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必修二第五、六单元练习
发布时间:2014/6/20 10:26:20 作者:王维喜 浏览量:1169次
历史期末复习(第五、六单元)
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A.长袍马褂 B.咖啡店 C.中山装
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
因素有 ①政治统治 ②反清斗争 ③西学东渐 ④民族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
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 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
4.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5.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来源:Zxxk.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交通运输:
6.对下列“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里程简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
1894 |
1911 |
1927 |
1937 |
1945 |
1978 |
2006 |
中国铁路里程 (千米) |
400 |
9 800 |
11 900 |
15 500 |
24 000 |
48 600 |
77 083.8 |
A.近代铁路的出现与发展和列强侵略紧密联系 B.辛亥革命前中国铁路迅猛发展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建设获得一定的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迎来真正的春天
7.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市中心的锡金公园建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具有现代意义和特征的公园。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不可能看到
A.一对年轻人拿着面包吃得津津有味 B.看国人所造汽车,长中国人志气
C.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声 D.有人西装革履,有人长袍马褂
8.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④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大众传媒的变迁
9.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人士,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
10.
A.上海电视台 B.北京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中央电视台
11.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 B.经济“滞胀”局面
C.苏联的日益壮大 D.法西斯主义盛行
13.据可靠统计,在 1929 年,1548707 人在美国 29 家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在1.2 亿人口中,接近0.3 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 100 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股价被大幅度哄抬,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B.使很多美国人一夜暴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C.全民皆股,造就了美国人拥有丰厚的经济学知识 D.使美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14.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 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15.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德、英、法、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6.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 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17.1867-1947年中国入超总值约71亿海关两,1930-1936年入超32亿海关两,占入超总值45%。1930-1936年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源:学科网ZXXK]
A.长期战争的影响 B.国共对峙的影响
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18.“波及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财政、信贷、外贸、工业和农业的全面危机,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而且涉及流通、分配等领域
A.来势汹涌 B.范围广 C.破坏性强 D.持续时间特别长
19.胡佛总结了他应对大萧条的一系列措施: “提高关税,这保护了农业并抑制了萧条……农业信贷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劝说雇主保持工资率……”依据材料可知,胡佛应对经济危机也采取了
A.完全的自由放任 B.仅仅保护农业 C.调整劳资关系 D.国家干预经济
罗斯福新政
20.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元贬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21.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B.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
C.
22.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工业复兴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23.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实际上是
A.称赞林肯作出伟大贡献 B.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C.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D.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24.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美国取经最成功的案例是
A.胡佛面对经济危机的做法 B.罗斯福新政
C.发展“新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
25.《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农业调整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26.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件。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
28.二战后大行其道的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遭 遇到了危机。凯恩斯理论危机的背景是:
A西方出现了“滞胀” B西方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C其理论完全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D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29.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之后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里根总统这一“引人注目的改变”对美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逐渐恢复 B.出现了“混合经济”
C.“福利国家”的规模逐步缩小 D.重新回到了自由放任时代
30.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31.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缓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
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来源:Z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复苏”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推动
34.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1960、1970、1980年分别为19.8%、22.3%、20.8%,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表明美国
A.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35.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36.
材料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具体表现:从1929年一直延续到1933年;从一个国家开始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
——选自《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三: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材料四: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材料五: 在罗斯福纪念馆里还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
材料六: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次经济大危机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各国在经济方面的共同表现。(1分)
(3)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4)据材料四,指出农业调整的主要措施。(1分)结合所学,概括国会通过这一法案的主要目的。(2分)
(5)材料五,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2分)
(6)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以前的资本主义政策相比,美国采取的政策最突出特点是什么?(1分)说说其实质。(2分)
(7)结合材料七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看待福利制度?(2分)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2分)
24. (1)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
(2)答案:表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本国关税(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3)实行罗斯福新政。工业措施,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4)途径:采取减耕限产的做法调整农业。(政府补贴,稳定并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的利益。)
目的:调控剩余农产品,解决经济危机。
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国家干预经济;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干预经济。
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上一篇:【练习】必修二第三、四单元练习
下一篇:【练习】必修二第七、八单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