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考】关于先学后教的思考(四)
发布时间:2012/5/21 7:57:25 作者:无 浏览量:1015次
践行“先学后教”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思考一:“先学后教”在操作中应关注的几点要求
1、有的老师会说“先学后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但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基础不佳,能力又不强,要实施“先学后教”显然是不适合的。这想的想法,确实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换句话说回来,即使“先教后学”也不见得学困生就消失了。所以,不要奢求学生能一步如愿,也不要奢求全部学生能一步到位,因为学生存在差异,我们也应该允许有所差异。
2、要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并让这种状态是在学生自我驱动下,通俗地说就是在自觉状态下。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处于自我驱动下呢?我想既要教给学习方法,又要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渐渐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如自学教材内容,刚开始学生感到新鲜,而后厌倦懒惰,老师就应该在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之前,想方设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学,这样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学生习惯就能养成了(据说一种习惯的养成往往要持续42天左右),我们才可以放手。
3、我们追求的首先是“神”, 是本质的东西( “先学后教”的理念),其次才是“形”,如果没有深刻领悟其内涵,就去追求其外在表现形态,那么往往是“东施效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先学后教”,不只是停留在学生的学上,更主要的层面还是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学来定教,即“以学定教”。我从三个层面理解“以学定教”:一种是,在课前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了解学习起点和认知难点,制定教学预案;一种是在课中学习时,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状态,随机调整,促成课堂生成;一种是,课后根据学生个体学习情况,“施学”,即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
5、实施“先学后教”,除了“以学定教”外,我们还应该作到“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就是我们评价观的转变,进入课堂听课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学生在这堂课里学什么,学生是怎样学的?为什么这样学?如果我来教,还可以让孩子怎样学,会学得更好更有效。
思考二:“先学后教”在操作中的变化与发展
今天再来看 “先学后教”,到如今的“半小时课堂”“高效课堂”,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学的改革主题发生了变化。但是,仔细想来,形式上虽然发生了变化,核心的教学特质、价值追求却依然没变。无论是“先学后教”,还是“半小时课堂”、“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始终朝着同一个目标在推进改革: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围绕学展开教,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改善课堂教学生态,突出学生主体,主动学习,轻负高效。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想,对于每一位数学老师而言,看“先学后教”我们首先就要看出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其次,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抛弃那些形式上的条条框框,让我们的课堂由内而外发生实质上的变化,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自己教学人生的一种责任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