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动 】教育可以用惩罚这一手段吗?
发布时间:2015/9/22 22:28:18 作者:苏诚 浏览量:1120次
在2015年的省级班主任网络培训中,我组苏诚老师的作业是以“教育可以使用惩罚”为题阐述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我想把“体罚”和“惩罚”区别开来。体罚是用触及身体皮肉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侮辱人格性质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方法,而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显然,学校教育应该抵制“体罚”。
其次,我们要明确“惩罚”是为达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惩罚是形式,教育才是内容,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一般来说,表扬永远比批评让人容易接受,肯定永远比否定让人心生愉悦,所以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应尽量选择那些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这样的教育才会更有效。
再次,我们要掌握“惩罚”的时机和形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奉劝教师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如果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就时机而言,要为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留下一定的时间,实施自我教育,在其心灵深处反省其行为,而不是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与批评。就形式而言,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个淘气的学生为了看一下动物的内脏,把校长心爱的狗杀了,校长非常气愤,但他的惩罚方式让人意想不到,他罚这几个学生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而当他看了犯错学生认真画的图形后,因为他们态度诚恳、描画认真便免去了对他们的处分,而这一事件激发了这几个学生对解剖的兴趣,后来其中一个学生成为了著名的解剖学家,这个人就是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由此可见,“惩罚”形式选用运用的恰当,不仅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施加影响。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说,犯错在所难免,我们希望学生少犯错,更希望在他们犯错时遇到一个智慧的老师,让惩罚变成他们成长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