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0/7/8 15:00:14 作者:无 浏览量:1057次
刚刚过去的2010年高考中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方面是源于我校严格的管理、科学的领导和师生的全心投入,另一方面与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施教也有很大关系。现将一学期以来学校教科研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本科研氛围浓厚,教师科研成果丰硕
1.狠抓常规管理,营造校本科研氛围。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校各项教科研管理制度,先后修订完善了《天印高级中学课题管理规定》、《天印高级中学骨干教师考核方案》。充分发挥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探索教师教科研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奖惩力度,营造出浓郁的校本科研氛围。
2.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全面丰收。
在学校的大力倡导和鼓励下,我校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水平不断提高,发表和获奖的层次与覆盖面不断提升。在本学期已经公布的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我校有39位教师获奖;南京市论文评选有38位教师获奖;江宁区2009年度中小学教师自制电教教材评比有28位教师获奖,并且我校被评为“江宁区2009年度教学资源建设先进学校”。在刚刚结束的“长三角”论文评选南京市初选中我校马亚红老师的论文再次入选。我校教师还有多篇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出版,其中李顺友、谢莉和马亚红老师的文章分别在核心杂志上发表。
我校的课题研究也稳步推进,参与面不断扩大。周校长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新建整合高中以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已经顺利开题;南京市规划课题《学校班集体建设中的自助合作研究》已经进入结题阶段,结题的材料已经基本就绪,拟在今年暑假结题。
3.校本研修重实效,分层推进氛围浓
学期初,制订了《天印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校本研修计划》,把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的结合起来,分层推进,注重校本研修的实效。
(1)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本学期各备课组除了每周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外,学校还统一安排每周六上午做为各组校本研修的时间,保证了研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继续做好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工作。
学校教科室与电教室合作,努力推进全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工作,真正把学校配置的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作用发挥出来。本学期重点放在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和仿真实验平台的运用上,我们对区教研室和区电教馆下达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对相关的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并出台了配套的考核与评比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我校所有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除了个人博客以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个人专题学习网站。
(3)以硕士工作站为平台,加速高学历教师的专业成长。
硕士工作站的成立是我校2008年不断拓宽办学思路的创新举措。她对我校高学历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对全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学期,在课题研究、教改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硕士工作站努力发挥作用。
(4)在校本课程开发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心理等学科的教师正在规划和研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些研究对我校的特色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会产生深远影响。
(5)所有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友好学校的各项开放日等活动。学校也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活动。如暑假的教育教学全校大讨论、高三教师的拓展训练、赴启东市大江中学和无锡天一高中参观学习,等等。
二、推进课题研究落实,加快研究成果转化
我校现有教育部、省、市级课题五项,特别是2009年9月刚刚立项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新建整合高中以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实践研究》,作为中央教科所全国“十一五”规划普通特色高中专项课题,在全国只有306所高中入围。学校组成了以周校长为首,魏先虎校长助理具体负责的课题组,已经制订并多次论证了课题实施方案,顺利开题。本学期以这一课题为龙头,全面梳理我校现有的集体课题,每一个课题都确定了除主持人之外的具体负责人,调整和优化了每个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重点抓好各课题的研究落实工作,切实加快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在个人课题的研究方面,在已经公布的江宁区2009年个人课题结题评审中,我校27项课题全部顺利结题并获奖,其中周波、李昭友、马亚红、孙飞老师的成果被评为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南京市个人课题结题评审。在南京市第三期个人课题的结题评审中,我校张远龙、曾桂宝、马亚红、汤慧群、张平、李顺友老师的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奖。同时,教科室还对我校立项的第四期南京市个人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各位主持人的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本学期,学校2010年校级个人课题的申报中,教师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立项了153项校级个人课题,并且从中遴选出了41项参评区级个人课题。许多教师在课题研究的水平上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明显增强。
在新一轮的个人课题申报过程中,学校强化了个人课题立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校教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做真课题,出真效益,切实提升个人课题的研究质量。
三、加快名师队伍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学校名师队伍的打造和梯队建设
我校现有市青优4人、“特带优”后备7人、区学科带头人22人、区教学骨干52人。作为一所新办刚三年的高中,有这样的名师队伍已经是相当骄人了。但在不远的将来,我校要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这样的名师队伍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本学期我校组建了骨干教师发展培训班和青年教师发展培训班,出台了《骨干教师发展和培养方案》和《青年教师发展和培养方案》,不断加大培训和考核的力度。加快名师队伍建设,为现有名师建立档案,鼓励重点教师向更高层次的名师称号冲击。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扩大我校教育教学骨干教师的队伍。
2.“走出去”、“引进来”,为名师发展创建平台
“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论文评比;推荐我校名师参加区“菜单式”讲座;各级高层次的校外培训。“引进来”:聘请各级名师、专家来我校开设讲座,等等。要求学校每一位名师对照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找到自己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平台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步伐。
3.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聘请学校名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教师,一方面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教学相长,也有利于名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教科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