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18/1/3 13:25:10 作者:高湘萍 浏览量:1609次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
(天印高中 谢伯军)
一、 教学设计意图
1、 指导思想
本课作为《音乐鉴赏》模块的第一课,教学重点应在于如何增进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课文标题“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是一句启发式的引导语,并不要求学生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欣赏音乐。
本课围绕“音乐是怎样的艺术?”、“音乐怎样进行表现?”这两个核心问题,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在体验、比较中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非语义性,以及在情感方面极大的感染力和指向性,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自己的语汇——音乐表现要素——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方式,并以自己的欣赏作为印证,进而领悟“怎样欣赏音乐”的问题。
2、 教学内容选择
表达情感是音乐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本课选择了四段情感截然不同的音乐进行对比:除教材提供的《少女的祈祷》外,补充了在第二单元《悲剧美》一课中出现的勋伯格的《一个华沙幸存者》,以及关峡的《第一交响曲》和动漫配乐《金丝雀》。
本课选择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用来说明音乐表现要素之一“速度”对音乐形象的影响:原曲以极快的速度刻画了野蜂急速飞舞蜇人的激烈画面,而处理后极慢速的版本使野蜂的形象和激烈感荡然无存。
李斯特的《钟》旋律优美、形象生动,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激情,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钢琴曲。本课将引导学生在对其喜爱之余,尝试分析其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思考作曲家的表现手法。在素材的选择上,除音频听赏素材外,还增加了李云迪演奏的MV视频。
3、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新进校学生对高中的音乐课充满好奇和期待,如何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音乐鉴赏的殿堂,便成为本节课的关键。因此,本课回避篇幅大、内容深的作品,而尽量选择篇幅短小、形象生动、能调动学生兴趣的音乐片段。
这个年龄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他们的情绪易于被音乐所感染。因此,本课将几种情感截然不同的音乐接连呈现,进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音乐艺术虽然有着非具象性、非语义性的特征,在情感方面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和指向性。
对于音乐作品的聆听,学生大多处于“美感阶段”和“表达阶段”,以感性的被动的欣赏为主。为带领学生走进高中音乐鉴赏的殿堂,本课以问题为线索,以体验为手段,抛出悬念,逐渐引出音乐表现要素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从作曲家创作表现的角度进行思考。
4、 资源开发与运用
(1)利用教师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补充了德彪西《月光》的音乐动画和李云迪演奏钢琴曲《钟》的MV。为了清楚阐明音乐表现手段的相关内容,本课借助midi和音频技术,制作了丰富的听赏素材:a.将李斯特《钟》的精彩部分,借助midi软件分解成若干声部,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的层次结构、音区与音色的关系,并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赏习惯;b.借助音频软件,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原版《野蜂飞舞》制作成极慢速的版本,通过快慢的对比,展示“速度”的重要表现作用。
(2)利用学生资源。在本课的导入环节,请具备演唱、演奏特长的学生上台表演,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在观看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形象。
5、 教学评价说明
(1)通过参与性的活动设计,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对音乐表现内容的兴趣喜爱程度,评价情感目标和过程目标的达标度。
(2)本课教学的知识技能达标度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设计,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实效,并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后的评价以答题的形式展开。
二、教学目标
1、借助音乐情感极强的感染力,激起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法的好奇,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音乐的语汇——音乐表现要素。
2、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及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
3、理解并掌握主要音乐表现要素,能在感知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中主要运用的音乐表现要素作出初步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常见音乐表现要素在音乐形象表现中的作用;
2、初步分析音乐作品中主要运用的音乐表现要素。
四、教学过程
过程 与 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 导入(约5分钟) | 1.营造情境 方案一:请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上台,以演奏或演唱的形式,表演一段形象鲜明的音乐。 提问:表演的同学是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出这种音乐形象的? 方案二:对比欣赏《圣母颂》、《野蜂飞舞》。 提问:如果请大家来演唱《圣母颂》,你们会用什么样的歌声唱出圣母的崇高和圣洁? 师生对话。 2.出示课题: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指出本课的核心问题: (1)音乐是怎样的艺术? (2)音乐怎样进行表现? | 欣赏后互相交流自己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是某件事物?还是某种情感? 在教师的提问下,进一步思考:音乐如何引起我们的各种感受。 | 表演或欣赏的音乐活动有利于营造出轻松、生动的听赏情境。在曲目上,选择学生较熟悉的、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听赏兴趣。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引发对音乐表现手法的关注。 从课题引申出两个核心问题,本课的教学活动将围绕它们展开。这两个问题呈递进关系,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音乐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形象、情感的决定作用。 |
2.欣赏与体验——音乐是怎样的艺术?(约15分钟) | 1. 学习资料: ——音乐的定义 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2.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1)听觉的艺术。 (2)时间的艺术。 (3)抽象的艺术。 先后呈现与“月光”相关的音乐、文学、美术作品(相关资料——课外作品): ①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月光》; ②魏尔伦象征主义诗歌《月光》; ③梵高印象派绘画《星月夜》。 提问:与文学、美术相比,音乐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4)情感的艺术。 播放四段音乐作品: ①《金丝雀》; ②《一个华沙幸存者》; ③《少女的祈祷》; ④《第一交响曲》(关峡 曲)。 提问:这几段音乐分别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教师归纳:音乐虽然难以表达具体的形象或语义,但音乐的内容却是极其丰富的,尤其在情感上有着鲜明的指向性。 提问:音乐家如何用音乐引起我们的这些感受? 引出音乐的语汇——音乐表现要素。 | 师生交流,借助音乐的定义,共同归纳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对比欣赏与“月光”相关的音乐、文学、美术作品,回答问题,进一步理解: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 对比聆听四段音乐,感受它们带来的的不同情感,与教师交流。 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音乐是如何进行表现的。 | 针对“音乐是怎样的艺术”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音乐的定义、认识音乐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特征。 音乐的“听觉”和“时间”特性都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说明音乐的“抽象”特性,需要与视觉艺术(美术)、文字艺术(文学)稍作比较,进而发现音乐难以表达具体的形象和语义; 善于表达“情感”则是音乐最为重要的特征。为了加深理解,这里运用了对比聆听感受的方法。所选的四段音乐,各自有着鲜明的情感特征,瞬间影响学生的内心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是如何表现各种情感的,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语汇迫切的认知需要。想要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就必须了解音乐自己的语汇。 |
3.活动与探究——音乐怎样进行表现?(约23分钟) | 1. 发现“音乐的语汇”: 播放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的极慢速版本(用音频软件制作)与原版。 提问:你能听出改版音乐做了什么变化吗? 2. 学习资料: ——音乐表现要素 简要介绍常见音乐表现要素:力度、速度、节奏、音区、音色、旋律等。 3. 师生互动: 在电子琴上,通过改变作品的音乐表现要素,使学生所熟悉的音乐形象发生改变。 例如:借用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乌龟”主题,做以下变化: (1)改变音区; (2)改变速度; (3)改变力度; (4)改变音色; (5)改变调式。 4. 重点欣赏——李斯特《钟》 (1)播放:主题段音乐; (2)作品介绍:创作背景与作曲家; (3)引导学生听出主题变奏段的各层次,播放音乐的每个层次; (4)完整观看李云迪演奏《钟》的MV视频 (5)学习评价:你认为李斯特是怎样用音乐要素来表现出“钟”的呢? 音区:钢琴明亮、颗粒感的高音,表现时钟的音色 速度:很快,表现时间奔流不止 节奏:密集而机械,表现时钟的走动 旋律:音和音之间的大跳,表现时钟的“嘀嗒”声 | 对比聆听,感受其音乐形象的差别,寻找造成差别的原因——速度的改变。 初步理解常用的音乐表现要素,回顾初中所学音乐基础知识。 针对某一的音乐形象,学生从音乐表现要素的角度主动提出改编方案,并猜想改编后的音乐形象,最终通过教师的演奏来验证。 认识演奏家、作曲家李斯特,了解钢琴曲《钟》的创作背景。 单独聆听音乐的每一个层次,分析各层次对音乐整体表现的作用。思考音乐与时钟之间的关系,在钟声之外作者还有何表现意图? | 极慢速版的《野蜂飞舞》显得阴森、诡异,而原版则显得热烈、张扬。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刻感受到“速度”的改变带来的巨大反差,从而激发学生对更多音乐表现要素的求知欲。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运用音乐表现要素进行作品分析,这里有必要对常用的要素作简单介绍。 通过重设作品音乐要素的活动,引导学生将音乐形象与音乐表现要素建立联系,在互动中认识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并初步学会运用音乐表现要素进行表现。 通过深入分析作品《钟》,从音乐表现的角度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构思与意图,认识作品如何艺术化模仿自然界的音响,同时抒发作曲家的主观情感。 初步尝试从音乐表现要素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进一步认识音乐表现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
4.小结(约2分钟) | 要想知道音乐能告诉我们,必须懂得音乐的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音乐的语汇——音乐表现要素,认识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法和一般规律。在今后的音乐课上,我们将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
五、教学反思:
多次修改完善后的这节课,增加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较好的完成了知识技能维度的教学目标。学生乐意的接受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如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等),并对今后的音乐鉴赏课充满了期待。我想这应该得益于新课程提出的:“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放在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得以完成”。
高中生对美的向往更多的基于纯净的唯美,本课选择同为象征主义时期的、同为表现“月光”这一主题的音乐、美术、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在对美的不同感官体验下,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非具象性、非语义性;高中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群体,本课选择了情感鲜明、贴近学生的四段乐曲,让他们在强烈情感体验中领悟音乐在情感方面极大的感染力和指向性;为了引出音乐的诸多表现要素,以原版和极慢版《野风飞舞》的对比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索更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在介绍常见的音乐表现要素时,本课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师生互动,在生动、快乐的探究、体验过程中,建立起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的联系;李斯特的《钟》深受人们喜爱,那么如此动听的音乐是怎样写成的呢?在教师的情境创设、引导启发下,学生将充满兴趣的利用课上所掌握的音乐表现要素去解读《钟》,分析李斯特的表现手法。
的确,音乐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评价试卷
一、每小题将听到两段相似的音乐,请说出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一种音乐表现要素上:
1. (听《野风飞舞》原速版与慢速版)
2. (听《野风飞舞》长笛版与钢琴版)
3. (听《拉德斯基进行曲》主题的第一句与第二句)
4. (听《赛马》二胡曲的主题与第一个变奏)
二、填空:
1. 音乐艺术的特征: 的艺术、 的艺术、 的艺术、 的艺术。
2. 音乐的抽象性主要体现为非 性、非 性。
三、音乐预设:
为每小题所给音乐形象加上一个形容词,并从音乐表现要素方面做出音乐预设。(每题至少选择2种音乐表现要素进行预设)
1. 的蚁群:
2. 的大象:
3. 的海面: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评价试卷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将听到两段相似的音乐,请说出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一种音乐表现要素上:
1. 速度
2. 音色
3. 力度
4. 节奏
二、填空:
1. 音乐艺术的特征: 听觉 的艺术、 时间 的艺术、 抽象 的艺术、 情感 的艺术。
2. 音乐的抽象性主要体现为非 具象 性、非 语义 性。
三、音乐预设:
为每小题所给音乐形象加上一个形容词,并从音乐表现要素方面做出音乐预设。(每题至少选择2种音乐表现要素进行预设)
1. 忙碌 的蚁群:
速度:快速
节奏:密集
2. 笨拙 的大象:
速度:慢速
音色:低音提琴
3. 波澜壮阔 的海面:
力度:强弱起伏
音色:铜管、弦乐为主,配以打击乐
七、教学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卡片I】音乐的定义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
【相关资料卡片II】李斯特《钟》
《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的主题)。写成一首钢琴幻想曲,后来成为《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作品67)中的第三首,题作《钟》。这首钢琴曲描绘的钟声鲜明、逼真,尤其钢琴高音部的音响,是任何乐器也无法相比的。李斯特改编的《钟》是升G小调,6/8拍,前面有两个小节的前奏,由左右手交替演奏,两个音之间相隔八至十六度,用来模拟钟声。这首乐曲速度很快,相隔的十几度的跳跃演奏起来很困难,《钟》就是通过这种音与音之间的大跳模拟钟声的。用变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华丽的演奏技巧和钟声的效果。全曲的基本结构是三段式,因各个段落多次变化反复而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
【相关资料卡片III】诗歌《月光》——Paul Verlaine
你的心灵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村野的假面舞令人陶醉忘情,
舞蹈者跳啊,唱啊,弹着琵琶,
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丝凄清。
当欢舞者用“小调”的音符,
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祥,
他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
当他们的歌声溶入了月光——
月光啊,忧伤、美丽、静寂,
照得小鸟在树丛中沉沉入梦,
激起那纤瘦的喷泉狂喜悲泣,
在大理石雕像之间腾向半空。
【相关资料卡片IV】《野蜂飞舞》
《野蜂飞舞》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作歌剧 《萨旦王的故事》(The Tale of Tsar Saltan)第二幕第一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插曲。这支曲子是野蜂袭击织布工和厨娘时的戏剧音乐,它是a小调,活泼的快板,乐曲从快速下行的半音阶开始,然后是上下翻滚的音流,生动地描绘了野蜂振翅疾飞,袭击那两个坏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