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文章内容
天印高中地理校本开发
地理实验课(杨俊)

发布时间:2013/10/25 12:35:14 作者:赵跃成 浏览量:1611次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学校课程

 

课程名称

地理实验课

开设年级

高一

开课教师

杨俊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态度和优秀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科学能力。

开设本课程注重的具体目标:

根据教材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需要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等,这种能力的获得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各种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而地理实验课正是这些最佳途径中的一种。找出适合并有条件和必要以实验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的章节或该章节中部分知识内容。将地理实验课划分为课前观察实验、课内演示实验、课外实践试验等,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方法。制定实用的实验安排及步骤,并制定出对实验结果的评价机制。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特色:

1.趣味性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要求高。

2.既能展示自我,又能增进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评价方式:

步骤是对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选。教师先让各组代表对自己的总结报告自评,然后各组互评,最后由教师作出综合评价,并作书面鉴定。评判以“实验方案是否科学,过程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报告语言流畅与否”五个方面作为标准。

教学计划(从第三周开始,教学共16周,考核1周,每周2课时)

教学周

授课内容

1

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观察天体、星象(如:北极星、启明星、流星雨等)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实验:“太阳辐射量的测量分析”。

3

演示小实验:“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学习区时的换算。

4

二十四节气与传统农事活动。

5

实验:“半熟的鸡蛋”;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与物质组成。

6

课外观察:“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水果、温室育种等实例”;讲解温室效应原理。

7

实验:“观察烟雾在玻璃缸是如何飘动的”;讲解热力环流原理。

8

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理解其气流运动特点和各气压带、风带的成因。

9

观看影像:现实的天气现象、天气预报等,引导学生直观理解众多天气概念。

10

课外观察:“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等”,了解地球陆地水体分布特点以及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

11

绘图: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记忆世界众多洋流。

12

小组活动:利用滴灌的方式种植一株仙人球。

13

观看影像及图片资料:现实的地球地表形态,包括沙滩、沙丘、海蚀崖、冰斗等,区分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实验:“模拟有无植被条件下水土流失作用的差异”。

14

野外考察: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学会怎样区别火山、褶皱山和断块山。

15

观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6

观看影像及图片资料: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景观,由学生介绍旅行经历,从事实中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17

选修课考核

 

因有些课程实际开设过程中可能存在困难,所以具体课程内容以实验报告册最终印制的为准

 

 

实验报告册内容如下:

 

 

 

 

 

 

 

地理实验报告册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实验活动一:星象观测

                   活动地点________  时间________

 

本期活动内容:认识星象观测 ;认识星座;使用星象仪。

一、星象观测

1.哲理与科学性思维

科学探究时你所需要做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本概念:光速与光年

所谓的光速,指的是电磁波 (光) 在_______当中行进的速度。

光速 =186,000 英里/每秒= _______________ 公里/每秒

一光年  =___________公里

3.夜空中目视到的星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生活在一个旋转的球形世界上

观察:1、找个视野辽阔的地方,远望前后左右上下,你最远可以看得多远?它是呈现什么样的形状,有棱有角的方形还是虹弧状?

      2、在看看太阳、月球的形状变化,它们是有棱有角的方形还是虹弧状?

      3、静观四周有什么现象会是「周而复始」地来回摆动、前后摇动、或是转动?

 

提问:1、怎么知道你所在的这块大地是球形的呢?

      2、怎么知道你所在的这块大地是在旋转呢?

 

 

__________ 天文仪器的运动说明着我们地球正在绕着一個轴转动。

提问:不同时间、地点观看到的星象会一样吗?

 

你所看到的星空会有所不同,乃是由于下列的因素所造成的: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5.寻找正确的方位

北方在哪?南方在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星球转动、运行的规则:_________________

二、星座

1.黄道十二宫星座有:白羊座、双鱼座、水瓶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季星座:北半球四季午夜时分头顶的星座

春季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秋季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

3.视星等:星体亮度的标准

l      将星空里肉眼能见到的星体相对亮度強弱, 分成 1 至 6 等级。由较亮等级的____等星,划分到肉眼勉強能见的____等星。

l      换言之,天文学上规定星体亮度每差 2.512 倍,星等即差 1 等,1 等星的亮度恰好是 6 等星的_____倍。

l      亮度比 1 等星更亮的则称为_____星或负几等星。

4.星座里的亮星编号:以希腊字母的排列顺序命名

猎戶座內的最亮星宿四 可表示为___参宿, 次亮的星参宿七 表示为___参宿。

5.主要星座

1)北极星是距离北天极最近的亮星,它位于_____座的斗勺顶端上。

2)春季大三角由室女座的角宿一和牧夫座的_____,以及狮子座的五帝座一所组成。

3)夏季大三角由天鹅座中最亮的天津四和银河两旁天鹰座上银白色的_______星、天琴座里呈青白色的_______星构成。

4)冬季六角形由御夫座內的五车二、双子座內的北河三、小犬座內的南河三、大犬座內的_____星、猎戶座內的参宿七、金牛座的华宿五等六颗亮星形成。

5)大熊星座——北斗七星

绘图:将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填入正确位置。

三、观察星象仪

观察星象仪模拟星象运动,了解星空主要星座。

 

 

 

 

 

 

 

                                             

 

实验活动二:二十四节气

                   活动地点________  时间________

 

本期活动内容:了解二十四节气来源 ;了解二十四节气划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一、二十四节气概述

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____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________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_______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___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_______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来源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________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三、二十四节气划分

1.二十四节气歌:

春___惊___清___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___露___寒___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___廿___,下半年是___廿___。

2. 从节气的含意,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四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

 

立春、______、______、夏至、立秋、______、_______、冬至

象征温度变化

_______、______、处暑、_______、_______

反映降水量

雨水、______、白露、______、霜降、______、大雪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

惊蛰、______、小满_______

 

四、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节气与谚语:

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前,好种棉”;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瑞雪兆丰年”;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等。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呢?

实验活动三:热力环流

                   活动地点________  时间________

 

本期活动内容:小组合作方式做一个实验;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实验准备:

过程: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做实验(教师演示一遍后分小组活动)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两个塑料盆、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不能用无烟香)、火柴或打火机、裁纸刀等。

实验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封严;

(3)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知识迁移: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_______的形式。当地面受热时,近地面空气就会__________,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小,形成____压,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变大,形成____压;地面受冷却时,近地面空气就会_________,使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变大,形成____压,而上空的空气密度变小,形成____压。从而使水平方向上出现_____差异,水平方向气流总是由____压流向____压,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_____。

实验观察: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实验思考:

1.此实验模拟什么现象?

 

2.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模拟什么?

 

 

3.假如模拟的是白天的海陆风,热水和冰块分别代表什么?假如是夜晚又如何?假如模拟的是城市热岛环流,代表市区的是?

 

 

 

4. 假如将香放入装热水的盆上方,结果会如何?实验效果比将香放在冰块上方是明显了还是不明显?

 

 

实验活动四: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活动地点________  时间________

 

本期活动内容:分两人小组合作方式做三圈环流模型;了解三圈环流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实验准备:

过程: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做模型(教师演示制成品后分小组活动)

材料:一个地球仪、透明胶布或订书机、红蓝两种颜色的硬纸条。

实验步骤:

(1)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表示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近地面气流。

(2)只制作北半球的三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各用3~4个硬纸条做成环流圈模式。

实验注意事项:

(1)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在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    三圈环流各圈高度不同,低纬圈环流最高,高纬圈最低。

(3)    低纬流向高纬的气流为热气团(用红色纸条);高纬流向低纬的气流为冷气团(用蓝色纸条)。

知识迁移:(以北半球为例)

赤道及两侧接受_______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形成________。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_______力作用下流向北极上空;受______力影响风向逐渐右偏,到达______附近上空时偏转成西风,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______。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成东北风,称为_______。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称为_______。北极及附近地区终年____,空气____,形成________。从极地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偏转成东北风,称为_______。与盛行西风在_____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不断爬升,致使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_________。

实验观察:

观察制作的三圈环流模型,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东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形成原因。

 

 

 

 

课后思考:

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总结分布规律。

实验活动五:制作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活动地点________  时间________

 

本期活动内容:制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特点。

实验准备:

过程:对照课本P57图3.5制作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材料:一张空白世界地图、红蓝两种颜色的彩笔、直尺、橡皮。

实验步骤:

(1)用蓝颜色(或其他深色调)的彩笔表示寒流,用红颜色(或其他浅色调)的彩笔表示暖流,对照课本彩图描绘箭头在准确的位置。

(2)填注各支洋流的名称。

实验注意事项:

(4)    注意寒、暖流的流向特征。

(5)    注意各支洋流位置的准确性。

(6)    注意观察洋流与全球风带的关系。

(7)    注意世界四大渔场的位置,以及与洋流的关系。

知识迁移:

海洋中的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洋流。

按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是______;从纬度高的流向纬度低的是_____。

北赤道暖流受________风带影响形成;南赤道暖流受________风带影响形成。

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都是受________风带影响形成。

北海道渔场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两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秘鲁渔场是受_________影响,深层海水____形成的著名渔场。

实验观察:

(1)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看看两个海区洋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在南半球呢?

 

 

 

 

(3)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实验活动六:观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活动地点________  时间________

 

本期活动内容:1.观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产生的功能——生产功能;

2.观看影像及图片资料: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景观。回忆自身旅行经历,从现实中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活动一:观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理解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

1.观看视频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并思考以下问题:

(1)金鱼藻发生光合作用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光照强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单色光照射下,红光和绿光哪一种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较强?

 

(3)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

   

2.观看视频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思考生物在大气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1)试验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的作用是?

 

(2)将卫生香的余烬伸入装有产生气体的试管中,发现余烬复燃,说明气体是?

 

3.观看视频3《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理解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

(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_______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______作用。

(2)牵牛花的斑纹叶中,能合成淀粉的是有叶绿素的部分还是没有叶绿素的部分?

 

活动二:观看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了解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观看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类型,思考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分布规律性。

      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_ ____、_____、______共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有?

     (1)

     (2)

     (3)

    2.观看世界著名十大自然景观,体会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地理野外实习步骤及注意事项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最基本的方法是:

 第一步,确定考察项目。比如在地理范畴内选择地形、地质、地貌、水文、天气、气候、植被分布、矿产分布、土地资源等自然地理内容;或者是人口、工业、农业分布、城市道路、建筑分布等人文地理内容。但一定要切合实际: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能够利用的实际条件等。

第二步,准备资料。在实地考察前,搜集并整理地图、统计资料、调查报告、历史记录等资料,并制成分布图和图表,以形成对考察区域的初步印象。

第三步,野外观察与访问。根据考察目的,确定考察和访问的内容及路线。在野外考察中,对地图上标注的地形、聚落、铁路、公路、土地利用类型等予以确认;把地图上未标注的地理事物用适当的符号标注在地图上。

第四步,撰写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及确定题目的理由;考察的目的及设想;考察方法和程序;考察的内容及已有资料;已有资料同野外考察的关系;主要结论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比如,在考察家乡的人口问题时,搜集家乡的人口历史资料,绘出人口数量变化图。分析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年龄的分布等特征。而这一切都可以用学生力所能及的方式方法最终得出结论性报告。

考察活动的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危险性大的考察项目。

2、 团队精神和纪律性是每次活动的成功关键,因此,考察活动实际上还考察学生的协作能力、纪律状况、心理素质等。

3、 在出现紧急状况时,要及时与老师(或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尽量减少事件的危害性,保持突然状态下的冷静和头脑清醒。

4、 野外考察要做好各项准备。比如带齐考察所需的资料(地图、相机、记录册、绘图纸笔等)和自己用于考察的生活资料(饮用水、干粮、太阳帽、急救药品等)。

5、 去前回前清点人数、财物、样本、考察记录等,减少重复操作。

6、 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兴奋感,减少畏难情绪的发生,锻炼自己坚持下去的意志。

7、 考察活动要保持文明礼貌的良好作风,善于利用和建立人际关系,为考察任务的圆满完成铺垫好的环境。

 

实验活动七:植物地理的野外调查及植物标本制作

                   活动地点________  时间________

 

本期活动内容:1.植物地理的野外调查方法介绍及实际应用;

2.在校园采集植物,并进行植物标本制作。

活动:植物地理的野外调查方法介绍及植物标本制作

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植被调查,也就是群落调查。植被是一个地区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植被调查也就是从调查各类植物群落入手,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植物群落本身的基本特征,以及这些基本特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植物地理野外调查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一)识别植物

识别植物是自然地理调查乃至区域地理调查必不可少的内容。鉴别植物需要从植物的花、果实和营养器官的特征进行辨别,在野外实地调查中由于季节的关系会遇到无花无果的个体,可通过植物的茎、枝、叶的形态进行识别判断。

例如1.按照植物茎的差异分类:

茎的质地分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

茎的生长形态分类: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等。

茎的分枝类型分类:单轴分枝(如:松、柏、杉)、二叉分枝(如:苔藓、蕨类)、合轴分枝(如:桃、苹果、番茄)等。

2.按照植物叶的差异分类:

叶的组成分

类:单叶、复叶、羽状叶、掌状叶等。

叶的叶序分类:互生叶、对生叶、丛生叶、茎生叶等。

叶片的形态分类:心形、长椭圆形、圆形、针形等。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标本的采集

尽可能选择根、叶、茎、花、果。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主要依据,同时还要尽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采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连根掘出,如标本较高,可分为上、中、下三段采集,使其分别带有根、叶、花(果),而后合为一标本。

(1)采集用具:标本夹、枝剪、小刀、记录本、笔、台纸、标签、草纸(或报纸)等。

(2)标本力求完整

2.标本的制作

制作方法:(1)将要制作标本的材料摆出其在自然状态下的样子。

(2)将其夹在书页中,或报纸内用重物压上。

(3)干燥定型后取出,放在作为背景的卡纸上。

(4)用针线奖主要部位固定住,线结都应在纸的背面。

(5)在角落里写上植物名称、部位、制作时间和制作人。

(三)植被调查方法

主要分为样地调查法和无样地调查法。根据调查的目的、植被本身的特征以及环境的

性质等进行选择。

(四)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观察

地带性植被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三维空间规律性:从赤道极地称为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称为经度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表现出垂直地带性。

实验活动八:家庭人口构成调查及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绘制

                   活动地点________  时间________

本期活动内容:1.调查家庭亲属成员的人口构成情况,包括人口的性别比、年龄构成等;

2.利用获得的家庭人口构成资料,进行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的绘制。

活动一:调查家庭亲属成员的人口构成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关系

姓名

性别

年龄

关系

 

 

 

 

 

 

 

 

 

 

 

 

 

 

 

 

 

 

 

 

 

 

 

 

 

 

 

 

 

 

 

 

 

 

 

 

 

 

 

 

 

 

 

 

 

 

 

 

 

 

 

 

 

 

 

 

 

 

 

 

 

 

 

 

 

 

 

 

 

 

 

 

 

 

 

 

 

 

 

 

注:家庭亲属成员统计入的数目越多越好,覆盖面越广越好。

活动二:家庭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绘制

1.例图:甲——缓慢增长型      乙—零或负增长型(人口老龄化)   丙——快速增长型

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人口老龄化。

2.绘制家庭人口金字塔图

90及以上(岁)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

                                 

思考:你的家庭人口构成有何特点?将会面临哪些人口问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