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政治团队>>教研动态>>文章内容
【教研动态】期中复习

发布时间:2013/11/18 10:26:33 作者:苏诚 浏览量:932次

    期中考试在即,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高一备课组提供给学生一份复习提纲。这份提供区别于传统的知识点罗列,而是采用了检测式复习的思路:让学生在充分复习后完成这个“半成品”的提纲,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惊诧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复习方法,对学生的复习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检测作用。

附:检测式复习提纲

高一《经济生活》复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3.货币的含义:

4.货币本质是什么?

5.货币的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分别是什么?

 

6.什么是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

 

7.纸币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

 

8.人们通常使用信用卡有什么优点?

 

9.外汇和汇率的含义是什么?

 

10.人民币升、贬值对进出口有何影响?

 

11.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什么关系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什么关系?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5.价格变动对生活有何影响?

  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成反比。

  不同商品(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既定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替代品、互补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6.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何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

        根本因素:

        主要因素

        主观因素

  对应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当前可支配收入;提高未来收入预期,增加就业,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消费类型的如何分类

 

 

3.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是什么?恩格尔系数变化通常表明什么信息?

 

 

4.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哪几种消费心理的影响?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6.如何看待金钱(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如何获取和使用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四环节之间有何关系?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现实依据: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3)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6.我国公有制经济内容包括哪些?

 

  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7.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及主要体现是什么?

 

8.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什么叫企业?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何地位?典型的组织形式是什么?

 

2.公司的含义是什么?我国公司的法定形式有哪些?公司的组织机构有哪些?

 

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

 

4.公司制有何优点?

 

5.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企业的兼并、破产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

 

7.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从党和政府、劳动者个人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1)外因:国家 党和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2)内因:劳动者应提高职业技能、素质和自身竞争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自主创业,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8.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国家:党和政府要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企业:诚信经营,遵守法律和道德,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劳动者: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二、补充知识

   一、 解题方法:

1、选择题:审清题意、明辨是非(找出错误项)、排除干扰(无关项,选项单独看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文不对题,题目中未体现)

2、主观题(大题):审清题意(看问题,带着问题分析材料)、抓住中心(分析材料的关键词和中心意思)、准确定位(思考问题考的是课本上的哪一课、哪个地方的知识点,将测试问题转化为课本问题)、有理有据(理指课本上的原理知识点,据则指结合材料分析)。

二、易错易混知识点,以下观点均为正确的。

1、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卖出去,消费者不愿意买。商品只有卖出去,兑换成货币,它的价值才算得以实现。

2、货币的职能:流通手段,购买商品必须付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与货发生在同一时间,而支付手段则是钱货没有发生在同一时间,货币用来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包括房租)、利息、税款、工资的都属于支付手段职能。

3CPI指数即消费者物价指数,表示物价总体水平,一般来说,当它的增幅持续大于3%时,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大于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说明纸币发行量过多,致使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纸币贬值;通货紧缩说明纸币发行量过少,致使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纸币升值。

4、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国人到外国消费(留学、购物、旅游等)、投资,不利于出口、外国人到中国来消费、投资。

5、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劳动时间决定。

7、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盈利。

8、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商品价格与价值在总趋势是相符合的,不是每一次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

10、商品的价格变动与他的替代品需求量的变动是同向的,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反向的。

1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1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3、我国经济形式中,公有制为主体(即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经济指的就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4、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起主导作用。

15、公有制主体地位表现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非仅仅是国有资产。

16、法人是社会组织,自然人是具体的个人。

17、企业的形式:公司制(主要的典型的)、个人独资、合伙。

18、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最主要区别是否将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

19、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20、不是任何兼并都有利于企业发展,不能盲目兼并。

2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2、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3、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24、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呈下降下降说明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得以改善。它越低说明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25、生产关系(鞋)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脚)的发展状况(规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