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群之窗>>团委>>文章内容
【升旗】培养阅读习惯,增添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2021/4/19 10:17:41 作者:韦法余 浏览量:1426次

 419清晨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学期第“培养阅读习惯,增添精彩人生”主题升旗仪式在操场隆重举行。

DSC_3135(1).jpg

  担任本周升旗手是高三(9)班郑嘉美同学,郑嘉美九班班长,别看是个,个头小小的姑娘,但能量可不小,工作认真负责,做起事来高效利索,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平时和同学相处和睦,乐于助人,学习上刻苦钻研,是同学们的好榜样。理科思维优秀,历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勤于动脑,不懂就问,求知欲无穷,有股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自习时可以做到全情投入,专注高效的利用好每分每秒!性格开朗随和很nice,笑起来超可爱,古灵精怪简直人间小甜豆。希望超棒的郑嘉美同学可以带领超棒的9班同学,继续加油,以踏实坚定的脚步,不断进取,激发自己的无尽潜力,创造自己的无限可能!

坚持就是胜利,愿所有高三同学,青春无畏,未来可期!

愿今年,我们的夏天,栀子花开时,金榜题名日!

fb64e8a974b80d793cfaa80dbe292c8.jpg

本周国旗下讲话的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王迎鹏老师,王老师讲话的主题是《培养阅读习惯,增添精彩人生》。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据说灵感来自于西班牙的一个浪漫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在深山,勇士乔治一个人不畏艰险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不是以身相许,而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就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除了教材,我们一年之中能够读到多少本书?很多同学可能都是屈指可数。

当前,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更新分秒必争,我们在时代激进的浪潮中随波逐流而不自知,微博、抖音、头条,每一天都有着海量的信息推送,时间就在这漫无目的的浏览中悄然而逝。长此以往,越来越懒于思考,越来越乐在其中。

今天我们来谈阅读的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确实迫在眉睫,而学生时代又是最佳时机,一旦错过,难以复制。

八十年几前,胡适之先生这样说:读书无捷径,是没有什么简便省力的方法可言的。青年人要读书,不必先谈方法,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

读书的习惯可分为: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勤苦耐劳是成功的基础,做学问更不能欺己欺人,所以非勤不可。其次谨慎小心也是很重要的,遇事不肯轻易放过,旁人看不见的自己便可看见了。如今的放大几千万倍的显微镜,也不过想把从前看不见的东西现在都看见罢了。谦就是态度的谦虚,自己万不可先存一点成见,总要不分地域门户,一概虚心的加以考察后,再决定取舍。

还有个买书的习惯也是必要的,闲时可多往书店去逛逛,无论什么书都要去摸一摸,你的兴趣就是这么产生的。图书馆和书店里虽有许多的书供你参考,然而这是不够的。因为你想往上圈画一下都不能,更不能随便的批写。所以自己喜欢和必须的书籍,无论如何是非买不可的。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而我们作为未来的主人翁,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的阅读水平事关祖国的未来,事关民族的兴衰。

下面我引用余秋雨先生的一段话作为今天发言的结束语。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能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DSC_3136(1).jpg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