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高三考前一个月复习策略
发布时间:2012/5/2 16:12:27 作者:无 浏览量:976次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高三的同学已经进入了考前冲刺复习阶段,由于前一段复习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上时间有限,这时的师生应打破定论的思想,不能以为该复习的知识都复习了,该训练的能力也都训练了,学生的水平已基本定型了。事实上,这一个月时间学生所看所学,在高考时记忆犹新,很具实效性,尤其是一些记忆性的知识。所以,重视五月攻坚战,对夺取高考最后胜利至关重要。因此备课组制定了以下策略和安排:
复习策略:
1.结合考试大纲,梳理主干知识,把厚书念薄。地理知识很多很杂,没有头绪是不可能考好的。但过多、过细全都记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在最后阶段帮助学生抓牢主干知识,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图,重在运用。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重在“理解”,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2.重视地图,抓住地理的核心。针对高考重视图表的考查的特点,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切实进行以图表为载体的能力训练。图表也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因此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重点进行三部分的地理图表的复习: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整个试题就无法下手。此外,通过综合练习做一些考试图形的练习。如:地理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3.帮助学生辨析概念,做到针对性作答,即怎么问怎么答。地理中有很多概念,有些同学不重视,往往考试时因相混淆而丢分。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直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所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4.掌握原理,讲求解题思路。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原理、掌握规律,解地理题就入了门。因此要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5.适当做题,训练解题能力。最后阶段安排适当的题量,以近些年的高考真题和一些地市近期的模拟题为主。在做题后要讲评、反思、总结,提高能力。
6.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注重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是综合试题的目标之一,所以了解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也是目前阶段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地理学科内的热点知识可能有: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磁暴对电网造成影响)、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赤潮、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如石油)、人类面临的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中国人口城市、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等等。
具体安排:
周 次 |
内 容 |
备 注 |
十四周(5.7—5.13) |
认真结合考试大纲,梳理主干知识(自然地理部分) |
讲练综合试卷 |
十五周(5.14—5.20) |
认真结合考试大纲,梳理主干知识 (人文、区域地理部分) |
讲练综合试卷 (完成图表复习部分) |
十六周(5.21—5.27) |
认真总结答题规律,归纳答题模式(选择题部分) |
考前适应性考试 |
十七周(5.28—6.3) |
认真总结答题规律,归纳答题模式(综合题部分) |
讲练综合试卷 |
十八周(6.4—6.6) |
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整好心态,全力以赴迎接高考的到来。 |
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