃逸,路人无人伸援手,接着又有一辆车从其身上碾过,在前后7分钟内共有18人路过没有出手相救或打电话报警,直到第19位也就是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将其扶起。目前两名肇事司机均致电女童父亲,称给钱可以,但是绝对不自首,甚至还说碾伤不如碾死。
对自称“肇事司机”男子展开调查
在媒体报道小悦悦事件,特别是公布了小悦悦父亲的电话之后,有一名特殊的人的名字进入了公众的视野,那就是那名自称是“肇事司机”的男子。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就是肇事司机,对小悦悦事件,只愿意赔钱,不愿意自首,并且还称自己身在西安,有一个14岁的孩子,因为撞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也没有什么悔意,甚至发出阵阵冷笑。在昨天,当警方宣称事件中的两名肇事司机已经全部归案后,这名男子,仍旧在纠缠,称投案的胡某是替他“顶包”的。
南海交警称,根据警方前期搜集的证据以及肇事司机清晰的供述,综合各种结果,可以确定现已归案的两名司机就是肇事司机。不过,对这名男子警方已展开联合调查,相信不久就可以真相大白。南海交警透露,在审讯中,两名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表示,当时并没有看到孩子在前方,特别是第一位肇事司机胡某,他对于伤害小悦悦事件表示懊悔,称对不住孩子的家人。
记者对路人的调查:
路人甲:坚称“没看到”
事发当日17时28分36秒,一名男子骑着红色电动三轮车经过,扭头看了片刻,之后快速开车离开。记者了解到,此人张某,湖北荆州人,来此打工五六年,家有一个19岁的孩子。他平日在广佛五金城以收运货品为生,事发时车上载满废纸皮箱。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张某,张某称自己只听到孩子哭声,并未看到孩子倒地,更未看到血迹。他回忆,当时他开车经过,隐约听到左侧有孩子哭声。“当时以为是旁边店铺的孩子在哭,并没在意。没开车大灯,视线不是特别好。”张某说,事发后他全然不知情,也没有跟家人说,甚至没有看新闻。
听闻有人指责“见死不救太冷血”,张某称“如果我看到地面上有血迹,一定会下车救人的”。
路人乙:后悔、同情、心痛、内疚
事发当日17时29分45秒,一名年轻女子拉着一名女童走过小悦悦身旁,二人盯着小悦悦看了许久,但最终仍悄然走过。此女子姓林,浙江人,在距事发地几十米之外开了一家店,女儿今年5岁。
林小姐回忆,当晚她接女儿回店里途中看到躺在地上的小悦悦。“以为她像平常一样玩耍摔倒了,直到孩子妈妈哭着跑过来,才知道女孩是被车碾了。”她还说,“当时她口鼻流血,有很小的哭声,我看着很害怕。我一手拉着女儿,女儿还被吓哭了,所以赶紧离开。”“我想过去扶她,看到出血太多,我自己也有点害怕。我有些怕血。如果当时旁边有人一起救,我一定会救。”“如果看到碾压过程,每个人都会伤心。但我当时不知道她被车碾压了几次。”
看过小悦悦被碾压的视频后,林小姐说,自己这几天一直想着这件事,晚上也睡不着觉,她用了几个形容词形容自己的心情“后悔、同情、心痛、内疚”。现在再想起这件事,林小姐说,那么小的孩子,她当时最起码应该报警,没帮忙实在不应该。
路人丙:网友骚扰让他烦
事发当日17时30分03秒,画面上出现一名穿绿衣的男人,男子走到距离小悦悦3米左右,往小悦悦这边望了一眼,之后转身返回店铺。
绿衣男是谁,他是否也曾见死不救?昨日,一位店铺老板亲自向记者证实,画面上的绿衣男正是他,但他否认看到了躺在地上的小悦悦。
视频中,绿衣男曾朝着小悦悦躺着的方向看了一眼,且小悦悦身旁空空,蜷缩的小悦悦是这一小片空白区域上唯一显眼的影像,但昨日他数次向记者坚称,没看到小悦悦,“如果看到一定救”。
被人认为见死不救,这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不光街上有人指指点点,昨日上午,一名网友不知从哪“人肉”到他的淘宝店铺,通过阿里旺旺骂他“没良心,见死不救”,这也让他非常烦恼。
困惑阿婆
“小悦悦事件”既让人对社会的冷漠提出质疑的同时,也使好人陈贤妹成为公众、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在她看来本是举手之劳的救人行为,如今被冠以突如其来的榜样光环,陈贤妹这位目不识丁的粤北农村妇女似乎有点无所适从了。
昨天,我们报道了陈阿婆因做好人被个别人说成“出风头”的表现。报道引起广大读者的愤慨,大家纷纷谴责那些对陈阿婆提出质疑的人。昨天,陈阿婆向记者敞开心扉坦言,自己这几天都过得很不平静,除了要面对风言风语,内心还产生很多困惑。
困惑一:
“没想过会出名,生活工作受困扰”
昨天一大早,陈贤妹照常从住处下楼出门,没想到楼下已有数名记者在等候自己。出于礼貌她把记者们请进了10来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可是前来采访的记者是一拨又一拨,没过多久,又有大批记者赶到,房子也挤不下了。“访客太多了,房东有意见,后来只好到外面的榕树头接受采访。”
在接受采访时,陈贤妹的手机不断地响起来,大部分都是媒体记者提出采访要求,询问地点。电话里,朴实善良的陈阿婆均耐心回应,但挂上电话后她向现场记者坦言:“我救人是很随意的举动,就是觉得小女孩好可怜,我没想过会出名,更没想更多其他的事。说实话,我们这两天的工作和生活都耽误了。”
陈阿婆的本职工作是一名钟点工,负责帮人做饭、带小孩,偶尔也会到五金城收一些废旧纸皮帮补。“今天一直被记者围住,根本没时间帮人家做饭,等下4时我还要去接我孙子。”陈阿婆无奈地表示,自己已经向不同媒体讲述事发经过和个人心情超过20回,虽然家里人都叫她不要听电话,不要再回应,但生性淳朴的她还是认为,自己救人是个普通举动,回应大家的问题也是简单的举动。
困惑二:
“救人不是为钱,为何要奖励我”
昨天下午,佛山市民政局、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区文明办、大沥镇文明办以及一批当地的爱心模范纷纷向陈阿婆表示慰问,南海和大沥两级文明办还分别奖励她1万元。陈阿婆一开始无论如何也不肯收取奖金。“我不要的,我不是贪钱!我救人只是一点心意。”她边说边推搪。
后来,有关负责人诚恳地对她说,“陈阿姨,你的精神感动了大家,为社会树立了正确的道德风气,这笔奖金是体现政府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精神的褒扬,你应该收下!”陈阿婆才勉强收下。她说:“这笔钱我一定要将部分捐给小女孩,作为治疗费用。”
阿婆:要把奖金交给小悦悦父母
昨日,广州市一名政协委员看过本报后联系记者,希望给救了小悦悦的阿婆发奖金。“赠送钱是想对老人家表示的敬意,并不求做善事有回报,就跟阿婆当时救小悦悦的心是一样的。”昨日,该政协委员委托同事,带着5000元找到救人阿婆陈贤妹。陈贤妹刚给别人做好午饭,说什么也不肯拿钱。“现在有人说我贪心、贪钱、贪出名,我不能拿这笔钱。”陈贤妹推托老半天,也不肯接收这笔钱。附近多名街坊也前来看热闹,“莫拿钱,拿了就更说不清了”一名街坊“劝告”。
最后有人出主意,“你可以收下这笔钱,之后把钱拿给悦悦。”于是陈贤妹勉强接过钱,随后前往小悦悦家开的店铺。无奈昨日整整一天小悦悦父母都在广州,陈贤妹表示将把钱交给小悦悦父母。
人民日报:女童遭碾,我们都可能是“路人”(2011年10月18日 )
这是一段令人揪心的视频。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此刻,濒临脑死亡的小悦悦,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18∶1,多么让人遍体生寒的数字!尽管有人曾因见义勇为被冤,尽管救人常不免带来某些“麻烦”,但是,见死不救甚至用冷漠来助纣为虐,是在撕裂社会的良知底线,消解公众灵魂深处的仁义善念。
是陈阿姨的出现和奋力施救,让我们被冰冻的道德感有了一丝暖意。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在看到孩子躺在马路上抽动的那一刻“只想着救人”的陈贤妹,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桩个案里的悬殊比例,并不能成为社会道德的代表。陈贤妹并不孤独。我们完全可以举出另外的个案,像勇敢地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扶助摔倒老人、虽被冤枉却依然无悔的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还有合肥两位农妇以德报德的事例——主动做好事让老婆婆搭“顺风车”的农妇刘士圣,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后主动担责,赔偿对方,而老婆婆的儿媳李孝香善良宽容,坚决拒收上万元补偿金。当然,更不用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的举国相助和志愿者的驰援……在这些朴实的草根大众心中,守望相助、扶危济困,天经地义。他们是这个社会里沉默的、平凡的、但善良的大多数。
公众之所以如此关注“18∶1”的恶性事件,如此激愤于冷血路人的“旁观心态”,因为它太过异常和触目,将大众的道德神经触碰得疼痛难忍。这种疼痛感在网友们的愤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与陈贤妹的出手相救一样,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善良的坚守,蛰伏在草根大众的心中,构成社会道德的主流。
孔子说,礼失求诸野。中华民族的礼义廉耻,原本植根于最质朴最底层的“草民”中间。路旁行人口似碑,不管是大是大非的价值判断,还是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民间道德,都是五千年文明史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我们一面对陈贤妹们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一面也必须对冷血的路人报以严厉谴责,他们对生命冷漠如斯,不仅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也让文明古国蒙羞。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题。这道考题不仅涉及道德的考问,也关乎文明社会的公民责任。在一些国家,见死不救甚至会构成犯罪,英国的“见死不救罪”规定:如果涉嫌“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将面临法律的惩罚。在社会道德被严重污染的时刻,或者可以让法律来拯救道德?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
上一篇:【拓展阅读】潘基文在南大的演讲
下一篇:【文学活动】文学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