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物理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
发布时间:2013/5/10 11:29:34 作者:李松霞 浏览量:1096次
物理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
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一种创过程。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广大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常常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有效的参与,以物理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中介,获得真正的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并产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激发想象,启迪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的交融,力求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一、怎样设计问题,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教学中问题设计需要遵循六条原则:(1) 设计的问题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知识基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为起点;(2) 问题应包含几条线索,能够激励学生沿着这些线索来展开研究;(3) 设计的问题情境应能激励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4) 问题应能够引起学生讨论探询,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5) 问题应与一项或多项学习目标相对应;(6) 问题应能激励学生生成新的学习问题,通过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获得问题的解决。
二、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深入地思考各部分教学内容承担的是哪些目标的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1) 有效参与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形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识活动的强弱不同,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不一样。应该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教师不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存在,鼓励学生通过有效的活动和交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能力。(2)积极参与,体验体现情感态度这一维度。积极参与,经历体验侧重解决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情感态度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从理论上讲,学生对物理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物理至关重要。不可设想,一个对物理情感冷淡,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物理。物理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体现物理课程的人文性。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械,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能力。”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特点,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过程,是物理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实验教学对于实现三维目标具有独到的作用。从实验教学改革趋势看,实验不再是仅仅为了引出概念,验证规律,也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这在开放性实验中表现尤为突出。开放性实验是一种新颖的实验类型。由于开放性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着就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创造了契机。教师既要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有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还要采纳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真正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
习题教学也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过程。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对此都十分重视。在实施新的课程计划时,如何根据三维目标来审视习题教学的过程,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习题教学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紧密联系,对此,不会有人怀疑,因为习题要解决的很多都是概念和规律的问题。习题教学还涉及“过程与方法”目标,也不会有人怀疑,因为物理学内容本身就有很多方法,平时我们常说的“等效法”、“微元法”等方法,都经常用在解答物理习题方面。但是习题教学中会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吗?这是实施新课标时遇到的新问题。习题教学的内容、难度、教学方式都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密切关系,要强调习题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需要从习题教学的内容、难度和教学方式着手。(1)在习题难度上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求知欲,因此,在制定习题目标时,既要使这些目标具有挑战性,又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要求,使学生能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保护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求知欲。(2)在习题内容上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意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物理习题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应该尽可能地把无能跟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当我们在对具有实践背景的物理问题进行审题时,实际上就在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当我们通过具体的情境、具体的数据来计算和讨论有关节能问题时,也就同时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中所进行的具有说服力的定量分析过程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和说教的方式所不可比的。(3)在习题的设计上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发展好奇心。解答物理习题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典型化、理想化的过程,它是和实践中的物理现象紧密联系的。实践中的问题常常是千变万化的,相互关联,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因此,物理问题的设计,就有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他们的好奇心。例如,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右螺旋”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生活中的螺旋关系(牵牛花、田螺壳、涡牛壳、牛羊角等),发展学生的好奇心。(4)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听老师讲例题,自己解答习题,几乎是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事,这种重复性的行为,最容易形成习惯。因此,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好习惯,培养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这是习题教学的重要目标。例如,我们要培养学生做到在完成习题时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而不是浮躁、草率的态度;对待数据时具有事实求是的态度,而不是编造、虚假的态度;思考问题时具有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不是人云亦云,迷信权威,墨守成规。(5)把习题教学和物理实验结合起来,树立科学价值观。习题教学应该尽可能跟物理实验结合起来。习题的内容如果可以通过实验来反映的话,应该用物理实验来体现习题的情境。用实验来验证习题中的结论,这除了有利于通过感性认识达到理解习题的内容之外,重要的是进一步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价值观。总之,习题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教师应着眼于习题教学的优化创造。
现在的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