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纵横>>健康教育>>文章内容
【心理讲座】家校合作共育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8/12/7 15:10:52 作者:王燕 浏览量:1353次

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我想大家来的目的和初衷都是一样的。关心孩子的学习,想要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等等,这些各位班主任老师会一一跟大家沟通,我就不多说。

在我讲之前,先要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2011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担任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在工作的这几年里,我接触最多的是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去帮助学生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与其他文化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我更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除了分数高低,我更关心他是怎样取的分数,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取得分数。

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在生活中关注和了解健康的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具有更大的内涵和包容。健康不再仅仅指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它还包括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和我们的教育理念相吻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三格:健康的体格、优良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俗话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则是一切行为活动的是基础。只有经历过疾病和痛苦的人才真正明白,与更高的分数比起来,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认同这一观念。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孩子健康了,我们才有机会谈学习、谈生活、谈未来。

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一种重要教育。如何帮助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尽快的平稳的度过这个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型期,是学校家长共同面对的问题。

那刚刚走入天印校园的高一学生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适应。从初中到高中,每个同学都要经过一段学习上的适应期,初高中阶段的知识内容不一样,学习要求不一样,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盲目的沿袭过去的听课方法、学习方法,必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会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比如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很好的认识到高中学习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违反学习的循序渐进性,不肯吃苦,缺乏专研精神。学习方法不正确,不了解记忆的一般规律和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只知道下苦功夫而不知道进行理性总结,方法上随意性较强,在压力面前缺乏信心,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后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预示着学生的学习适应出现了状况。

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包括我们的孩子,他们也都想取的好成绩,有想法有动机很好,但好成绩的取得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我想跟我们的家长提几点建议:

第一:合理的期望值:先从一个案例说起:一个孩子在跟我沟通的时候,她曾就这样讲过:我爸爸经常说他以前学习怎么怎么样好?总是拿自己和亲戚家的小孩比,说自己怎么这么差。孩子在我面前说了一句话我很震惊:她说:“老师,我听到这些话,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物。”说着孩子就在我面前痛哭起来,家长们,如果说出这样话的学生就是你的孩子,你如何感想?孩子遭受了怎样的挫折才会让自己有如此低的自我评价?有的家长还会动手,用武力去镇压,这种方法是非常不理智的、不明智的。

作为家长你应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你才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所以请家长们给自己,确立一个对孩子而言的比较合理的期望值,给孩子一个他可以完成的目标,一点一点的积累,一点一点的进步。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要以孩子自身作为参照,以孩子的特长为出发点,不要以他人或者自己的想法为出发点。有关研究已发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在总体上,与子女的学习和教育成就呈正比。但只有当期望目标为孩子所接受,并通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时,才会有激励作用。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少年身心发展内在规律的期望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阻碍其健康发展。

第二点:关于学习习惯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定的命运。每一个学生他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的学习习惯,关于学习习惯的养成,给家长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作为高一的学生,我们可有有这样一种统一的认识,做一个好学生就需要不断的改掉一些坏习惯,我们可能不是在愉快的学习,但是我们要专注的听,专注的记,做一个专注的学生。就举个例子:我们的学生在自习课的时候很喜欢讨论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行为就是一个学习上的坏习惯,他缺少了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这种习惯会让人滋生一种依赖性,在面临新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不会先自己想办法,而是依靠别人给的提示。在家写作业不够专心,一边写作业,一边做其他的事,这也不是好习惯,她会让我们的学生注意分散,久而久之就会做事不专心。作为家长要提醒和帮助你的孩子改掉这些类似的坏习惯。关于学习有三句话:第一步是要想学,要有目标意识,第二步要善学,善于学习,讲究是方法,第3步是坚持学,遇到了困难也不气馁,每一个孩子在这个想学、善学、坚持学的过程里面就会形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做人的习惯;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们的亲子关系;所谓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里,亲子关系比较融洽的阶段是在孩子出生后到小学前,在这个阶段,孩子没有学习任务,又处在低龄阶段,比较听话,亲子关系一般很和谐,然而当孩子上了学,在学习上陆续出现问题后,亲子关系就会出现一些麻烦。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变得很少,孩子认为家长不懂他们的心,家长认为孩子不理解父母。尤其是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孩子和家长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和不愉快。有三点需要提醒我们的家长注意:

1.  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2.抽象的道理对于孩子是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有些父母非常擅长讲道理,给孩子上政治课,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甚至根本就不讲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有效”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正确”放在第一位;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道理”。所谓“大道理”,孩子往往达不到,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3.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父母更多的是表达态度。这个态度如果很鲜明、简洁,比如“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做”,就会产生矛盾。实际上,家庭里面的争吵总是双方都不认输才会发生,只要有一个认输,争吵就不会继续。家庭里也是这样,必须要有一方沉默才能结束矛盾冲突。孩子不能处于权威的位置。如果建议爸爸妈妈沉默,孩子的位置就显得太高了,所以建议孩子要沉默。沉默就是一个态度,比如“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今天的争论到此结束”。父母也应该懂这个意义:孩子不想讨论事情了,只是愿意听、听完就完了,那就要学会把嘴闭上。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不在于物质条件有多丰富,要家中有爱,家中有温暖。比起成绩你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弄明白学习是为谁而学。

作为高一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做好陪伴者和守望者;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见成效的,是慢慢慢慢的去陪伴,去激励、去守望、去倾听,去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这样一定会教育出一个独立人格的学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