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动】第三课时意识的作用(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1/6/15 13:01:15 作者:无 浏览量:1914次
一、学情分析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相关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原理。这一内容从理论上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一定的困难。但本节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众多的反映与体现,因此,作为新授课既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同时又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身边做到有效的发现与体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意识的能动作用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理解: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分析: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
(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三、重点、难点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四、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不仅能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五、教学方法
1.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练习。
(1)读教材,概括出意识的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2)结合“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的讨论,说明意识能正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1)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2)展示图片:人类在世界上所做的伟大创举
设问(启示):虽然人的意识的产生从其本质上看要受物质、客观的东西所决定,但人产生以后并没有被动的去适应,而是积极主动的改造世界,创造出了世界原先所没有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由此从意识的角度又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答:(略)
过渡:这说明了人的意识一经产生就会发挥其应有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意识的作用。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把人类活动与意识的作用联系,从而初步让学生体会“作用”到底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二框题 意识的作用(板书)
二、意识的作用(板书)
过渡:请学生首先快速浏览,找出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并逐一阐释。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板书)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图片1:蜜蜂建蜂房
图片2:工人造房子
图片3:马克思的名言
◇探究:(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2)人比动物高明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回答:(略)
◇提示:(1)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而蜜蜂再灵巧,也只是本能地去建筑蜂房,而不会先形成对蜂房的认识而去建筑。
(2)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在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课本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目的性,从而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板书)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的活动与动物纯粹的本能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过渡:展示故事————幸运52:把木梳卖给和尚。
探究:甲、乙、丙三人是如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却完成了,从中你得到的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分析三人做到的方法(略)
学生回答启示:略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人的意识活动除了具有上述特点以外,而且还具有其它的特点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猜测以此来体会、理解“创造性”的魅力。)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板书)
这告诉我们,人类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相比,他并不是消极适应 ,而是主动寻找方法。
设问:那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呢?让学生结合书本表述进行归纳。
学生回答:略
①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板书)
②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板书)
意识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维。人的意识,既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即反映客观事物外在的具体形象,更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
展示材料: 马王堆考古发现(辛追夫人像复制)
天气预报的实现与准确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
探究:今天,我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从中又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略
(设计目的:通过形象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能清楚、清晰地得出下面的结论。)
③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当前现状,还可以追朔过去、推测未来。(板书)
从上述事例可以得知,正是由于意识活动的这种特性,才有了今天我们的成就,因此,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过渡:从一无所知,到怀疑,再到有证据显示,一切再神秘的东西,透过人类思维这个“眼睛”都能一一揭示出来,这正说明了“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当然,不可否认,对火星的探索与认识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由此可以得出: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板书)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的。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人类应当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展示图片:三峡工程 天堑变通途 荒漠变良田 科技使世界变小
探究:这些改变是人类努力奋斗的结果,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这说明了意识还有什么作用呢?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板书)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板书)
设问:意识的指导作用是怎么发挥出来的?它能不能直接变成物质的东西呢?请学生阅读第40页第一段文字,主动寻找答案。
教师小结:
①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图示)
意识指导
反作用
人的行为
人的实践
使用
一种物质的东西 作用于 另外一种物质
的东西
物质
发生变化
从图示中,我们可以发现意识并不能直接变成物质的东西,即“画饼”并不能真正的充饥,只有把所画的“饼”通过劳动生产出来,才可以真正解决温饱问题。
(设计目的:告诉学生,意识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②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板书)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注意:对意识表现的反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过渡:除此以外,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什么地方?
展示材料————桑兰身残意不残
启示:面对困难和问题,不同的精神状态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板书)
正确的、高昂的意识————激励向上
错误的、萎靡的意识————阻碍倒退
由此可以看出,精神虽不是万能,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讲到这儿,小结意识的能动作用:
小结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多媒体展示)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表现在———人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
突出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前者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后者则是指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过渡:结合第四课、第五课,这时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总结一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了。(先请学生试着从两个角度总结,然后教师再去总结、点评)
小结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多媒体展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三)课后反馈(多媒体展示)
1、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A、C题肢都只强调了一个层次,不够全面。而B题肢表述错误,只有D题肢对应题意两个层次都涉及了,故应选D项。
2、江泽民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哲学上说是因为( )
A、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又是对物质的反映
B、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客观物质起促进作用
C、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都起作用
D、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反作用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识记和转换能力。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表现,而突出表现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与D两项表述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则无关,故应选B项。
3.“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答案:C 解析:对A项本身应作具体分析。至于认识能力有限与否,题干并未涉及,故A项不能入选。如果将B项中的“反作用”应改为“能动作用”,则B项可以入选,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并不等同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故B项不选。D项本身正确,但题干并未说明此意,故也不选。题干中费尔巴哈的观点只是说明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即客观物质世界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因此C项正确。
4.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意识作用的理解和运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对物质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把实践活动引入歧途。材料强调的是正确意识的作用,“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故选D。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故A项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错误的意识并不能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B项错误。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对客观事物起反作用,故c项错误。
5.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识记能力。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表现,而突出表现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故应选B项。A项是“首先表现”,不选,C、D两项表述存在明显的错误。
(设计目的:巩固与反馈题目的设置应当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主,不需设太难)
七、教学反思
1.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要让学生知道哲学生活中的理论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本节课运用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会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概括等能力。
3. 本节课在新授时尽量做到生活化,便于学生掌握、理解,但从教学的结果来看,学生在转换、联系生活角度时还存在困难,后期要引导学生逐渐解决这个情况。
4.在学习哲学生活时,学生普遍存在不会把生活的现象转接到哲学理论上,也从而导致了学习的障碍。
上一篇:【交流互动】选好素材,成就精彩
下一篇:【交流互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