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作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发布时间:2012/11/27 15:38:00 作者:天印高级中学 浏览量:946次
魏本亚: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专题是:作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我们今天邀请了南通大学的
时金芳:你好
魏:各位观众,高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重灾区,没有系统的教材也没有系统的具体的教学指导,教师是摸着石头过河,学生盲人摸象,
时:好,
魏:那我们就来讨论作文教学中要教什么的问题,这可能是当下老师们都非常急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时:是啊,作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总概来说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教使学生形成比较强的作文能力,这是总的一句话对不对?就是如何能写出好文章到高中这个阶段,不仅仅是会写文章要能写出好文章,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说,要有写作的诉求,就是我要有冲动要有这样的欲望,想写、乐写这是一个,第二个,你要有东西可写就是要有材料,有了材料以后你还懂得怎么去立意,谋篇,选材那么,在写的过程当中你还涉及到我运用哪些方法,运用哪些技巧甚至书面语的表达方面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这些都是要写出好文章的相关因素,照理都的教,都是呢在我们长期的作文教学实际的现象观察中发现,老师主要是教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不知道
魏:是的,实际上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教吧也确实冤枉了老师,老师们确实也很努力的在教,他说你看我教了学生审题,我教了学生立意,我也教了学生谋篇布局。我错了吗?
时:是啊,他是没有错,我刚才也说到要写出文章来确实这些都要教,但是我们教了那么多年,从小学开始教教到高中,将近10年时间啊,教来教去学生大多数都怕,这是事实吧?
魏:是的。
时:还有一个现象在高校里工作,都知道现在大学的学生你要让他真正的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呢,能写出来的是一部分甚至是少数,真的按照大学生,大学所具有的写作能力那样的话,应该说还是低于这个数字的,低于这个数字的那为什么。前几年明明叫了那么多而且教的似乎都是核心的知识,怎么立意,怎么谋篇,这些东西你教了就应该会用,你就应该会写,但事实上他不想写他也不会写,这就是问题所结。
魏:这个原因在哪呢?
时:这个问题我就做了这样的思考,首先我们教师要求学生所写的并非出自学生的主观兴趣,也就是说他并没有要表达写东西的愿望或者是希望。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他就缺乏写作的动力,没有一种积极的心向,没有内驱力,没有形成动力没有写作动力,写作的喜动就遇到困难。然后我们在来看,教师定一个题目或给一个材料,我们过去呢大多数叫命题,现在呢,因为高考很多就是给材料的,但是教师命的题和给的材料并非是学生已有的(积累)也不是他感受最深的东西,这肯定是吧。因此有些学生就无话可说,那么俏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就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没东西可写再看教师给了一个套路教学生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好像我的指导非常到位,但是我们所有的孩子面对一个题目,照理来说他写出的东西绝不应该是相同的,因为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积累,有自己的思维的特点,有自己的审美情趣,有自己想要表达的独特的东西,应该是很个性化的,但是你给出个套路给他,他不按照你的套路来写吧,老师不会给我好的评价的,根据你的套路来写吧,他自己实在勉为其难。实际上是框束了学生的思维,按压了学生写作的激情。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还有我们知道在我们老师和学生的意识里面,写作文就是一种作业,我布置一个作业你来做。对吧,你来做,至于我这个作业布置下去学生做了到底有何效用那是很难去追问,很禁不起追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说我做一次数学作业,我能够根据一种公式或定律来寻找一种解题的方法。我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我学会了以前不会做的,但是我们让学生做一次作文,真正的要老师和学生非常明晰非常准确的说出,我这次作文以后我知道了什么以前我不知道的,或者说我学会了什么以前我不会的。这就很是茫然了。
魏:很难界定清楚
时:就是很不确定,那么你说,到底做这次联系要达成什么样目标不是很清楚的话,怎么谈得上是有效的呢?又怎么谈得上是高效的呢?作文我们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追求教学过程效果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是我们必须要追求的东西,那是这样一个情形,不可能谈到这样一个层面上去了。所以从上面这些分析中呢,我就感觉到我们的作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
魏:你说的这个问题可能也确实比较抽象,但这问题可能牵扯到的不仅仅一个具体的东西,可能还牵扯到一个东西就是一个正确的作文观的问题。
时:是啊,所以我就做了很多假设,我做了些什么假设,我们大家一起来假设一下。假设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之前,先听听学生们的意见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希望,他们想解决作文当中什么问题,想学到一点什么样的写作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就不会那么主观
魏:这实际上也是,多少年前就强调当一个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他首先要研究学生,是吧,学生有什么样的生活,学生能够写什么生活,这个可
时:是的,这就是我们到底知道孩子们他们的兴趣在哪,他的需求在哪里,这种需求我是想学生自己哪会有这么明确的要求,他在作文中遇到的困惑是有的,他感到我写什么文章为什么我写不好,他困惑很多,他困惑就是需求,就是他在这个方面迷路了需要我们老师去着力指点迷津了,只有知己知彼我们制定的计划是不是更有针对性呢?更切合学生的需要呢?假如,我们在作文训练之前,说我要做一次作文训练,那我首先了解一下孩子们关系关注关切的问题是什么?他们有哪些积累?他们还需要在去积累什么、去收集什么、或者去观察什么或者去感受什么,如果把这个东西先了解清楚的话,那么我们让学生有意义的去获取或者从容整理,提取挖掘他库存的那些材料,那么这样他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解无米之炊之难呢。假设,我们在教学生写作之前我不把套路教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去分析问题去思考问题去剖析问题,从事物的现象里面发现事物的本质,从事物的这一面看到他的另一面。也就是教给怎样去思考问题的方法怎样去由表及里的由此及彼的怎样进行分析进行体验,如何来理清事物之间本身的内在逻辑,以及这种逻辑在我个体的特定的情感态度里价值观的支配之下,我又如何来理解他,如何来再现他,甚至是如何来表达他。把这样的一些东西如果想清楚的话,那么我想学生对所谓的立意啊,构思啊、选材啊是不是更为自主更加独到呢,因为我们给他套路是给他一种思维的方法,我们给他思维的方法是给他打通无数条思维的路径。这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的思维是四通八达的而且给他的框框是束缚他,给他思维的方法是启发他。给他更开阔思维形成一个辐射的很大的空间,而且他的思维把他养成了以后不仅仅对他写作文有好处,他能把独到的自我表达出来。就是对他的做人做事的思维方法是有很大裨益的。语文教学当中要提倡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有假设我们能使学生颠覆做作文就是为了完成一次作业的念想,就他不是感觉到我做作文就是和其他一样,我做作文就是做一次作业就是为了交给老师,就是为了换回一个成绩,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这是一种非常被动的甚至是逼迫很消极的一种态度,假如让学生能颠覆一个这样的念想,而将作文过程当做是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体验,甚至是一种感悟的过程。比如说他有一种社会现象摆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亲自去感受,让他去分析,在感悟和分析当中他一定会意会和感悟很多东西,那么意会和感悟的过程最后形成他感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他成熟的过程,帮助他成长的过程,那么学生还会把作文当做是一种无奈的应对吗?假设我们每一次作文学生都能再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乃至言语表达方面能够学到点学会点什么,那么学生还会觉得上不上作文课没什么两样吗?假设我们能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用性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我写这个文章不是没有用的交给老师交出去就完了的,这么一次任务而是我写的东西拿出来可以去发表拿出来可以去分享,拿过来可以派上用场,那么学生还会没有写作的动力嘛?
魏:你刚才的假设实际上这种问题非常好的,揭示了我们作文教学的教什么的核心问题,如果说我们说这样几个要点需要我们老师去关注的,第一:作文实际上是认识生活,每一次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他是对生活的一种展示
时:甚至就是一种经历,本身就是一种经历的过程。
魏:一种经历的过程,这是第一点需要我们注意的。那第二点实际上作文的过程他是自我诉求的一种过程,我要表达,我要把我自己心里面的话说出来,这是老师们要关注的,那第三点可能还要关注的教学内容的更多的是一个思维转化,思维习惯的养成这么多的生活这么多的素材我选什么问题来写呢,我用什么东西来证明我的观点呢,可能这里面有一个选择的问题
时:还有一个,我在这里插句话,就是思维他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更多的是他要有一种关注意识,关注周围的一切,关注大自然的一切,关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关注我们这个世界人们到底在想什么,人们在做什么,人们想做这个到底是为什么,这些东西非常重要。关注的多了然后用脑子去想去思考,思考出个眉目了,他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了这样一些东西,写文章主要是为了表达而已。
魏:是为了表达而已,所以你刚才说的呢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就是刚才说的那样一系列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慢慢的让我们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作文观。至于那个审题也好立意也好,结构、谋篇布局也好,语言表达也好,它更多的是一个技艺方面的技术层面的东西。如果说我们能够通过十年十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们能让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作文观,在具体的技能训练可能这样一个(交涉)中解释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了。
时:对啊,比如说我们刚才也总结过了,就是过去我们只在审题立意这个技术层面上教,其实在孩子们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分析生活、感悟生活这也是应该教的,比如说著名的作文教学改革专家(刘国正)他搞三级训练,从观察到分析到表达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是你没有观察没有意识,你何来立意呀,你立什么意?构什么思?谋什么篇啊?你一个基本的素材都没有后面就变得空了。
魏:因此这个教什么的问题,就是我们刚才已经形成一个共识,首先是作文观然后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还是需要的,这样我们就研究了教什么的问题,当然更多老师还关注一个问题,你告诉我教什么你还要告诉我怎么教,我怎么去操作,可能这个
时:怎么交的问题呢,确实是一个很难说的好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教务部,更何况作文这个东西他是一个(逐级)色彩非常强的一个东西,他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和技巧,他还涉及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这么一个东西。所以说要给出一个药方,一下子能对症怎么教那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我在这里提了一些想法,也是我个人悟出来的一些东西,那么既然是教学肯定就有规律可循,那作文教学也不例外。那肯定是有规律的,那我们首先看看我们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学思路,比如时候我们苏教材,他五册必修教科书里面,每一册是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有个写作训练,他分两步,一个是写作指导一个是写作实践,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里面呢它每一册书里面有一个单元专门是表达与交流,他设三个栏目,一个话题探讨第二个是写法借鉴,第三个是写作练习,其他教的我就不举了,也就是说在我们高中语文教材里面给我们的提供的写作教学的一个指导性的思路,实际上它就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它重视写作原理,写作知识的指导作用。他也遵循由知识向能力迁移这样一个客观规律,那么人教版比苏教版多了一个写法借鉴,实际上就是给学生这样一个感受过度,知识如何运用这样一个情景来感受的过度,然后进入写作练习那么这样一个教学思路呢,我不是说否定它,只是我感觉到这是通常我们所采用的被广泛接受的思路,就是从知识的教学出发来引入,看上去我们的教学内容很明确,比如说我们这个单元学生要把叙事要生动形象这是一个点好像很明确,然后讲一讲怎样才能生动形象呢,又该(事例)出来了,在通过几个文章看看人家是怎么生动叙事的,最后来写文章,好像没有很确定写作的过程也有一个写作过程,但是我以为写作的过程他不是知识向能力迁移,不是说我今天学语言知识今天我学到这个字明天我能把这个字会写了,在我的文章里运用了,这是相对来说实际一点,作文的情景不是这样的,他是这个知识你教给他,他能不能用,他用这个知识到底能不能为它的表达服务,这里就不是说我心里很清楚我这里用了一个知识点了,我就写的好那么我们反过来说,我们有很多的作家他并没有学过系统的知识,但是他写的时候他同样会使用许多技巧啊,那就说明什么呢,说明在作文教学当中作文知识是重要,但是它的呈现方式要加强,不能够不宜直接呈现出来。而是要把力气花在给学生一个写作的一个情景,比如说我们要让他写一篇雪景,让他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在脑海中形成意象,然后他自己要把这种意象要像表达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观其景,这个时候他就想我怎么表达才能够使他活灵活现呢,使读者看上去如诗如画呢?就好像亲历一样呢,他就很困惑。他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好,这个时候他困惑的时候我们老师给他一些点播,给他一些东西,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你是不是有所感呢?有所悟呢?这个时候你用比喻用拟人用通感,要这样说。你自己想想你这种感受怎样把感受写出来,如果说你直接写写不出来那么你就打个比方吧,如果说从一般景物的话写不出来你就把景物当做人来写看看,他就有情感了啊,他就有他的一些意识在里面,这个时候这种点播实际上学生会茅塞顿开。所以实际上你在这里是给他植入了知识给他知识的支点和支撑,但是你不是从引入知识入手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他遇到困惑,他需要一个东西来支撑他的时候,是这个时候。他潜移默化的你满足了她的需要,然后他用这个方法一写就(不能控制)把他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了,慢慢的就会结合到他所阅读的东西积累的东西,他就知道原来这就是一种写作技巧,这就是一种写作知识,这就是一种写作方法,所以怎么交的问题写作知识必须教但是它不能直接的让学生带着知识去引入,而是在他遇到困惑的时候你悄悄地给他这样一个支撑,让他自己悟出原来就是一个什么方法什么技巧这就是知识,所以我以为写作知识在写作教学当中他应该是隐形的翅膀。
魏:这个东西呢必要,但是就看我们老师怎样去做,你刚才引用一个词,老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间呢,想把知识试图演绎成能力,实际上这个东西是错了。因为知识和能力没有必然的,有的时候知识他很难,那个学生那很难讲。
时:尤其是写作知识
魏:是啊。
时:他不是说你这里一定用什么知识,它就和它的主观诉求相一致的,不是这样。
魏:这是总结的你教什么的第一点,那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时:知识我总在认为写作的教学应该是这样的,就是一定要让学生在一个需要的困惑的心里之下你满足他,给他雪中送炭,所以我的建议由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我觉得作文教学不宜围绕某个知识点来展开,而应着力创设应用知识的情景使学生处于困惑并渴求高人指点的期盼之中教师随机点播指点迷津可谓雪中送炭。学生心有所悟可谓茅塞顿开,写作知识我刚才说了,第二点就是不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作文结果而应关注学生作文过程当中的独特的体验与收获。
魏:所以你这个地方用一个体验与收获,提到这我就突然想到
魏:刚才我们听了
时:实际上他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感悟生活,经历人生的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人生经历。比如说你要写一个东西,写一个人我要写一篇报道文学,我要去采访,采访的过程是不是他来认识这个过程。认识这个人他成长的经历,认识这个人的思维方法,认识这个人的作为的动力这样一个过程。那么你的目的决不应该定在我要写出一篇报道文学,就不是要问这个结果。而是说我通过对这个人接触以后从这个人身上我感悟了很多东西。这样对自己就有很多启发。自己做人境界提升了你才能理解你所采访的这个人。不然你怎么理解他呢?你不理解他你就更不能表现他。这就是一个人生经历阅历和成长的过程。
魏:这就是你刚才说的不要过多的去关注结果。
时:我就是为了写出个文章这个结果,不是。结果是个什么——水到渠成。结果不是你想要追求就自然而然的生成的,不是。你结果的好差一定是取决于你先前整个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你走过来了,最后你写的文章你的立意肯定是高人一筹的。
魏:这就是你提出来的教什么的第二建议?
时:对的,我还有一点建议就是过去我们老师很注重做前指导。指导的很细尤其是我前两年我比较关注小学的作文教学。那些小学老师指导的很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结果全班没有看到几篇好文章,到了高中也是这样有的是搞快速作文之类的也是训练他思维的套路。我觉得做前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宜太细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框缚,反而让学生打开,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他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就够了。那么真正的指导在什么时候?真正的指导在作文的过程这个时候必须要贴,贴近每个学生要因人点播,因材施教这样你的指导才能够真正的称得上是作文指导。因为作文每个人写文章他的思维他的诉求他的一些表达的特点,他所运用的方法技巧,他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这样来指导那才是最贴近的指导。
魏:你刚才在分析了怎么去教,并提出了很好的三个建议,非常感谢你,各位观众关于《作文教学内容的确立》这个专题我们就研讨到这里,谢谢各位观众的收看,下一期我们研讨的专题是《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立》,欢迎大家收看。各位观众,再见!
时:再见
上一篇:【理论学习】语文选修教材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