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一)
发布时间:2013/6/2 8:09:49 作者:王维喜 浏览量:1840次
2013届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 《唐六典·尚书工部》载:“少府监(掌手工技巧的事务)匠19 850人,将作监(掌土木工匠的政令)匠15 000人,散出诸州,皆取材力强壮、技能工巧者。”材料直接反映了唐代官营手工业( )
A. 政府管理混乱 B. 产品大多精美 C. 使用上等原料 D. 工匠技艺高超
3. 观察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 )
A. 文人画流行 B. 趋向世俗化 C. 宫廷画活跃 D. 风格多样化
4.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
A. 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 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D. 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5.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
A.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6. 下表是《近代中国电报业大事记(部分)》,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
大 事 |
1875 |
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建船政学堂附设电报学堂,培训电报技术人员 |
1877 |
在丁日昌倡议、支持下,由台湾高雄至台南的电报线路架设完工 |
1879 |
李鸿章主持架设大沽(炮台)至天津及天津兵工厂至其衙门的电报线 |
1880 |
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和电报学堂,委托大北公司向国外订购电信器材 |
① 国防需要促进了早期电报业的发展 ② 近代通讯方式在中国得到普及 ③ 清朝部分官员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 电报业最初由京津地区扩展到全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毛泽东在给前线的作战电报中提出:“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留下杜聿明指挥……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敌向徐州、郑州、西安诸路逃跑,是没有可能的。”据此判断,该电文是发给哪一战役的指挥将领(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8. 史料是以往人类思想与行为所遗留之陈迹。对右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个体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
B. 商业界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C. 工业落后面貌已开始改变
D. 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
9. 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发展。这一外交局面的出现( )
A. 体现中国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有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是中美两国建交引发的连锁反应 D. 反映了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10. 下列条款,出现在198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是( )
A. “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应扶助其发展”
B.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1.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
A. 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B. 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 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
12. 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 )
A. 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 B. 铲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
C. 在梭伦执政期间率先实行 D. 体现了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13.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直接依附于国王者不可担任下院议员,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这表明,英国( )
① 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 ② 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③ 议会权力高于国王 ④ 首相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英国科技史专家丹皮尔在《科学史》中写道:“……把难于成立的信条摧毁,实在是对神学的真正的贡献,不久神学家的领袖和胆怯的教士们,都先后认识到必须把世界的创造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生命在本质上是一体的。”以上省略的内容应为( )
A. 经典力学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15. 霍布斯认为:“当他们每个人通过与其他人的协议迫使自己不能违抗他已经服从的那个人或会议的意志时……这种使所有人的意志都服从某一个人或会议的意志的情况就会出现,这就叫‘联盟’。会议的这种意志被看成是构成这种会议的成员的多数意志。”与其主张最相似的思想家是( )
A. 苏格拉底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16. “关于第一次西航用费的确切数字已不可能得到,但是根据各种线索和迹象估计,总数大概是200万马拉维迪。伊莎贝拉曾打算把她的王冠上的珠宝换钱……哥伦布在这桩事业中自己筹措了25万马拉维迪,不足的数目大概是从国库预支的。”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得到了西班牙王室支持 B. 由垄断性贸易公司组织
C. 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影响 D. 导致大量财富流入欧洲
17. 某个历史时期开始出现这样的现象:“创新的源泉发生了变化……创新的来源更为多样:工业部门建立研究和开发机构,使寻求技术变化机会的拿薪俸的工程师、科学家阶层的人数增加,而使个体发明家、小企业家人数减少。”从材料可以看出( )
A. 西欧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B. 科学研究完全受控于垄断组织
C. 科技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因素 D. 科技创新主要依靠个体发明家
18. 下列图片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出现都是由于( )
A. 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 B. 北约与华约的激烈对抗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峙
19. 下面是《美国、欧盟、日本部分经济数据(1999年)比较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 )
地区或 国家 |
世界前20强跨 国公司占有数量 |
进出口贸易占世界份额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 国外汇储备中拥有的货币 | |
出口 |
进口 | |||
美国 |
7 |
12.7% |
18.8% |
美元占66% |
欧盟 |
6 |
39.1% |
37.6% |
欧元占12.5% |
日本 |
7 |
7.5% |
5.5% |
日元占5% |
A. 美国稳居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 欧洲恢复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C. 日元取得与美元相抗衡的地位 D. 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特征
20. 19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欧美出现了大量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的作品。其中包括(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 (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父止(只是)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治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 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再答常乃德(古文与孔教)》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实现“仁”?(2分)
(2) 分别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指出其理论依据。(4分)
(3) 根据材料四,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价值作出了怎样的评论?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评论的合理性。(6分)
22. (14分)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两万一千余人出洋。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来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通商口岸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3分)
(2)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1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23. (14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积极健康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之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1922年5月2日,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再次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在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政府得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美)《农业调整法》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两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国会)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苏俄调整农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作用。(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苏(俄)实施农业政策的不同特点。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新编日本通史》
材料二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
——《教育敕语》(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有利于这些变化的政治、教育改革措施。(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4分)
2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2011年是孙中山逝世86周年、诞辰145周年,同时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1940年3月2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
材料三 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开始了两岸的“和平之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欢迎连战率领的大陆访问团一行时表示:“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思想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容?(4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孙中山先生晚年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贡献说明孙中山赢得威望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先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哪些珍贵的“精神遗产”? (2分)
2013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五)(南通)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 2. D 3. D 4. B 5. C 6. A 7. C 8. B 9. A 10. B 11. C 12. A 13. B 14. B 15. D 16. A 17. C 18. D 19. D 20. B
21. (1) 待人宽容;推己及人(帮助别人)。(2分)
(2) 主张:材料二,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级名分。材料三,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2分)依据:二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存在于万物之中。王阳明,心外无理,理在心中。(2分)
(3) 评论:认为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是有价值的;但是在现代却成了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2分)合理性: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分)宣扬封建纲常伦理,压制人的自由发展,维护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2分)
22. (1) 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或资本主义列强侵略)。(2分)
(2)
观点(2分) |
论证(共8分) | ||
资本主义列强对东方国家的侵略,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
破坏性 |
家庭棉纺织业衰败,农民破产,流离国外。 |
1分 |
大量原料被掠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分 | ||
中国领土等主权遭到破坏。 |
1分 | ||
如只答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得1分。 | |||
建设性 |
推动了城市近代化,影响辐射内地。 |
1分 | |
加强了对外经济联系。 |
1分 | ||
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发展。 |
1分 | ||
如从政治、思想方面论证,且言之有理者,也可赋分,总分不超过3分。 | |||
|
能够进一步辩证分析、综合评论马克思的观点,得2分。 |
23. (1) 措施:征收粮食税;允许出租土地;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3分)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分)
(2) 措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2分)作用:调整了农产品结构,防止了农产品过剩;提高并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有所提高。(3分)
(3) 特点:苏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减少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美国,以计划手段调节生产(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2分)启示:农业政策要适时调整;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2分,其他言之有理者,也可)
24. (1) 变化:内容方面,由儒家经典到科学技术。对象方面,由“士人教育”到国民教育。(2分)举措:废除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建立三级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4分)
(2) 促进:提高了日本国民的素质;为日本实现工业化提供人才保障。(2分)阻碍:灌输忠君思想,导致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宣扬军国主义,走上对外扩张道路。(2分)
25. (1) 启蒙思想: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说”。(3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1分)
(2)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分)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的到来。(2分)
(3) 与时俱进;把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屈不挠、屡败屡战的精神;不恋官位、不慕权势。(2分,前两点必答其一,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上一篇:必修三世界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