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语文选修教材使用策略
发布时间:2012/11/27 15:36:54 作者:天印高级中学 浏览量:894次
魏: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研修的专题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使用策略。今天参加研修的嘉宾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极教师南京十三中著名的语文语育专
曹:
魏:各位观众,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也不是一件新鲜的事,上个世纪呢,我们语文界就开设过选修课,只不过建国以后有几十年,我们选修课停开了。这次课程改革呢,又重新开设了选修课。江苏呢为此还编了一套选修课的教材。这套教材已经使用了好几年了。
曹:这个苏教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它一共有五个系列,一共开设,一共开发了16 门选修课,第一个系列是诗歌和散文系列,这里面呢包括唐诗宋词选读,现代诗歌选读,还有这个唐宋八大家古文选读,还有现代散文选读。第二个呢,是小说和戏曲系列,小说戏曲系列包括外国小说选读,包括《红楼梦》选读,还有中外戏曲名著选读,此外还有一个新闻和传记。新闻传记里面呢有新闻的阅读和写作。另外还有一个传记选读。此外呢,还有一个语言文字运用系列。语言文字运用系列有这么几个选修课,一个呢就是使用阅读,还有一个是语言规范与创新。最后一个还有一个叫当代语言与生活。最后一个还有一个叫经典研读。经典研读系列,这里面主要包括像《论语》、《孟子》、像一些传统经典的论著。一共是十六文。现在我们江苏目前大家几乎比较多的选定了其中五门,这五门呢主要就是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还有一个就是《史记》,另外还有一个《现代散文选读》,此外还有一个是语言规范与创新。刚才
魏:那这个课改已经在江苏搞了一年多了,你在这个实践中间,你认为咱们
曹:课改初期,大家遇到的问题几乎是共同的。这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课程量太大。课程量大,老师们没有经验,课时也显得偏紧一些,那么这在无形之中老师的备课量大大的增加了。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实际上是带着镣铐在跳舞,课改以后,虽然我们的高考评价制度也在做相应的调整,并没有达到和课程标准同步的状态,没有同步,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有顾虑,所以很多东西他用的是新教材,方法还是按照老的方法来。这些现象的背后,最值得我们担心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选修教学的有效性。现在看来问题还比较大一些。很值得我们高度的关注,应该说在我们的必修阶段,我们整个面上看,有效教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有保证的,但是到了选修阶段以后呢,大家用不同的教材,大家个人有个人的选修教学的想法,有的时候往往是人自为占,出自为占,就显得比较乱,那么这中间当然有一些创意性的,使用的很好,但是也有一部分一些是对我们课程的定位,这个教学目标的认识和把握,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方式的采用等等还有问题。
魏:认识上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哪儿呢?
曹:深层次的原因,我个人觉得还是,一个呢我觉得还是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的深层次的矛盾,比如像文道统一,其实我们这次课改里面讲到的工具和人文的统一,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语文学界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解决好的文道统一的问题在课改背景下的一次暴发,那这个问题它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界的一个问题,往往一段时间大家理解的挺好,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些偏差,忽左忽右,所以我认为是一些从前的旧有的深层次的矛盾,随着课改展开最后慢慢的暴露了,当然也包括我们改革的一些东西不能配套,这样连带的一些问题,
魏:有的老师说,哎呀,你这个选修教材内容挺好,选修课设计的也挺好,但你考试不考,我干嘛要教呢?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曹:这个问题我觉得实际上是这样的,就是语文它更多的培养的是一种素养,有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回事,这么一句话,好像是杜威,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毕业了以后,忘掉了所有的在课堂学到的知识,这个时候还能想起来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同样语文要教给学生知识,这种知识可能理解上我们还更深层次的,还不简单的就是基本的语修逻文的显性知识,可能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这样的一种素养的东西,选修课开设过以后,这个学生他的视野,他的情怀,他的对于文本的这样的理解的策略,他的阅读进一步中去思考去探究这样的能力都相应做到提高。这样讲,认认真真教好选修课,把选修课当选修课教到位,教好了,这个学生他的高考不仅不会出问题,反而会在高考中占得先机,取得优秀的成绩,这有很多这方面的事例可以做证。
魏:实际上我们这个老师这个认识有偏颇的。你高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可能考的这就会好一些,实际上这种认识它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选修课是必修课的一个延伸,一个提升。现在我们强调共性基础和个性发展问题,这里面选修课实际上促进他的个性发展,你们在编教材的时候,选修教材时,实际上也会有这个考虑的。
曹:个性和共性怎么把它处理好,更好的怎样体现出这样的一个特点,选修课教材里可能比较多的就是想处理好这么几个关系,一个就是工具和人文的结合、这是语文的一个基本的红线,不能背离。第二个呢,就是刚才
魏:你作为一个教材的编辑,就是你认为这一套教材我怎么样去使用它才能更合理一些呢?
曹:这个问题
魏:要一个定位。
曹:要有一个定位,说句老实话,我们由于这是大规模的第一次进入课改以后进入这样一个就是全民选修,全员选修,所以这样的一种选修,它跟我们大学里面面对部分同学的以培养特长为目的的那样的一种讲座式的选修,它可能不一样,包括很多老师在进入课改以后实际上对选修课有一个过于浪漫的想象的,实际上我们的客观条件放在这里,不能因为我的条件差,我就不去做选修,为了未来民族的发展,从未来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讲,你必须得把选修教学落实到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选修,很多人对选修的理解,有的呢,把它过于理想化、美化,总觉得这个选修大概应该像高校里面一种著名教授开设的一种讲座,然后大家又高兴的就来选几个,几个同学,几个粉丝来听一听。现在看,教师还是这个教师,教室还是这个教室,学生还是这些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觉得,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他进行教学的必须完成的基本的任务,他就觉得和我们原来想得选修课很不一样,好像这个 “选”字没有体现,这是一部分老师可能把选修课想得过于美好。还有一种老师呢,就是又把选修课想得过于矮化了,就是说,他就觉得选修课怎么拉,他就觉得选修课跟我们平时的必修没有什么区别啊,就是反正要高考,我就是为高考服务的,这样又把选修课它的价值往下下移了,降低了。实际上选修应该是在必修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和拓展,这是一个基本的定位,我想就是怎么把它提高和拓展,这里面怎么处理好关系,我提供一个我个人的思考。我觉得 “选修”二字其实可以拆开来的,这个“选”字我觉得我们一般的老师可能更多的就想到多少学生来选我这门课,我这门课放在那儿,让大家去根据个人的兴趣爱护,然后来自由的选择,仅仅把“选”字理解成这么一个意思的选,我觉得恐怕跟我们中学实际的选修课不完全是一会事。那我觉得这个选应该是,首先,十六个模块,十六个门选修课,我这个教研组,我这个学校根据我的培养的当地的学情,当地的教育教学的资源,根据我的老师的优势和特长,我选择哪些对于我这个学校的孩子的发展最为有价值的选修课,这是一个 “选”。这是选门类。第二个选,一门课它往往有一二十篇文章,很长。而我们每一次选修课的时间很有限,说老实话,我们不可能选修课从头到尾所有内容都讲一遍,这里面就有一个老师对这个课本内容的一个二次筛选。
魏:二次开发。
曹:二次开发。那我选择哪一些个对于我这个班上,我我这个年级我这个学校的孩子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最有价值,我把这样的精选出来,这是第二个意义上的 “选”。第三个意义的选就是当我把这些都选出来,我具体面对一篇课文的教学的时候,我也同样有一个选的问题,我这个选,我选择哪些重要的段落,我选择哪些关键的词句,我来对学生进行文本的研习,问题的探讨互动的体验。这样子这个选,其实我们老师不要简单的只把选字理解成学生想选点什么课就来选点什么课,如果把这样的选的内容,把它放开了。那么我们今天做的选修课,实际上我们都在选,每一个老师都在选,每一个孩子也都在选,然后选修课的特色这个地方就体现出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 “选”字。
魏:刚才
曹:第二呢,我就觉得“修”字呢也不妨推敲一下,我觉得 “修”这个字呢就是 “研修”,就是修习。所谓修习就是不断的反复的去揣摩去学习,去感悟,去体会,去理解,去认识它。那么选修课并不像我们简单的课外活动,或者第二课堂,仅仅是开设一个讲座,学生提高一下学生的兴趣,追求一下当时现场的效果,大家觉得很开心,我觉得不是的。它作为一门课程,它是有自己的要求的。那么你像这个修,我就觉得很多东西作为语文课在这一点上,在修这一个字上必修和选修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在必修的时候是怎么教的,那该记得的东西要记,该背的东西要背,该认真预习的东西要认真预习。该认真思考的东西要认真思考。该认真探究的东西要认真探究。同样我们到了选修阶段,也应该把修字落到实处,这样子我在想,一个选字一个修字,抓住了,那么我在想在实际的教学中呢我们对选修教材的,在必修的基础上拓展和提高,就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条件。
魏:刚才
曹:我个人觉得就从目前的大家实际选修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目标的整体设计非常重要,我为什么在目标的前面要加上一个整体呢?我这个整体呢更多的强调的是一个模块。一个选修课,我怎么来进行设计?因为其实更多的到了以篇来设计的时候,在一个背课组的层面,甚至在一个教师的个体层面,可以去探讨这个工作的。可是我们这一个学校,甚至我们这一个地区,开设这门选修课,我们该选择那些文本进行教学,进行学习,怎么来把这些文本的教学来为了把它做好,我们在课程的目标上,这个课要做前期的工作。而这个方面呢,我看,就我目前的观察,很多学校和地区这方面比较欠缺。把这本书就发给老师了,
魏:
曹:对
魏:首先我考虑到教材。这个教材我不可能全部去教,因为我这个学情不一样,我的教师不一样,那怎么办?我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我有选择教材,把若干篇教材选出来,然后整合又分成若干个系列,并且你刚才讲,我除了前边还有介绍司马迁其人其事,后边还有评论。
曹:对,还有一个评论。一个多元的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评价。
魏:你这是整个按照课程的一个程序来进行二次开发了。实际上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
曹: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其实选字已经体现的非常非常清楚了。很多老师就是觉得好像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的一个选题式,如果我们拓展一下视野,把“选”字理解的更辩证,更全面一点,那就可以发现其实你不是无可作为,恰好相反,需要你做出巨大的这方面的课程开发的这方面的工作。
魏:教师的智慧,团队的智慧都可以充分的很好的发挥出来。这就是一个顶层设计。这是我们关注的第二个方面。那我们还要关注什么?
曹:第三个方面,我就是觉得可能要重视 “教”上。
魏:教什么?
曹:教什么这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够分开来。但是相对而言呢,就像
魏:怎么说?
曹:三文,就史记这样的文本,它首先是个文言文,那么这样的文言文的文本,当然作为课堂教学,你必须得按照文言文教学的规律来走。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基本的词也不懂,基本的句子你不去梳理,学生读完了以后,对这个文章的意思基本上处于不通,不清楚的状态。没有真正学到手文言文的基本的,更没有通过这些学习,说文言的基本的词语,文言文的语句,实词虚词,文言的记事,文化常识等等都没有学到。教学中也不去注重这些东西。文章的教学肯定质量要打折扣。第二个文,我觉得就是——“文章”。
魏:文章。
曹:史记里面我们大量接触的文本,除了少数的像表、书,这个在我们的课本中,是很少的。我们重点学习的是世家、列传。那这基本上都是传记,它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文章呢,它塑造了人物,文章呢,它对人物有很多很多精美的描写的手法,比如说***,等等。司马迁有很多这方面的很好的创造,有很多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那么这也是教学中必须得教的内容。因为也有很多老师他这个教学的问题,文言文教学的文和言不统一,一定做的不好,往往文言文教学教成古汉语的课,对吧?
魏:对!
曹:没有通过 “言”最后导入到 “文”。然后学生对这个文本,对这个文章,对这个文章描写的这样精美的方法,情感,形象都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第二个应该抓住的是文章。第三个呢,我觉得抓得应该是文化。为什么说是文化呢?因为这样的一种传统的经典的文本,它这里面蕴含大量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这样的一种传统文化信息内容很丰富,这些东西我觉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做灵活的开发,当然也不是说非得都要把那里面的东西全部都梳理出来,可是有的时候是可以的,更好的注重这方面的问题呢?举一个例子,你比如说刘邦,刘邦他是排行老三,他叫刘季,伯仲叔季,他实际上下面还有一个小弟弟,叫刘交,伯仲叔季的这个季字,这个排序对他有什么影响,如果你不去追究这个问题,可能就觉得跟我们传统没有什么关系,民族文化心心理没有关系,其实要知道老三在家里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像老大老二那样的默默的撑起家的一个中坚力量,他更多的处于父母比较宠爱的,一天到晚游手好闲的,他就有很多时间在外面结交很多朋友,最后让自己的结交能力。领导能力能够比较好的发挥出来,这实际上跟刘邦的性格的形成是有联系的。这里它就隐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这些内容。老师在这能够根据教学中的要求,灵活加以开发,我认为能够把这个课上的很有味道,很有意思。
魏:是,实际上这是你刚才提的 “三文”——文言、文章、文化。如果说我们能够关注这个东西的话,
曹:选修课,史记教学这一块就好办了。
魏:选修课,就更有点韵味。当然你这三文提法非常好,除了这个我们还有要关注的东西吗?
曹:还可以补充一下,你比如说还有那个,比如像诗歌,唐诗宋词选读。唐诗宋词选读,好多老师教下来就觉得每一课都是情景交融,觉得特别的单调。学生容易审美疲劳。
魏:对的。
曹:实际上我觉得教什么从课程的意义上看,看这个模块,其实我觉得它教的是 “三诗”或者“三词”。什么呢?就是教的是诗境,就是诗的境界、意境、诗情、情感、诗心——就是诗的匠心所在。那么词也是这样,词心、词情、词镜,我觉得这三个方面是必须,其他方面你可以多一点,少一点有变化,可是你教来教去,这是必须万变不离其宗,必须牢牢抓住的东西,
魏:这是规律。
曹:这是规律。我觉得教唐诗宋词你能够把这三心抓住了,这个诗心、诗情、诗境抓住了,实际上唐诗宋词的教学,教什么,你也就心里有数。
魏:那么这个诗词这一块我们抓这些东西。那其他的那些你还有没有?
曹:还可以在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现代散文选读。那现代散文选读呢,在教学中我觉得这个它的作者各不一样,文本也各不一样,也很多老师感觉到很困惑,实际上这个东西说来说去,最后不都是讲来讲去好像就那几种,手法。其实呢,我就觉得这里面也有一个怎么教,最后把它牢牢抓住的这种核心的观念不变的东西。那么这种核心的观念不变的东西呢?我这样把它提炼一下,就是一个“真”字。
魏:“真”字。
曹:一个是“美”字,一个是“变”字。
魏:真、美、变。怎么说?
曹:“真”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性情之真、情感之真、思想之真、见识之真、风骨之真、真性情,真感情,这是文章里面表现出来的最独特的情感是什么。这是文本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的,教什么,抓住它。第二个,就是 “美”。真的东西它必需通过美得东西,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那“美”表现为什么形式?就是言语之美,它的言语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在哪些段落体现出来的,典型的是哪几句话。如果我们在教的时候,教每一篇应该像这样认真的去考虑。第三个呢,就是一个“变”字,变字就是它的结构上都是有各种各样变化的。形散而神不散,它神不散,可是形又是有各种各样的变化的,每一个它的独特的变化,独特的这一个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我觉得从这个“真”“美”“变”这三个字,来概括一下散文教学。像这样子的话,我们觉得其他的还可以以此类推,像这样子的话,我们能够有一些基本的对它的一些概要的认识,抓这门课,抓什么东西,教什么,心里就可以有个底。
魏:刚才
曹:最后我们还可以说一下选修教学教学方式的多样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教学方式的多样,我不知道一般的老师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拿到的一本选修教材啊,大致相当于我们从前的老教材的一个文体专元的 “放”,文体单元的放大。对吧?
魏:对。
曹:就是比如说我们以往曾经学过的一个单元的戏剧。好,到这里一来,变成一个模块,一本书。一个单元的唐诗宋词,忽然到这里变成一本书的唐诗宋词,这里面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容易,唐诗宋词是好东西,各种各样的中外的戏剧小说都是好东西,学生开始读的时候兴味盎然,一段时间学下来以后,
魏:评价的多元。
曹:评价的多元。我们现在由于高考的压力,客观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比较往往重视的是书面的以检测卷的形式来做的一个简单的考验,然后所有的东西都是以考点的形式来出现的。
魏:非常感
曹:各位观众,再见!
上一篇:【网站建设】网站建设发文统一要求
下一篇:【理论学习】作文教学内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