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语文团队>>交流互动>>文章内容
【学习交流】从居里夫人的科学课谈起

发布时间:2011/4/6 7:47:23 作者:无 浏览量:836次

    谨以此文,激励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各位同仁如何能够成就自己的伟业。

     顶级科学家整天在干些什么?用今天中国内行人的眼光看,他肯定是忙得不得了。像居里夫人这样生前就已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是不是更无暇去做科研目标以外的“杂事”了?
  把科学的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表述清楚,是大学问
  手头有一本友人送来的书,《居里夫人的科学课》,让我写些读后感。这是一本译著,是一位法国人在整理姑祖母的遗物时发现的一本笔记,记述的是作者读中学时在大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实验室里听讲座的内容,并无精彩之处。只是这本笔记记述的故事发人深省,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的科学界、教育界。 
  顶级的大科学家整天在干些什么?用今天中国内行人的眼光看,他肯定是忙得不得了:要带着研究生做实验,处理实验结果,还要出思路写论文,审论文;他要安排力量去拉项目,有时还要亲自出马;他会有一系列的社会兼职,如果年轻还会入选人才梯队,担任相当级别的领导职务;要出席各种会议,与研究有关或无关的……像居里夫人这样生前就已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是不是更无暇去做科研目标以外的“杂事”了?这本笔记记载了几十次讲座的内容,居里夫人用玻璃瓶、试管、水槽、天平、鸡蛋这些普通的物品给中学生演示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内容,原理简单,方法智慧。在俗人看来都是大学者不屑于做的一些“小儿科”,但是居里夫人做得很认真,很投入。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科学的普及,会没少开,经费也在增加,但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社会意识的转变跟不上是关键。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十多年前,在一次全国科普会上,我和一位省科委副主任交谈。他说现在很多中年科学家不做科普,表面上是不重视,认为科普是“小儿科”,实际上是做不来。把科学上一些深奥的、抽象的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表述清楚,那是大学问。我们的前辈科学家,像茅以升先生、李四光先生、竺可桢先生,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科普大作。他们都是读“四书五经”出身的,不光专业研究做得好,语言文学功底也很深。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教育现状,从高二就文理分科,很多准备报考理工农医的学生从高中起就把自己的文学修养目标定得不高,升入大学后写实验报告都很费劲,写不出像样的科普文章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意识上的差距。西方国家科技界有一个“资源共享”意识。即科学家搞科研用的是社会提供的资源,那么他就有责任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快返还给社会。一方面要使科研成果尽快造福于普通人,另一方面就是把研究心得尽快普及到民众中去。搞科技研究的如此,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也是如此。所以欧美国家的许多教授、博士生一有时间就去展馆、博物馆作义务讲解。茅先生、竺先生那些老前辈头脑中的这一意识还很强烈,而现在的许多中青年学者、教授这方面的意识就差多了。
  “五四”运动提出,科学、民主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就科学这一块而言,我认为是进展迅速,但亦非全无忧虑。一方面,我们的科研实力一直在提升,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也在提速,科技的发展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文化的普及却不那么理想,科学在非专业人群中仍然被束之高阁。民众的科学素养提高得不快,科学的理性思维在社会主流文化中所占比重仍有待提高。其根源之一就是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没有打开局面。
 
 中小学科学课谁讲合适
  这里要说明的是,数理化课程不能代替科学课。科学课的内容应该是科技史、科学的思维方法等。即便编写出教材,开设了科学课程,谁来讲课也是个问题。习惯于在课堂上讲述课本知识,而缺乏探索实践体验的教师很难讲好科学课。我曾跟着中科院退休老专家去中小学作巡回科普,听教授、研究员爷爷们讲地震成因、讲极地探险、讲超导,孩子们非常喜欢听,大教室的过道上都坐满了人,两节课的时间里孩子们始终聚精会神,只可惜这一形式未能普及开来。 
  中小学生科技素质、创新潜质的培养还要参加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即适当的训练。近来我注意过一些中学组织集体参观科技馆,对那些动手项目,中学生们不习惯先看说明,再循序操作,然后思索一下原理,而是上来就不管不顾地用力掰手轮、捅按钮,这样当然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倒很容易把设施弄坏了。这表明这些孩子没有受过参与探索的训练。 
  在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还要过家长这一关。据我了解。我们的家长中理解、支持提高子女科学素质的人不多。中国城市家长安排子女参加课余培训班“成瘾”已久,内容多是与应试教育密切相关的“奥数”或课程加强班,再有就是幻想另辟蹊径能够走向成功的文艺、体育班。那种不加分的“航模”班、“环保”班不受欢迎,报名时门可罗雀。教育研究圈里的人聊起来,认为其中除了浓重的功利思想外,还与对教育理解的肤浅有关。小孩子学会了画两笔,弹只曲子,做几个空翻,这项成果是显效的,家长都能看懂,甚至可供炫耀。而科学素质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潜质,是在孩子幼年难以显示而又受益终生的。北师大一位老教授曾和我谈起一件趣事,他亲友家的一位母亲规定孩子每天要当她的面背半小时英语。时间一到,上初中的男孩如约开始。发音的错误、用词的错误、句式的错误接二连三,不懂外语的母亲全然听不出来,一脸的满足。 
  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是全民族、全社会的事。 

  《居里夫人的科学课》,(法)伊莎贝尔•夏瓦娜记录于1907年,强亚平译,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