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数学团队>>专题研究>>文章内容
【专题研究】网络环境下数学学科同步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30 14:16:03 作者:向德友 浏览量:1244次

一、专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专题研

究负责人

姓    名

向德友

性 别

民族

土家

出生年月

1971-5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中高

E-mail

Xiangdeyousohu.com

 

参与课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数学学科同步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发表或获奖论文

例谈高中数学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数学学习与研究》上发表

把握课堂脉搏  激发学生潜能

市二等奖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程海龙

中一

教学案例

 

占清泉

中高

教育教学

 

王春

中高

教学案例

 

李程

中一

教学案例

 

孙杰

中一

教学案例

 

 

 

 

 

 

 

 

 

 

 

 

二、专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专  题

名  称

网络环境下数学学科同步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专  题

界  定

网络环境:一般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教学资源库:主要是指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料,如:教学参考、教学设计、练习与评价、案例分析与反思、教学课件、学生作品、教学视频动画等等,经过收集、整理、积累,最终形成一个有一定数量,能服务教学的资源中心。

同步教学资源库:主要是指收集、整理、积累的教学资源必须与从事一线老师所教学的内容保持步调一致。即所有的教学资源应是一线教师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经过自身教学实践形成的教学资源库。

   专题的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传授的,学习并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和他人协作,逐步主动建构信息的过程。学习者一方面对新信息的意义进行建构,另一方面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或重组。

这就是说无论是商业化的资源,还是一线教师自主建设的资源,不经过学习者的自主建构与运用就无法实现其意义的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完整的机理,学习资源离开了学习者的运用尚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资源。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要用信息技术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的系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

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主要的心理学派,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认为教育的职能和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精神,不仅仅传授已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在网络环境中,以多媒体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落实,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更为个性化的学习评价提供一个探索的平台,同步教学资源建设应当以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完成知识、情感和道德领域的和谐发展的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

专题研究的

背景及意义

背景一: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转向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中心的第二代“电化教育”上,具体表现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大部分教师的自觉行为,网络教育、网络学习、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正成为教育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和实践方向。       

背景二:影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硬件建设和软件资源发展的严重失衡而造成现代教学设备闲置和浪费;二是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应用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操作模式与之配套,同时,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充塞着整个网络,但通过实践检验,具备实用价值的资源却相对匮乏。   

背景三:2011年我校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工程,2013年实现了江宁区城域网1000兆专线接入,我校网络时代已真正到来。学校有必要对网络时代的学习特点、资源利用形式、学习组织形式等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所以,构建以网络为基础的“同步教学资源库”显得尤其必要,开发实用的、符合一线教师需求的教育教学资源已迫在眉睫。对于教师来说,备课、资源重组、再学习等等都离不开的资源背景;对学生而言,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样需要资源的支撑,因此,我们觉得,只有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新的学习辅助系统,才能将网络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专题研究

的内容

研究网络环境数学学科同步教学资源库建设  

 ①立足网络环境,开发能够满足一线教学实际需求的数学同步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将全面覆盖人教版、苏教版等多版本教材,形成符合新标准、独具特色的新课程资源库。

②开发基于ftp技术的校内数学同步教学资源库,为面向学生的网络课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建设大量的课程资源和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综合资源。

③开发基于专题学习网站技术的校外数学同步教学精品库,为师生提供一个在线学习、交流的平台。

 

 

专题研究的

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主要工作:  

(1)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论证。  

(2)进行前期尝试性研究,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4月。  

主要工作:  

(1)按照课题方案开展实践研究,进行对比实验,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断改进实施的策略和研究的方法,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总结典型案例,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2)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开始实施后期研究方案。  

(3)进行一次研究工作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7月。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上学习、查找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相对集中地选定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并定时作阶段成果汇报。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专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成有特色的、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应用的同步教学资源库系统;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我校同步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模式及运行机制,并将成果向其他学科进行推广。

 

组  长

评  述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

 

签 名:   向德友        

2015年  10  月 22  日

教科室

意 见

 

 

 

 

 

盖   章

年      月      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