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题的研讨课
化学组夏明勇老师5月9日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7/5/10 16:15:55 作者:22979 浏览量:936次
夏明勇老师公开课材料.rar“乙酸”教学研讨
上课教师:夏明勇 授课班级:高一(9)
上课时间:2017.5.9 研讨地点:高一办公室
本节课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二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已经简单介绍了乙酸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同时,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有机物,从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同时,为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专题四中《羧酸的性质》做好铺垫。
从教材整体来看,乙酸既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并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类化合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物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利于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节课,但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做些调整,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即:(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和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为此,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设计这节课。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以实验为基础,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实物、模型、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我的反思:
对于本节课教学我觉得有这么几方面需要注意:
乙酸内容的教学设计,通过大家熟悉的调味剂食醋创设情境,引导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经验中醋酸物理性质了解,纠正学生对乙酸认知的偏差,形成乙酸物理性质的纵横向联系。
关于乙酸酸性的教学,从食醋为什么能洗涤电热水壶中水垢为问题入手,复习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重点说明乙酸的弱酸性并且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同时将前面学过的乙醇的性质通过比较联系起来.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结合教材“设计一个比较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实验。”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物质性质能力。而对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在说明生成物酯的结构的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与中和反应不同,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并要求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得历程不是根据化学反应式推断的,而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进行实验就是研究反应历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实验验证方式解决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教学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从学生认知的规律出发,让学生来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喜欢学,愿意学,主动,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好家长杯参赛活动

