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文章内容
【教学管理】"聚焦课堂,研究教学,追求高效"系列报道(二)

发布时间:2009/12/2 10:16:56 作者:无 浏览量:1038次

关键词:问题、方法、策略

天印高中教学工作大讨论

前言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名校林立的今天,刚满两岁的天印,根基还很浅,立足还不稳。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知道: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年轻的天印中学两年的跨越式发展,在江宁的教育史上刮起一股旋风,也把学校推到风口浪尖,大家都拭目以待。作为每个天印人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楚自己的作为,我们的课堂如何高效,我们的教育如何有效,我们的工作如何实效值得每个天印人关注、思考,最近一段时间,组织了组长们外出参观学习,看了、听了、想了,天印高中目前处在第二个发展时期,有必要进行教学工作大讨论,讨论我们的课堂,讨论我们的导学案,讨论我们的自主学习,讨论我们的特色校园活动,讨论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设等等,升级我们的版本,实施真教育,用智慧与汗水共同打造“天印品牌”。

【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常见病”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值得

我们教师经常思考。探索和研究的永恒课题。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及其新理念的贯彻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或课改新理念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整合不够而影响教学实效的一些现象仍然存在。“满堂。哄堂。冷堂、拖堂”是中学课堂教学的“常见病”。

一是“满堂”现象。

    就是通常说的“满堂灌”。它反映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错位。其实,检验课堂教学实效的依据不是我们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得到了多少,得到了多少对他今后发展有价值的东西。教材的知识都是在前人思考和积累的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结晶,如政治课中的货币、价值、价值规律、物质与意识、矛盾。国体等。这些对于中学生来讲其抽象性不言而喻。大多数学生要在讲完后再经过一定盼思考才能掌握,有的还要通过补讲或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领悟。因此,课堂要留点时间给学生看书、思考、提问、归纳、训练和巩固,这就要求老师要精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不讲,要因生而异,因教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要做到恰到好处,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集普遍性与特殊性于一堂,主体与主导和谐相长,点化和领悟交互生辉,则有很高的技巧,值得我们在备课中深入研究。课堂留点时间给学生,便于教师面向全体,培优补差,发现学生思维的障碍和创新的火花。

二是“哄堂”现象。

    这反映的是我们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能力。常见的“哄堂”现象有:

    其一,频繁提问,同一回答。有的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后便问‘“是不是”,“对不对”。有些问题无疑而问,有些问题浅显易答,有些问题空而难答,有些问题深而难答,而学生齐声回答的都是一个声音:“是”或“不是”,“对”或“不对”。久而久之,人云亦云,习以为常。实际上很多问题不是用一两个字能回答的,有些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学生日后思考。可见,这种教学习惯或行为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多向思维、创新能力乃至其他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其二,随意提问,齐声异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意提问,似问非问,没有明确的提问对象,学生回答不一,造成“哄堂”现象。因此,课堂提问,要求学生回答的,必须是指名或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举手回答;不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只是为下一教学环节设下的悬念),稍加停顿,学生思考不回答,使课堂环境动静有序。

    其三,罗列问题,分组讨论。讨论教学法是泪前课堂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方法。它有利于檄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相互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但组织不严、诱导和调控不恰当,也会引起“哄堂”现象。此外,“哄堂”现象还表现为课堂学生说话声此起彼伏,难以平静。现在很多学校班大人多,有些老师不能调控课堂局面,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小声讲,还不时发出嗡嗡声和阵阵响声,这既反映班风的问题,同时,也反映老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学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三是“冷堂”现象。

    “冷堂”现象反映了课堂:教学中主导和主体之间不能产生联动或互动的:僵持状态。“冷堂”现象的主要表现有:

    其一,媒体堆积,喧宾夺主。学生在多种媒体的变化中难得思考或思考极少,这实际上是一种“冷堂”现象。因为,“心动”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基本目标。现代化教学技术及其设备进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媒体或手段,给学生以清新。自然。直观。生动的形象,再现社会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真实,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变了教学模式。但有些课例围绕教学内容频繁地转换媒体,或展示案例、图象过多,真可谓知识信息量大。为了一堂课,老师在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可学生却如走马观花,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众多鲜活的画面扑面而来,喧宾夺主,学生应接不暇,来不及记忆。思考和归纳,淡化了知识的基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其问题不在于媒体本身,而是运用媒体失度。

    其二,有问无答,尴尬两难。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是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常见有效形式。但提问过深过难,学生无法思考,无法回答,尽管教师反复暗示也启而难发,课堂长时间的沉寂,师生处于尴尬两难状态。偶尔,个别学生冒出来回答,也是似是而非,或离题太远,最后只有老师自问自答。老师责怪学生太笨,学生也自愧无能,自信心也日渐消失。此外,教师提问的语言表述不清或指向不明,学生不知所云,也会造成“冷堂”。设问要依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学生的思维水平循序渐进,表述要具体通俗明了,提问才不会过深过难或晦涩难懂。较深或较难的问题,需要老师作必要的知识和思维的铺垫或结合典型实例导引,化深为浅,化难为易。

四是“拖堂”现象。

    它反映的是备课不足、课堂教学计划性不强或内容讲解详略失当。教学课程表是师生共同严格遵守的教学规程和作息制度,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课间休息十分钟,有助于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经常拖堂势必直接影响下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拖堂很反感,这多少也会影响老师的形象。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教师探索的无穷空间和奥秘;它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能给予学生美的画卷和享受。“四堂”现象只是这个科学和艺术殿堂里的小小阴影,抹去这个阴影,才能深入探索课堂教学的真谛。

 

【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凡是先进的教学模式,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传统的教学设计自始至终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展开的,而新课程教学设计则是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的。既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把课堂变成我来说、我来做、我来演,我的精彩、我的正确的个性化展示的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的课堂必须实现四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2。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3。媒体作用的转变:由演示工具转变为认识工具;4。教学过程的转变: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
重温教育学理论:
1.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2.    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    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思考与行动】

1.导学案编写与使用。

2.自主学习安排与要求(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

3.我们的课堂应采取什么样的模式?

4.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性?(方法与手段)

5.如何打造特色活动?

6.开设什么样的校本课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