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苏诚赛课教案
发布时间:2008/10/24 10:20:26 作者:无 浏览量:1462次
第二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学案例)
南京天印高级中学 苏诚
一、学情分析:这一课中学生将会学习到价格的决定因素、影响因素,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内容。其中关于价格波动这一块学生会有相应的生活体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通过体验、讨论进行学习。但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等,因其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些难度,所以教学的重点要放在这部分内容上,老师要做好这部分知识的扩充与讲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四、教学难点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练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很容易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再请学生思考讨论价格为什么变动?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和兴趣,调控课堂气氛,进入新课的探究与学习。
(设计目的:政治课教学力求生活化,通过让学生举身边事例,可以拉近教材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用多媒体展示江宁路上的瓜农卖瓜的情景:西瓜刚刚上市时几元一斤,大量上市时只能买到几毛一斤;晴好天气时西瓜价格高,阴雨天气时西瓜贱价卖)就结合卖西瓜请同学分析其价格的变动。
由于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对学生来说得出结论不难,但是不一定能用书本上的知识。一般来说学生讨论后应该可以得出结论:刚上市时西瓜的供应量少,价格高;大量上市时供应量多,价格低。天气炎热买瓜的人多,价格高;阴雨天买瓜的人少,价格就低。这时老师应当加以点评、总结,形成比较理论的知识点。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在卖瓜的事例中由于气候和天气的变化影响了价格,实际上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需求对价格的影响,二是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设计目的:教师在这部分内容上起个引导的作用就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体验式学习。下面涉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让学生能理解就必须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充。)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如果一辆自行车卖出了汽车的价,那会怎样?请看小品卖自行车。
(请三位同学表演,分饰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最终赵本山以十万块的价格将自行车卖给范伟。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教师分析:同学们的笑声说明自行车卖汽车的价格是一件常人不能理解、让人感到十分可笑的事,当然这也只可能在小品中或者在范伟这样的人身上。那么,为什么自行车的价格高不过汽车呢?
(设计目的:通过小品的设计能使课上学习的氛围比较轻松,同时用追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学习。)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请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教师引导: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看多媒体中的一件衣服的价值量到底该由哪家生产企业决定。
(多媒体展示情景某个小镇的服装厂,加工一件衣服用时两小时;大型现代化服装企业,从剪裁到出成衣只需半小时;全国的所有服装加工企业生产一件衣服平均用时约一个小时)
学生讨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虽然相关的概念在书本上都有,但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师还应强调。例如,提醒学生在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讲评: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教师点评: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结合价格波动曲线来帮助学生分析与理解。
教师点评: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可以之前的自行车买卖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
(2)价值规律
教师总结: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一经济原则就叫做价值规律。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要求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讨论活动中生成知识,又要注意这部分知识的讲解,所以要控制好学生讨论活动的时间,不能出现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现象。另外,也要有适当的板书,把这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拎出来或者再次强调。
(三)板书要点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四)巩固与反馈
[例1]有人说“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最形象地说明了商品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这种观点 ( )
A.肯定了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B.概括了价格与市场的关系
C 明确了价格与价值的区别
D.否定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答案:D 考察学生对价格与价值的区别,供求影响价格以及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等知识点的理解。
[例2] 商品价格( )
A.由供求关系决定 B.是无限涨落的 C.由价值决定的 D.是无法确定的
答案:C 考察学生能否理解价格的决定因素与影响因素的区别
[例3] 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若某鞋厂劳动生产率比同行业高出一倍,则该厂生产的一双皮鞋的价值量是 ( )
A.2小时 B.0.5小时 C.1小时 D.4小时
答案:A 考察学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解,以及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一基本道理的掌握。
[例4] 下列关系中成反比的是( )
A.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
B.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D.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
答案 D 考察学生对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巩固与反馈题目的设置应当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主,不需设太难)
七、活动与探究
观察你的身边有哪些广告标语是以“价格”吸引住你的,能不能针对这些展开调查,这些广告有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能不能体现我们学过的经济生活当中的道理。主要是想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并且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外,也是为下节“价格变动的影响”做个铺垫。
(设计目的: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样可以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
八、教学反思
1.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要让学生知道经济生活中的理论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本节课运用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会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概括等能力。
3.思想政治课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举例、做作业时进行举例说明等,都是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能够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