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公开课).docx
赵跃成老师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7/12/5 9:50:56 作者:赵跃成 浏览量:1132次
高三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公开课)
【考点直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一.【夯实基础,知识扫描】
1.认识荒漠化
(1)概念:发生在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 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和次生盐渍化。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示意图 | |||
植被景观 |
| 荒漠草原 |
|
降水量 | 50 mm以下 | mm以下 | 400 mm以下 |
土地生产能力 | 自东向西逐渐 | ||
一.【研重难、要点突破】
荒漠化的形成与发展原因(师生共研要点)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 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 所占比例 | 主要分布地区 | 主要危害 |
过度樵采 | 32.7% | 干旱区的 | 草场遭破坏 |
过度放牧 | 30.1% | 半干旱的 |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
过度开垦 | 26.9% | 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师生共研要点)
(1)合理利用 。
(2)利用 措施和 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 ,提高人口 。
【随堂练习】
一、 选择题
(2016·烟台模拟)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2.导致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⑥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
3.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4.我国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2016·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3.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
【高考真题】(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