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发布时间:2014/4/24 15:25:40 作者:王维喜 浏览量:959次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了解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4. 理解“南方谈话”
5.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问题导读】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_________年________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了 ____、 _________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方针;②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实行_____________。
2.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 ___ 和开辟
___________ 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__________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在 、 省开始)。这种责任制下,农民拥有对土地的( ) A 使用权 OR B所有权(二选一),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为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配套, ________年,中央决定①撤销人民公社,建立____、____政府;②撤销生产大队,建立
思考: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年开始,国有企业改革开始
(1)中心环节:增强 活力,把 搞活。
(2)主要措施:
管理体制上:实行 ___ ,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所 有 制上:变单一的 ____经济为以 ______ 为主体、 经济共同发展。
分 配 上:以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并存的分配制度。
(3)思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改革进入 关键期 |
1.背景:国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建立过程(1)________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期间,发表“ ______ ”,论述了: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姓“_______”姓“______”的标准问题
③提出要搞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92年10月,中共 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邓小平的“ ”和党的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 的标志。
(3)1993年,中共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
(4)1997年,中共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___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 基本建立。
3.历史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 的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使 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已经达到 水平,并朝着 的新目标迈进。
【练习反馈】
1.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首先实行改革的地区是
A.安徽、四川 B.广东、安徽 C.安徽、浙江 D.浙江、福建
2.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④说明我国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4.村民委员会出现于
A.新中国成立后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 D.20世纪80年代初
5.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政府不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6.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
1978 |
77.6 |
22.4 |
|
|
1997 |
25.5 |
38.1 |
17.9 |
18.5 |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7.论述社会主义本质,姓“社”姓“资”的标准问题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邓小平“南方谈话 ” C. 党的“十四大” D. 党的“十五大”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提出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A |
C |
C |
D |
C |
B |
B |
B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A |
C |
D |
C |
C |
C |
A |
D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C |
B |
D |
D |
C |
C |
D |
B |
B |
二、判断题
31 |
32 |
33 |
34 |
35 |
B |
B |
B |
A |
B |
三、材料题
36、(1)生活方式:自然经济(小农经济)(1分)。
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脆弱性;(或 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3分)
(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或商帮出现)。(1分)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2分)
(3)重农抑商(1)
保护了小农经济,对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
但抑制了工商业发展,尤其是明清以后,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37、(1)由局限于欧洲(或欧、亚、非)到扩大到世界范围(或增加了美洲);或者范围扩大。(1分)
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
(2)评价: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2分)
(2)A点:改良蒸汽机;
机器大工业的产生。
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界中后期,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点: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出现,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19十九末二十世纪,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38(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沿海地区 (2分)
(2)面粉、纺织等轻工业发展最快,重工业(重化工业)也有相当发展。(2分)
因 素: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3分,答出三点即可,但第四点必须答到)
(3)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分,若答“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给1分)
上一篇:【导学案】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下一篇:【导学案】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