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地理团队>>教研动态>>文章内容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组内公开课
戴大平老师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7/12/1 10:35:52 作者:赵跃成 浏览量:1276次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开课班级:高一(1)班       开课教师:戴大平

[课程标准分析]

这是课程标准中“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一条标准的要求。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阅读图表资料,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周期,并据此归纳各时期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2、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不必具体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但在教学中要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加剧作用。

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顺序是: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2)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3)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知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解决措施。

[学生基础分析]

1)学生对太平洋岛国的迁移、南极企鹅的生存问题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所需要具备的时间、空间概念和跨度还不够

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只考虑人为原因而忽略自然原因,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可能影响不够完整,寻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的措施找不到突破口。

[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说出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举例说出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对策。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②通过阅读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

③通过阅读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中模拟曲线(灰色)和实际气温变化曲线(红色)的不重合,得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为原因起了加剧的作用。

④推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②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③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④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重难点突破]

1通过阅读图表归纳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的周期和特点。

2结合 “水循环” 知识和农业生产和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引导学生从原因中去寻找措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得出气候变化的缓解对策、适应对策和根本对策。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展示资料,设疑导入]

(投影)珠峰、岛国图瓦卢美丽海岸线、企鹅照片

1据新华社沈阳2003914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

22004219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3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

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全球气候变暖”——这不是一个新名词,是大家似是而非知道的,现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有把“全球气候变化”的来龙去脉弄得清清楚楚的意愿。

[问题探究1]:是否自地球诞生以来全球气温就在不断上升呢?

展示资料:据资料考证,在距今约3000多年前,我国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暖和得多,那里生存着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动植物。热带标准动物——大象几乎随处可见。因此,当时得河南省称为豫州,“豫”字形象比喻为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直到现在,河南省仍简称“豫”。

展示图片:重庆梁平县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址

展示资料:我国楼兰文化消失的原因有:
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楼兰人的迁移,降水的减少;
政治军事的原因:当地有古罗马军队的遗民;
地质原因:楼兰的汲水河流的上游因为地震的原因而形成了两个湖泊,造成下游来水的减少。
   得出结论:在漫长的年代中,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有个时期缓慢地变暖或变冷;有个时期缓慢地变干或变湿,这种变化称为气候变迁。
 教师讲解二十多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

受太阳辐射的变化、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大气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原因的影响,地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的气候类型,可以看作是地球气候变化长河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充分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地理事物与现象,该事物或现象与其认知产生了冲突,激起学生寻找地理规律的认知欲望。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第一步:展示图片和资料
 展示图片: 庐山山顶的飞来石
        热带地区的冰川遗迹;
        U型谷与V型谷。
   资料:在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冰川时期,这三次大冰川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三亿年左右。在两次大冰川期之间是间冰期。大冰川期气候寒冷,间冰期气候则较温和。在间冰期里气候也是波浪式发展变化的。

(一)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的气候变化,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建议:大家在以后的旅行或者游览路途中也会发现一些可以证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例子哦。到时候大家就可以给别的游客当导游来解说了。

对于距离学生时空非常久远的地理现象,教师以展示生动灵活的资料和直观典型的图片来解决学生认识的难点。

第二步

提问:我们发现现在我们全球的气候是处在比较温暖的间冰期。是否处在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间冰期的话全球气温就在不停的上升趋势中呢?导致了现在所谓的“温室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图2.25“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及右边的小字部分,归纳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

(二)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的气候变化,气候仍然是波动的,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呈波动上升趋势。
   古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对世界人类的文化和经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示图片:历史上,北方牧民因气候变冷而周期性南迁

对于距离学生时空比较久远的地理现象,教师结合历史事件,并展示生动灵活的图片来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能解释他们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步

读图分析: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三)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能力

[过渡]从时间上看,这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指导学生以画图或者画线段的方式归纳表达。

第四步

请自行阅读教材P50正文和“阅读”部分,归纳其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和分析,得出区域性气候变化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的多。

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小结]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地区也是不同的。

使得学生初步建立地理时空跨度大、时空变化复杂的思维。

第五步

请大家观察P50“活动”中的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①回忆读图的主要步骤。

②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

③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通过回忆读图的主要步骤,掌握并巩固读图的方法:先读图例或者坐标,然后分析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人为原因起到了加剧的作用(工业革命之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在不断增加,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趋势加剧)。

通过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来解答目前遇到的问题,并且把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可以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承转] 那么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为什么会不断的增加呢?请大家阅读P53“活动”,归纳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

通过自学,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这个过程也是把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现在所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自行建构知识的一个过程。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问题探究2] 大气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先看下视频:《后天》

第一步:提问:这种影响对于全球各地的国家和地区是一样的吗?

以影片夸张表现出来的气候突然变化带来的灾难,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学生不禁会感受到每个地球公民都有必要去认识这一现象,并为改善地球的环境做出努力。进一步感受到区域性气候变化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的多。

第二步:分组合作探究

请按照分好的组,集中到一起活动,讨论这些地区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

置、海拔高度的不同受大气变化的不同影响。

小组1:俄罗斯

小组2:新疆

小组3:福州

小组4:印度。

第三步:教师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指导

1、分析影响可以从自然和经济两方面考虑;

2、自然:主要包括降水和气温;气温升高会引起蒸发加剧,使得该地区趋于干旱。气温升高与积温密切相关,积温的多少和植物的产量有关。

3、经济:主要讲对农业的影响,也可以涉及其他经济活动,如河流航运等等;

4、投影:世界政区图

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

第四步:应用和评价

请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探究结果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课件展示“评价标准”:只要言之有理,得出一点能够得20分,预测合理并且归纳完全就可以等到更多的分数。

课件展示参考评价标准——“预期结论

1:俄罗斯——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河流解冻,航运条件改善,农业产量增加,冬季人口死亡率下降,供暖需求减少。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带面积减少,中纬度植物所分布范围变大……

2:新疆——地处内陆,气温年较差更大,夏季更加炎热干燥,冬季更加寒冷,河流枯竭,旱灾严重,出现大规模沙化。短期而言,冰川融化,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弊大于利。

3福州——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海水倒灌,影响城市淡水供应。 地下水位升高,旅游业受到危害。但是一些只能在福建以南种植的农作物可以在福州成活。台风强度更大,频率更高。

4:印度——夏季更加炎热,带来严重的干旱和洪涝,极大地影响了人民健康和食物供应。降水分布也会改变,干旱地区更干旱,而湿润地区更湿润。由于温度增加,蚊子北迁,印度疟疾流行地区将扩大。主要河流水量减少,缺水情况将加重,影响到森林变动和生物多样性分布。沿海地区土地及一些设施将被淹没。

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评价,一方面培养学生又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该种评价方式能激起学生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评价过程是强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的认识的过程;并肯定了该学习方法的有效,是本堂课的一个高潮部分。

[小结]: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

2、对农业的影响,升温,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但是干旱加剧。低纬度国家农业减产,而高纬度国家农业产量则可能增加。

3、对水循环的影响: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降水异常,洪涝、干旱频发,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4、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

5、热带范围的可能变化……

二、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第一步:引起现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为原因)?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这种现象所带来的严重的后果?

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原因中去寻找解决措施。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分析引起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如下):

引导学生从人为原因中寻找解决措施——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第二步:大家合作讨论,从原因中寻找措施并归纳如下:

1    减少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

       改变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 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

2    增加CO2吸收的措施:

       植树造林

       采用固碳技术

[承转]:大家想得都很好,为了使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大家都知道后来美国撕毁了《京都议定书》,为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况,理解在国际事件发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步:既然人类不可能马上改变能源结构……那么,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鲜明的效应,目前我们人类该如何怎么办呢?

通过大家合作讨论,教师归纳如下:

1    缓解措施: ①加固海岸防护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②若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考虑举国迁移;

③等等。

2    适应措施: ①科学预测,积极规划和建设海岸防护堤坝;

②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③等等。

3    彻底解决措施:①采用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彻底禁止温室气体的排放;②采用“固碳”技术,有力地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引导学生明确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近期措施和长远措施,杜绝“光喊口号”,而要思考具体的能付诸实际行动的措施。

第四步:那么,在拯救我们地球的行动中,你该怎么做呢?

赋予学生主人翁的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一语唤起学生的最终学习目标——不仅是今后自私的过着个人好日子,而是现在要努力学习,以期将来能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授课设计意图: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于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比较容易引导学生解决。但是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要让学生正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通过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发挥自主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探究解决措施的过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步步启发引导下去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并归纳得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这样才能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新课标的课改精神。

教学后记:

本节教材内容与以往的人教版的老教材的内容相比,是按照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进行了重组。重探究、重归纳、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本堂课的设计和以往的上课模式、师生互动、评价方式截然不同。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吃透教材、寻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因素的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补充教学内容。

(2)关注学生的基础、心理、思维特点、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事前与学生的谈话或者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关注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从而确定新的教学起点。

(3)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析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适合本堂课的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适应地理学科时空跨度大的特点。

(4)关注教学评价设计的完整性:认知目标评价(归纳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操作目标评价(归纳解决不利影响的措施)、情意目标评价(把全球的生存危机和自身的责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社会责任感)。

(5)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①能将“合作、探究”引进课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

②设计中能运用互相评价、自我评价、认知冲突等方式是课堂教学适应学生心理状态的需要,从而达成教学发展和学生心理活动发展的同步。

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双向反馈的结构环节。

注重课堂教学结构整体效应的有效发挥——前后呼应、衔接自然、协调有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