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语文团队>>教研成果>>文章内容
【音乐教研】姜伟芬“省青优”教师教学案例参评作品

发布时间:2009/6/10 15:50:14 作者:无 浏览量:1200次

  高中音乐课堂中情感激发的重要性

                                 ——高中音乐课《和平颂》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理念:

1.激发学生善良的情感,热爱和平和生命

本节课选用了《一个华沙幸存者》和《松花江上》这两首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善良的感情,热爱和平和生命。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鉴赏和教唱我国大量的优秀歌曲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松花江上》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通过讨论“音乐悲剧美的表现形式对现实的具体意义”,增强学生对和平和生命的热爱。

3.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能力,重视音乐实践

本着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基本方法。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来发展个性化的特点,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让学生熟悉并演唱《松花江上》这首优秀歌曲,从而受到情感的洗礼。

二.设计思路:

1.确定主题:本节课以热爱和平和生命为情感的主线,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心灵能够得到洗礼,能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来自不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节课以德法西斯对犹太人和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为历史背景,选用《一个华沙幸存者》和《松花江上》这两首曲子。

3.以历史知识的讲述来导入,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片断、南京大屠杀的图片等来渲染情绪,采用朗诵、演唱、讨论、总结等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4.鼓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朗诵能力和演唱能力得到提高,增强集体团队的精神。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认真聆听《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和歌曲《松花江上》,以及对《松花江上》的朗诵和演唱,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体验作品的情感,提高对音乐的悲剧美的审美感受。

2.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对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进行探讨、分析,就欣赏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讨论并发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善良情感,热爱和平和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能从音乐作品的听赏中感受到作品表现的情感以及归属的美学范畴是学生艺术鉴赏学习的目标之一,艺术以悲剧美这样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生活,让鉴赏者从中领悟出一定的道理,并能引导自己的审美观和世界观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是艺术鉴赏课的最终目的,所以能感受作品表现的悲剧美和探讨悲剧美的现实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分析音乐语言是如何表现作品主题的能力比较弱,而这也是艺术鉴赏课必须了解的知识点,所以讨论音乐语言如何体现主题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对象的分析

高中学生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比较了解,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华沙幸存者》和《松花江上》的内容,穿插历史知识的运用,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很好的把学生的鉴赏兴趣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由于前一阶段的教学,有一部分学生较好的掌握了音乐语言表现作品主题的方法,所以利用讨论的教学方法,能很好的发挥这部份学生的作用来解决难点问题。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多媒体课件(ppt)、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片断,提问学生:假如让我们用音乐语言来表现这一题材,我们该选用怎么样的音乐材料呢?(学生设计)教师导入。

设计目的:利用电影为悲剧美的体验渲染情感,以提问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锻炼学生对音乐语言的运用,导入新课。

(二)欣赏体验

A.《一个华沙幸存者》

1.分段聆听

A幸存者的叙述:播放音乐,学生聆听,注意他的语气(悲哀的,低沉的,有气无力的)

B纳粹军官的叫喊:播放音乐,学生聆听,想像他的行为(尖锐、严厉、粗暴的鞭打人)

C希伯来语唱圣歌:播放音乐,学生聆听,为什么要用圣歌用在这里?(有尊严的,对敌人的藐视和揭露)

设计目的:这三段是整首作品的三个人物形象,分段听赏能较好的把握整首作品的结构,从人物语言的色彩中体会音乐语言的特点,把本课的难点较好的得到解决。

2.复听全曲

质疑:作者所用的音乐语言有何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氛围?其用意何在?

聆听并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设计目的:质疑复听全曲,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赏,能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便于能达到目标,课件分段显示中文朗诵词,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对于作品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发挥掌握较好的一部分学生的作用,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B.《松花江上》

1.创设情景

提问: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最大的灾难是什么?

观看一组南京大屠杀图片,联系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熟悉一些发生在战争时期的大悲剧,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

提问学生:在这一历史时期全国人民奋起反抗,以各种形式进行抗日,其中有很多的艺术工作者创作的大量歌曲,你知道有哪些?导入《松花江上》的听赏。

设计目的:利用“魅力四射”软件制作了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文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对暴力的、残酷的战争手段的憎恨之情,为《松花江上》的听赏设下情感铺垫。

2.教师简述歌曲的创作背景。

3.配《松花江上》的音乐引导学生朗诵歌词,根据歌词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设计目的:学生分析文字的能力较强,设计一段朗诵既为作品的听赏做好铺垫,又从文字的角度分析出作品的结构。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学生听赏,质疑:请同学们发挥想像,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或场景?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情绪?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通过讨论锻炼了对作品情感的分析能力和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验。

5.师生交流

A回忆家乡     悲伤 温情

B流浪         悲愤

C呼唤亲人     激动 悲愤

6.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节奏、速度是如何体现以上情绪的?

设计目的:通过讨论,把一部分学生的作用发挥出来,解决难点

7.琴声带学生演唱

设计目的:锻炼了学生的演唱能力,从自己演唱的角度更加深了对作品悲剧美的体验,

(三)课堂拓展

聆听器乐曲《江河水》和观看舞剧《斯巴达克斯》的片断,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悲剧美还可以用其他的形式来表现。

设计目的: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形式很多,从以上两个作品的片断听赏中了解更多的形式,拓宽知识面。

(四)内容总结

1.师: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艺术家创作悲剧美的作品有何意义呢?你从本节课中感悟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探讨一下。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意义的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善良情感,用学生讨论的结果引导出本课的重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和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观看卓别林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为下节课音乐的喜剧美作准备。

设计目的:本课的主题很容易把学生带入低沉的情绪当中,我设计了这一环节缓解学生的情绪,也为下一节课音乐的喜剧美做好铺垫。

注:为了体现出悲剧美的主题,在课件的模版选择上着重用了暗色调,而到结束部分,为了让学生在悲剧美的情景中走出来,课件的模版在颜色上采用了亮色。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选的内容《一个华沙幸存者》和《松花江上》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学生虽然有所了解,但并没有较深的感受,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感兴趣,体现悲剧美的作品有很强的感染力,而学生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针对这一点,我从情感的渲染出发,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隐藏的最真挚的情感,语言的引导、电影片断的观看、“魅力四射”软件做的配乐南京大屠杀的图片、配乐诗歌朗诵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的情感有了很大的波动,有很多学生留下了泪水,好的音乐作品的价值就体现在能使听众的情感与其发生共鸣,而音乐课中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是一个很大的成功,本节课中所有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整节课都跟着课堂内容展开,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惊叹音乐的魅力是如此的神奇。在学生的情感得到最大的波动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讨论“悲剧美的作品对现实有何指导意义?你从作品的听赏中领悟到了什么?”,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和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其实在设计本节课时虽然有以上的设想,但还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会有如此大的波动,所以本节课的最后的观看卓别林的电影的教学环节是第一个班级上完之后才加上去的,有的学生上完课后情绪很愤怒,有的学生很悲伤,久久的不愿离开音乐室,影响到学生下节课的上课,现在的学生对历史有如此的触动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考虑之后才把结尾加上了一段诙谐幽默的卓别林式的如何对待生活中悲伤的影片片断,用来缓解学生的情绪。本节课中的闪光点还有学生的历史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延伸,通过朗诵和演唱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于提高和改正:

1.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不够得当,由于各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表现实践活动没有固定模式,因此本人感到驾驭整节课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2.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音乐优秀作品浩如烟海,而将这些作品压缩到一节课当中,需要音乐教师精确的提炼出其中的精华,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在文学上下工夫,掌握较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新课改的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想结合的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在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有所欠缺。电脑和网络的运用可以极大的丰富音乐教育的资源,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也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网络资源,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本人通过继续学习和参加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促使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一些的优秀的音乐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