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挂职日记】谈深圳实验学校的人才观

发布时间:2011/4/21 15:36:09 作者:无 浏览量:971次

谈深圳实验学校的人才观

马家鸿  王劲松

   高中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我们究竟是为升学而准备?还是为就业而准备?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毫无疑问,中学要肩负起基础教育的责任,但同时随着国家创建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中学也要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不是拼时间、拼精力,而是要探讨怎样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深圳实验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已形成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他们把人才教育与培养融入到实际的学校工作中,经过探索构建了人才教育的体系。近几天和曹校长、高校长、学生处李主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逐步了解他们学校独特的人才观。

 一、人格是最高的学历。这是实验学校在实施健全人格教育的过程中取得的共识,也是学校健全人格教育的根本认识,是学校全部教育活动的指南。置于学校办学的核心地位,通过人格的完善、学业的训练、特长的发挥,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健全人格教育内容丰富,包括五项教育:智慧保健教育、情绪管理教育、意志品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爱的教育。遵循“知情意行”统一原则和“以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全人格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的人格系统具备九大基本素质,即“三心、三感、三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二、为学生未来十年发展奠基。在和曹校长交流过程中他有这样一种观点:每个学生都是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的历史混淆的。他有他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被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所决定。这个复合体是由生物的、生理的、地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职业的因素所组成的,因此,学生在学校必须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课程,选择课程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选择未来。综观实验学校课程改革体系,保障学生充分的、自愿的选择性是其基本特性之一。教会学生学会选择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从课程目标的“人生规划能力”,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原则”,再到课程结构的“多样化、有层次”,以及课程实施中的“选课指导制度”“个人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和“学分制管理制度”,均体现出学会选择的能力。通过精选的、充满时代气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而且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考不起大学遗憾、仅仅考取大学更遗憾。再看,实验学校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开设了什么样的校本课程:国际关系研讨、经济学基础、法理学基础、建筑学基础、数学实验、京剧、基因工程、人际交流、软件编程、动漫制作等六十多项。课程直接关注到我国前沿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的热点。课程开展的各项保障都落实到位,学校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条件,包括每两周聘请名家名教、杰出人士为学生讲座。可见,实验学校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考取大学,而且是在中学阶段未来社会应用的基本思想、基本能力就得到树立、培养。值得可称的是每年实验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受到国内、国外知名大学的青睐,被香港、美国著名大学录取的新生近两百人,昨天我们得到消息高三年级傅韵霏同学就因综合素质优异被美国十七大学同时录取,在实验学校仅仅为了考取大学无疑是遗憾的

  四、新时代的“新三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能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培养出不同程度的创造性贡献的人,都是成功的学校。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在学校成为一名好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一名好员工,走上社会成为一名好公民。”这段话是高玉库和我们交流时说出来的。这是他们新时代的“新三好”。他们认为尽管“好员工”和“好公民”不是学校所能实现的,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培养“好学生”做起。只要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塑造他们,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员工”和“好公民”。积极转变质量提高方式,从绝对人才质量观转到相对人才质量观,从一元人才质量观转到多元人才质量观。学生个体都有差异,不能以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来“剪裁”和“扼杀”这些差异,使学生的个性服从于固定的教学体系。学校要把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参与程度作为衡量学生培养的重要指标,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铺垫。

  创新已成为我们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占了人才培养的阵地就意味着拥有未来,当然,对不同学校的学生,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应当有不同的多元的衡量标准。但片面以一种模式培养学生是无法适应未来需要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