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历史团队>>教学资料>>文章内容
【练习】必修二第三、四单元练习

发布时间:2014/6/20 10:24:58 作者:王维喜 浏览量:1107次

必修二历史期末复习(第三、四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下表是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洋纱的大量进口,生丝的大量出口:

  

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                                 B.标志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C.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

2.1932年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里写道: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这段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出现了哪些变化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近代企业的产品物美价廉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诞生了一批近代民族工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在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符合这类性质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天津机器织布局

4.观察右图,这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

  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开平矿务局是民用工业 ,产品不投放市场                       

B.开平矿务局的出现是为了响应“自强”的口号

C.这表明在民用工业中吸纳部分民间资本,具有近代化的某些因素      

D .这表明开平矿务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5.图1与图2相 比,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的共同作用是 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

程② 新阶级的诞生 ③实现了富国强

兵④推动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6.19世纪末20世纪初,能够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根本因素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7.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家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近代纺织厂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

C.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

D.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

8.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9.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10.“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这首诗反映的是中国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1927~1936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

11.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

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B.抗日战争前期      C.抗日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12.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 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3.提起常熟土布,那蓝布、青布、蓝白花布……曾经是风靡城乡的时尚服装流行色。1953年常熟各乡镇的土布庄先后关闭,苏州城里的常熟土布庄仅剩三户,后又于1956年归于苏州花纱布公司。这是由于实行   

产品

1949年产量

1952年产量

1957年产量

1.1亿吨

1.639亿吨

1.95亿吨

44.4万吨

130.4万吨

164万吨

15.8万吨

135万吨

535万吨

3 200万吨

6 649万吨

1.3万吨

A.公私合营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一五”计划

14.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如

图:1949~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合理调整工商业,恢复国民经济

B.“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15.对右面的报纸插图,学生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是落实中共八大的决议而实施的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是我国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尝试   D.它可用于印证一段共和国史

16.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17.“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 

A.土地革命           B.包产到户            C.人民公社化             D.社会主义改造

18.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20.当今社会是“卡的时代”,如购物卡、银联卡、贵宾卡等,而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票的时代”,常用粮票、布票、糖票、油票、煤票去购物等。票与卡见证了我 国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1.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向 《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 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右图不能说明 源:学。科。网]

A.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B.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C.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

D.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没有必要深化

23.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

 下列选项中能够与此关联的是 ①大力发展外向型

 经济  ②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③大力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为实施“沿江”战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25.中共八大召开于______年,人民公社体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是在______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______年。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提出的标志是:______年召开的_____________。

2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中国实现了工业化。Wrong   or   Right

 

地点

创办者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

陈启源(沅)

继昌隆缫丝厂

28.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企业的性质?诞生于何时?主要分部在何处?诞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二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家)

平均每年新增(万元)

1869~1894

50多家

500多万元

1.42家

1.41

1895~1900

100家

4 500万元

16.7家

750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民族企业发展的阶段特点?(1分)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有何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民国五年

民国六年

民国七年

民国八年

数量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1分)发展的内因、外因有哪些?(4分)

 

 

 

 

 

 

 

 

 

 

 

材料四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实行摧毁和吞并。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4)依据材料四,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分别有哪些?

 

 

 

 

 

 

 

 

(5)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29.材料一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⑴材料一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为纠正材料一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

 

(5)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1)实施: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