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发布时间:2011/5/5 9:21:03 作者:无 浏览量:949次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习目标】
1. 理解“重农抑商”
2.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新增)
【问题导读】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复习)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 、 和 的演变。
二、重农抑商
阅读课文17页第二目“重农抑商”思考:
1.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① ;
② 。
2.目的:确保 的征派和 的征收,巩固 。
3.历代统治者采取的措施:
① 战国时期, 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提出 是本业, 为末业,国家鼓励
的农业生产,限制 的发展。
② 汉武帝推行 官铸、 专卖、向 加重征税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 明清时期, 和 都有重视农业生产的诏令;继续实行 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重 ,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
4.想一想:“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来分析)
① 积极作用:
② 消极作用: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想一想: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什么?
含义: 。
2.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① 根本原因: ;
② 客观原因: ;
③ 直接原因: 。
3.结合所学的近代史知识思考,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当堂检测】
1.《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2.据《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
① 重农抑商政策 ②“海禁”政策 ③“闭关锁国”政策 ④ 地主阶级的剥削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②促进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③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④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极其重要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5.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6.明清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有 ① 统一思想认识 ② 实行专卖制度,加收商税 ③ 实行歧视商人的规定 ④ 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7.以下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B. 完全遏制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
D. 它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正常发展
8.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是
① 发展农业 ② 发展商业 ③ 限制商业 ④ 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句话本质上反映了
A.闭关锁国政策 B.贵华夏,贱夷狄
C.一概禁绝对外贸易和交往 D.天朝上国的思想
10.下图是乾隆二十五年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请判断清政府颁发它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
B.便于对外商统一管理
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
D.打击倭寇,保护海疆
11.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2.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禁止一切海外经商活动 B.该政策即闭关锁国政策
C.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D.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特殊表现
13.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统治者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14.明清时期,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贫困,消费不足 B.商人往往“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C.关卡林立,税收苛重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下一篇:【教学资料】《开辟新航路》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