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一)
发布时间:2010/12/9 7:33:02 作者:无 浏览量:1100次
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修订稿)
《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是按照模块的顺序进行编写的。每个模块的二级主题包括“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两部分。“学习要求”主要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实际将内容标准细化,其表述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与课标的界定一致。“教学建议”主要是针对课程目标提出的教学参考建议,其表述力求具体,有可操作性,同时给教师留下再创造的空间。
为了便于把握学习要求,《教学要求》按课标的目标描述对学习要求层次进行划分,具体表述如下:
目标领域 |
水平 |
行为动词 |
知识性目标 |
了解水平 |
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 |
理解水平 |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 | |
应用水平 |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 | |
技能性目标 |
模仿水平 |
尝试、模仿 |
独立操作水平 |
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 | |
情感性目标 |
经历(感受)水平 |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参观、观察 |
反应(认同)水平 |
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 | |
领悟(内化)水平 |
确立、形成、养成、决定 |
必 修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内容,有助于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学习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
学习要求 |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
说出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说明氨基酸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 阐明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认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确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观点 简述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尝试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 |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
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说出核酸的重要作用 简述检测核酸的实验原理,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
说出糖类的组成元素 说明糖类的种类、作用 认同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简述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原理,尝试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方法 |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
说出脂质的种类及组成元素 举例说出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贮能物质 简述鉴定脂肪的实验原理,尝试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方法 |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
说出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 举例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举例说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共同点,认同碳元素在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性 |
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
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
【教学建议】
本部分内容是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系统,介绍组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蛋白质和糖类是重要内容,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般安排在高一的第一学期,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相对较少,尤其是有机化学的知识几乎空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妥善处理。有些教学目标不一定一步到位,可以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得以实现。
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广度。例如,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内容,只要求学生对常见生物大分子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认同碳链为生物大分子骨架的观点,不必补充过多的化学知识;关于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只要能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基本结构和重要作用,认识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即可,不要在分子结构、功能等方面补充过多内容。
教学中要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从食品的成分入手进行分析,既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加强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基本概念的认识;学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时,通过了解DNA指纹在案件侦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直接提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保健食品真的很“灵”吗?怎样科学合理安排膳食?为什么人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通过讨论、交流,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科学史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教育。如,学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内容时,可以介绍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其中既有科学方法,又有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更有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对学生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可在学生总结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后,指导学生搜集和交流有关蛋白质研究进展等资料,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空间更加广阔。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认真领悟实验原理、规范操作要求,又要重视提高实验的探究性。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多种生物组织材料中选择进行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自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
1.2 细胞的结构
【学习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
学习要求 |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
简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举例说明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不同的生物材料 说出不同生物类型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认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
简述细胞的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 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功能 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尝试制作生物膜模型 认同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对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
说出线粒体、叶绿体等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确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举例说明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体验建构该实物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
【教学建议】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在整个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在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事先利用显微摄影技术,形成静态图像或动态影像,把学生带入到微观世界中去。从城市系统的区域和功能分析入手,类比研究细胞内的结构分工与合作,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
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中应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特别是模式图、细胞模型、影像资料等,直观地展现细胞膜、各种细胞器以及细胞核的结构,使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细胞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成分与功能。
教学中可以将体验细胞发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作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从科学史中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介绍细胞膜模型的构建、线粒体的发现等研究过程,在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学中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多种多样细胞的实验中,要尽量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学生通过实践认识不同生物的各种细胞,从而归纳出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通过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活动,在使用显微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学会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在了解模型的种类与构建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科学家的建模过程,并亲自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1.3 细胞代谢
【学习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
学习要求 |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渗透现象 尝试探究细胞吸水或失水的条件 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简述主动运输对于细胞生活的意义 举例说出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 |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
说出酶的本质和作用,尝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效果 举例说明酶的特性 概述酶促反应的基本原理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掌握控制实验变量的科学方法 |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写出ATP分子的结构简式 举例说出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说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
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简述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尝试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说明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阐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
阐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收集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并加以分析说明 尝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
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阐明细胞呼吸的原理、本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尝试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
【教学建议】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细胞的功能,是从细胞水平来体现生命系统的特点,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本部分内容中,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进行“光合作用”的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水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变成糖类等有机物的,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细胞呼吸”教学时,要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两种呼吸类型的比较等。结合生产实践,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不宜补充过多的生物化学知识,如卡尔文循环、三羧酸循环等具体内容。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习酶的作用时,可以联系酿酒、制醋等生产过程,以及加酶洗衣粉、多酶片的成分、用途等。又如,学习光合作用时可让学生搜集农业生产上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所采取的措施,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农作物为何要合理密植?如何提高大棚农作物的产量?结合细胞呼吸原理还可以设问: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栽种庄稼为何要经常松土?储存水果、蔬菜时为何要充入适量的氮气?水涝为什么会使小麦等陆生作物减产?等等。
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科学史内容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学习光合作用研究史时,可引导学生体验普利斯特里、卡尔文等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历程,从而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感悟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指导学生做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实验时,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学会自己选择实验材料,掌握处理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方法等技能。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尝试设计部分实验步骤,例如,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酶特性的实验中,要掌握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学会确认和控制变量,以及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4 细胞的增殖
【学习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
学习要求 |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
举例说出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简述细胞生长 简述细胞周期的含义 |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
举例描述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 说出细胞无丝分裂的特点 |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
概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 概述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和意义 制作植物根尖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绘制相关简图 |
【教学建议】
本部分内容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通过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观察和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由于本部分内容大部分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时应注重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和学法指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关于生物体的生长,存在着较多思维训练的教学环节:生物体的生长取决于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两个方面,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也不是越小越好的原因。再如,关于细胞周期,应引导学生从事物发展前后过程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细胞只有在完成各种必要的物质准备之后,才能进行分裂;分裂间期的物质准备包括遗传物质DNA的复制、所有其他细胞物质的合成与积累、细胞的适度生长;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时间的比例很大,这说明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的重要性等。此外,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及其规律,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关于无丝分裂的内容,通过与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让学生简要了解其基本过程和周期性,不宜补充其他知识内容。
对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将各种课程资源进行选择、整合和优化,指导学生绘制模式图或制作染色体模型,理解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变化和关系,最后通过课件将动态的有丝分裂过程连续呈现,进而全面理解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连续的变化过程。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难度较大,观察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教学中可以用洋葱根尖固定装片或教师、学生制作的样片进行弥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数码显微镜拍摄若干视野,指导学生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并按照可能的相互关系,尝试细胞分裂图像的正常排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此外,教师要重视探究活动后的讨论,以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串,例如,为什么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为什么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体积小的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大的细胞构成?限制细胞长大还有哪些因素?学生亲历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是探究性学习所倡导的,教师应予重视和适当运用。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学习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
学习要求 |
说明细胞的分化 |
简述细胞分化的概念含义 举例说明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简述细胞分化的特点及意义 描述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实质 |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
说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含义 列举细胞全能性的实例 解释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简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举例说出细胞凋亡的概念含义 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探讨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
简述癌细胞的概念含义 简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搜集并讨论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 |
【教学建议】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是一切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秋天树叶的凋落,人体器官的老化等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细胞衰老与凋亡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文献调查等活动,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科学的健康计划与建议。再如,提出臭氧空洞、核辐射等可能导致的影响,说出它们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讨癌细胞的特征与细胞癌变的原因。
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分化、衰老、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例如,在讲述细胞分化时,可以结合生命系统的不同结构层次来分析,从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构成来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成分等特点。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来理解细胞分化的重要地位。通过辨析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除要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等传统的直观教具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图书馆等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社会调查、交流讨论、主题辩论等,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跳出“教教材、学教材、考教材”的误区。
关注科技新进展的热点问题,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本部分内容与当今许多科技热点都有紧密的联系,如干细胞的研究、克隆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凋亡机制与人的健康及寿命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探究性学习,要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通过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科学、环境、生活等热点问题。例如,通过“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明确癌细胞的特征、癌变的原因,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