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群之窗>>党建工作>>学习实践>>文章内容
【思考感悟】坚持与奋斗

发布时间:2010/12/7 14:08:31 作者:无 浏览量:1861次

    英年早逝,在小岗村做出了成绩,让村民敬重的沈浩书记,因长期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第一线,年仅45岁。眼泪出来了,联想到之前,纸质材料上读到的他的日记:“2008年8月23日 母亲一再嘱咐,千万要小心,听党的话,听领导的话,不要花公家的钱。”沈浩将母亲的告诫,记在日记中。“亲人的嘱托,沈浩都做到了。六年时间他为村里办事、为村民解决困难,又从自己工资里垫付了近二十万元,却没有在村里报销一分钱。”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作是大公无私者,才是值得敬重的楷模。《第一书记》就是以这样的一个恪守职责、坚守理想的书记为主题,讲述了他在安徽小岗村奋斗的事迹。

    沈浩主动报名要求到小岗村当第一书记,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我相信,在他上任之前,经历过一番明查暗访。要不,第一次村民大会上,他绝对说不出初次见面村民的名字,以及村里谁家的特点。其实在沈浩身上,也应证一句谚语:“人要面子,树要皮”。他要村民相信:我既在在小岗村安营扎寨,就是要做出成绩来。让全村人满意,让村民富裕才是主要任务。更主要的是,他要让单位同事刮目相看。他想用成绩告诉同事:我非碌碌无为之辈,我是颗种子,只要有块肥沃的土壤,就能让我茁壮成长。因为,骨子里沈浩抱着“要么不下去,下去必须干好”的坚强决心。

    我是高中一名普通的教师,在这个岗位上也是整天度过着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向这位财政中层干部更重要是党员的书记学习。

    一是学习他扎根基层,不务虚名。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干部,他完全可以高高在上,坐享高福利、好待遇,一家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可是他却毅然选择了到偏远贫穷的小岗村挂职当村书记。小岗村,号称中国改革第一村,老百姓戏谑说,“一步迈过温饱线,25年未进富裕门”。当时的情况是:穷的不能再穷了!就是这样一个村,让沈浩放弃优越的环境,一干就是六年。说实在话,很多人都会认为,挂职嘛,就是镀金,蜻蜓点水,带过去点资金了事。他刚去的第一天,村民也有这样的质疑,但是他说,我来就是为大家干事的。的确,沈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真正地做到了“身其位谋其政”,也许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角色定位。

    二是学习他一身正气,不惧险阻。刚到小岗村的时候,他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旧势力阻碍着村里的发展,而且村民是敢怒不敢言。但是,沈浩同志没有退缩,他凭着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勇敢的与村里的顽固势力进行斗争。他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争取到村里几位元老级人物的支持,收回了被私占的集体土地。并且,利用法律手段,夺回了集体所有的铲车。其间,他屡次受到刁蛮村民的警告、威胁、恐吓甚至殴打,尽管报复手段花样百出,他却依然坚定、勇敢、沉着、机智,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大无畏革命气概。我们也应该重拾丢失已久的坚强和勇敢,同教育界里不争的现象做抗争。

    三是学习他一心为民,不辞辛劳。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他通过深入的走访村民,了解民意,掌握了小岗村的实际情况,确定村里的头等大事就是先把路修好,于是他与村干部一起做预算、造计划,亲自到到省厅争取资金,事情终于跑成了。为了节省资金,他决定把工程交给村里做。他发动广大村民,筹材料、找设备,带领着大家一起挥锹铲土。就是这条路,即得到了民心,又开启了小岗村致富的通途。随后,他带领广大村民建设纪念馆,发展旅游,搞工业开发,在铁路上架桥……如果说那条路真是开启了小岗村致富的通途,那么历尽千辛万苦架起的这座桥就是连接了小岗村美好的未来!当他即将任职届满时,村民自发给安徽省委组织部写下了要求沈浩继续留任的请愿书,并且,每个人都摁下了红红的手印。村民们为何会这样做?我想唯一的注解就是:为官一任,只要你心里装着老百姓,真心为老百姓谋福利,老百姓就会同样真心的依靠你、爱戴你!

    四是学习他无私忘我,不计得失。去小岗村之前,沈浩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前途颇为光明,况且,家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幼小的女儿需要关爱,年轻的妻子需要呵护,这些都是实际困难,他完全可以向组织提出来,另选他人。但是他没有,在自己的“小家”和小岗村这个“大家”面前,他毫无迟疑的选择了后者。三年届满时,他也完全可以不顾村民的挽留,选择激流勇退,载誉而归,这样的结局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是最完美的,既做出了不俗的政绩,又赢得了晋升的资本,既对得起百姓,又对得起组织。但是他没有,依然选择了留下。“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他自己的私欲可以忽略不计,而展现出的是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这是何等的境界啊。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事业,他可以忘掉亲情,在小岗村这片土地上,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才智、心血直至生命殆尽!

在教育行业里面的我们,从这样一个普通的干部身上看到了很多,我们也许无法像他那样勇敢、那样无私,但我们最起码知道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反思过去的工作和为人,做好自己的定位,为了自己当初的那个定位去奋斗,保持坚定和勇敢,一路走下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