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纵横>>健康教育>>文章内容
【心理讲座】沟通心理:宽容与理解

发布时间:2017/10/26 10:05:15 作者:王燕 浏览量:1830次

宽容与理解----心沟通

        -----我的教育故事    王燕

  走上这个神圣的岗位,我每时每刻都在传承文明的薪火,我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下一代的楷模。用智慧开启智慧,用爱心托起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构筑迈向成功的基础。始终具备与职业相称的能力,以终身学习完善和超越自我。”这段话是我参加第一次新教师培训之初,正式成为一名教师之前的宣言誓词。我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半年有余,现在回想起来,内心依旧心潮澎湃。伴随上学期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结束后,看到学生们写的期末心得感受,心中不仅感叹起来。有太多故事发生在我的身边,看到学生们认认真真写的总结,充满着依依不舍的感情,提到自己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我满心的欢喜。可是有一个同学的回答却让我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我曾对所带高三年级的学生集中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尽管大多数的学生对这次测验态度很认真,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热情与积极性,但仍有个同学对本次测验表现出我自以为的抵制态度不知是因为真的没有弄清楚测验的要求与规范,还是真的对此次测验不感兴趣。于是就与邻近的同学攀谈起来……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心中莫名的感到很愤怒。这次测验是为了搞清楚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完成这项任务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我已经说过很多遍大部分同学可以认真的完成,为什么这个学生却不可以认真完成?如果没听懂可以再来问我,为什么还要和别的同学讲话?这么多的为什么让我言不由衷的说了一些严厉的话。于是我走到那个学生的面前狠狠的批评了他。事后这件事情不经意间就从我的头脑当中抛掉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期末测验的试卷上,他的回答却令我很感动,同时也让我为自己当时的表现感到内疚和悔恨我一句不经意的话,让学生记了一个学习,我不经意间抹杀了他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情,心想如果自己当时心中再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及时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这个学生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等搞清楚问题的真正由来,在做出决定采取措施。我现在的情况也许会有很大的不同,我和这个学生的关系也许会变得更融洽一些现在的我也许就不会那么多的内疚和不安。

而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别的班级上,高三实验班的学生在所有老师的眼中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们不仅成绩好,而且其他各方面也表现的令所有的老师感到满意。还记的第一次走进班级讲课的时候,当我在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时,我说:“假如你们当中有些人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当时一名同学站起来很自信的说,老师我们班不会有人考不上大学他的自信和勇敢,我心中暗暗高兴。这样的话让我感触很大,很少有人敢主动的向老师讲出如此坚定的话。至少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没有发生过这种场景。但当时自己并没有因此不同的回答而感到难堪,我满脸笑容的表示对他的欣赏,我在学生们中的印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和他们在整个学期中相处的非常融洽。真是满意自己当时处理的方法,我很耐心的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放下自己老师身份和地位,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听取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且最后的效果很好。以至于在日后的课堂学习当中,那些学生很愿意和我真诚的交流,有些什么问题他们愿意对我说,愿意让我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看清问题。我觉得自己的成就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有一段时间我很纠结在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这个困惑一直没有弄明白,认为在我的教育理念中,没有一个学生真正想让自己变坏,或者是真正的自暴自弃。而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仅仅有从教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基础、有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了这些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的老师吗?我想还不够。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是不充分的,也不够全面,而老师要做的就是放弃自己的有色眼镜,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多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机会,而不是不听学生的心里话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认识而妄加评断。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想这样的老师必定会被学生喜欢和爱戴。时常感叹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自己以后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吗?假如我当时可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对待问题不是像自己所看到的那个样子,或者能够主动的找学生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我想此时我的收获会比现在更加丰硕

1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