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合作困难的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3/10/30 7:44:47 作者:李松霞 浏览量:1134次
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合作困难的原因分析
从教师角度分析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合作困难的原因如下:
1.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导向使学生倾向于独立学习。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十分强调独立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压制学生之间的窃窃私语,不论其是否在讨论课堂上教师所讲的问题:对于课后作业,则不论其难度、类型,一律强调“自己做”,掐灭了学生之间自然流露的初级的交流厂这使学生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只有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真正掌握了知识内容。
2.我们物理课的学科特点使然。
有的老师认为,高中物理课堂容量大,时间紧,连启发式教学都缺少等待学生思考的时间,又有多少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呢?有趣的是,选择这一项的都是年轻教师,可能与年轻教师驾驭课堂,控制时间的经验不足有关。
有的老师认为物理学科大到知识结构,小到解决一道习题或是完成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能够完整的了解其物理过程,深入分析其物理规律。如果开展合作学习,往往会使学生对一部分知识钻研较多而疏于其他部分,这不利于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这种看法可能是受学科本位的思想影响所致。
还有的教师认为,物理、尤其是高中物理的内容较抽象,表达时往往需辅助以公式或图形,能力要求较高:并且要求交流对象要有相当的理解和想象能力,而现在的学生在这两点上都颇欠缺。
3.与现在学生的心理有关
高中平时教学就抓得很紧。教师和学生对分数都很看得很重。年级越高,这种气氛就越浓,平时学校各种团队活动培养起来的学生之间的情谊在分数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每次统考之后,校与校之间比,班级与班级之间比,学生之间当然更要比。不少教师都发现学生之间有强烈的嫉妒心和防备意识,惟恐自己的对手在考试中胜过自己,因此“敌人”能减少一个是一个。绝不给对方任何帮助,更有甚者还互相拆台,谈何合作。
4.学生的交流能力差
学生的交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表述、倾听、理解、提问、回答、争辩、再表述、评价的诸多环节。还要有时间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要在交流中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热情。但是教师们从平时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中感到学生表现出来的交流能力相当缺乏。他们的表述含混不清、拖沓而重点不明;缺乏倾听的耐心:倾向于机械接受而非去解释和理解所听到的信息;不愿意提问;怕出错因而不爱回答;怕得罪他人因而不敢评价。
5.学生的自制力差
从平时完成分组实验及实验报告的情况来看,对自己缺乏信心或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在合作任务中放任自己不做任何工作,而完全消极地依赖合作伙伴。这使得学生在合作任务中得到的进步相差甚远。往往越是这些消极的学生所学越少,而那些在任务中占据主动的或完成了全部任务的学生则得到较大的发展。
6.教师的工作量大,很难应付合作学习中需要做的大量前期工作和评价工作。
合作学习开展初期,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了解学生情况,划分学习小组,指点合作策略;而每个学习小组都要占用教师相当多的时间去了解合作状况和及时对陷入困境中的小组做出指导;每隔一段时间,又需要对小组及其中的个人做出正确评价。目前我国教师任教班级人数多、课时多,平时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批改作业及辅导学生就己经够紧张的了,在此同时开展合作学习实验,确实令教师应接不暇。
而从学生角度看与人合作的主要困难则与教师所看到的有所不同,归纳如下:
1.觉得在小组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不少学生把合作单纯的看成一起完成作业。他们觉得物理习题大多是答案唯一的,而且思路单一,开放性题目少。自己作完对对答案就可以了,有错的话再根据答案去推敲,所以可以不需要与别人讨论。
并且普通班的低分学生普遍对自己和同伴都缺乏信心,觉得自己解释问题或同学解释问题总不如教师讲授的清楚明白。而且,物理问题需要对物理情景的想象力,解释的人可能觉得这一点很容易,而听的人则一片混沌。高分生要么觉得问题太简单缺乏挑战性,却总是消耗自己太多的时间去帮助他人;要么觉得在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中总是自己一力承担,其他组员却没有能力施以援手。
2.觉得自己在组里起不了什么作用
一些学生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或是提供的信息没有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被使用,或是在小组中处于被动接受帮助的地位,这都会使得这些学生趋于消极,他们会认为小组不需要他们。别人在一起完成任务,而自己则是多余的甚至拖累了整个小组。
3.讨厌某些人,不愿与之合作
高中生的情感很丰富,行事也很任性。他们讨厌什么人、喜欢什么人,大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当他们分组时,一般都表示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在一起。而遇到平时自己反感或讨厌的人时,则会明确地提出不愿于之合作;如果不得不在一起合作,那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交流也少得多,并且经常发生不必要的摩擦,甚至是各干各的。
在调查中,学生表示最讨厌的、不愿与之合作的人是炫耀聪明的人,他们总是瞧不起别人,在别人思考的时候就抢先炫耀自己的成果,剥夺他人发现的乐趣,却又不给别人提供实质上的帮助扩再有就是对集体没有责任心的人,他们对集体的努力漠不关心,常因不约束自己的行为而破坏了集体荣誉或是集体成果并且不以为意。另外还有一些“机会主义者”也不受欢迎。学生形容这些人:“自己不在任务中出力,却要抄袭其他同学的报告或作业,美其名曰:共享。”而对于成绩不好但十分努力的学生,大家都表示并不反感,反正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大家一起努力,总会有成绩的。
4.担心自己的成绩会湮没在小组之中,老师看不出来
高中生对自己个人的成绩是非常在意的。在重点中学普通班中成绩差异很大,个人成绩如何意味着他们离自己高考目标的远近。他们希望自己的个人才能和成绩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学习动机,鼓舞信心;也希望教师能了解自己学习上的漏洞,给自己指导今后该怎么学习。他们担心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只会在意小组的成绩.而不了解自己个人的具体情况。他们不愿意以对小组的评价代替对个人的评价,体现不出个人成绩差异。
5.担心花时间帮助别人会使自己成绩下降,或拉近与较差学生的差距。
这些学生在班级内一般属于成绩较拔尖的学生,往往是多数同学羡慕或嫉妒的对象。不少同学在作业遇到困难时求助于他们,但他们常常觉得帮助这些同学讲解低难度的问题时,自己无从进步,却花去了许多本可以学习更多内容的时间,只怕下次考试,其他同学的成绩就要赶上来了。
比较师生对合作学习的这些看法,有与物理学科本身特点相关的,也有各学科共性的。可以说,学生合作学习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两点,一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和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和学生重竞争、轻合作;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忽视了能力与情感的教育。二是接受型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十分匾乏。
当前的教育制度,包括考试制度都正在发生变革,这将从根源上解决教师和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问题。我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应与此响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就某些课堂内容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和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和提高合作学习意识;通过一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果我们能恰当地使用合作学习的形式,那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进步,提高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